《秋柳》四章是渔洋山人王士禛写于顺治十四年的组诗。顺治十四年,王士禛与众名士在济南大明湖的水面亭相会,饮酒赋诗,赏景享乐。作者在此时看见秋柳,竟也引发了无限的感伤,写出了这四首诗。诗成轰动一时,后世很多学者把这组诗誉为“神韵诗”的真正发端。
本诗为第一首,可以说是组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出色的诗歌。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全诗辞藻妍丽,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韵含蓄,风神高华,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因此为一时绝唱。
白下门,指今江苏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后来虽还是有名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其长期作为首都的六朝时代来,当然可说是没落了。所以,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被用来作为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对象。
差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差骢叠曲,以示悲悼。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即诞生于此,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诗人在此加上“梦远”二字,则意为着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视,正如死去的骏马差骢已永远不可复生一样。所以,诗人所感到的,并用来传给读者的,乃是彻底的,不存在的任何希望的幻灭,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幻灭。
于是,剩下来的唯一的路就只能是逃避;“莫听临风三弄笛”。也就是说,不要再听那悲衰的音乐,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然而,“玉关哀怨总难论”。幻灭的哀愁是深深潜藏在心底,又逃避不了,逃避本身也不得不归于幻灭,而诗人与读者也就是只能永远沉浸于幻灭的悲哀之中。
三月又三日,上巳复清明。问君几许,高兴儿女队中行。
数点洗尘芳雨,一脉养花天气,信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弹惹流莺。
过油璧,低粉面,按银筝。管弦丝竹,何限应自胜兰亭。
共酌几杯春醑,也插一枝杨柳,归袖任纵横。听取九门钥,隐隐下西清。
觥筹一举破愁城,似胜长驱十万兵。可是胸中浇块磊,更须酂白与汾清。
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濆。
岂不慕前侣,为尔不及群。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
阁玺新成敕摹篆,昆吾试手尽豪茫。六书点画原河洛,八法钩盘本籀仓。
妫汭膺符弘制作,陶唐稽古焕文章。泰元神筴绵千叶,微萟欣依日月光。
谁挽天河四月翻,山云晓护使君轩。蒲葵半亩晓红湿,鸂鶒满塘黄浊喧。
塍溜暗添秧下水,庖烟远驻竹边村。怒雷莫促乖龙急,枯槁惟宜霢霂恩。
拆东篱,补西壁。从空架空,以楔出楔。佗时耸壑昂霄,须信不劳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