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1671年(康熙十年)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序,嘱咐他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也即心怀兴亡之痛的隐逸之流。徐自南京归,成《钟山梅花图》,阳羡词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调题咏殆遍,形成一次相当独特的凭吊故国的联吟酬唱格局。个中迦陵此篇尤为翘楚,被前人誉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
从“意”的大处看,则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遗民心绪。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悲凉、幻灭、欲哭无泪、欲隐无地,凡此种种尽包蕴于清丽词藻之间,令人不由黯然神伤。
阳羡词人借徐渭文此图遥祭故国,所拈者为“大题目”,寄寓者为“大意义”(谢章铤语)。在清朝初年,因此种民族情绪而遭致诛杀惨祸者不知凡几,故而,“一幅生绡泪写成”的悲凄后面其实隐藏着凶险的刀光剑影和这一词群非凡的胆力和勇气。
平生不能棋,遇棋亦辄喜。从来号万户,知生不救死。
多见国手说,得先乃妙理。更有末后著,此著知者几。
寓形天壤间,自适乃其至。放怀得山林,肯逐市朝醉。
举世竞纷华,谁识静中意。澄清谢泥滓,淘汰见精粹。
游心无何乡,养此浩然气。猗欤乐全翁,于世寡所嗜。
筑庵以自居,方丈含大地。请问庵中人,其乐何由全。
万物备我身,不以人灭天。南亩丰可饱,北窗凉可眠。
尚友古之人,圣贤存简编。有时自种植,百卉争芳妍。
宾来聊一醉,醉中亦逃禅。鸡鹜自扰扰,独鹤方云骞。
嗟予幸相见,一见即忘年。但愧闻道晚,敢怀著鞭先。
何当归梁溪,耒耜买一廛。卜居学夫子,相望两萧然。
一卷楞严一炷香。蒲团为伴世相忘。三山碧水魂非远,半枕清风梦引长。
依曲径,傍回廊。竹篱茅舍尽风光。空怜燕子归来去,何事营巢日日忙。
源分天上,算黄河、不是人间之物。横亘中原三万里,失却乌江赤壁。
雷雨掀腾,鱼龙变化,桃浪翻红雪。乾坤流峙,泰山堪与争杰。
昔年奉使遐方,马首东风,见洛阳花发。诸将提兵淮海上,群盗未曾驱灭。
关塞崎岖,风尘澒洞,梦寐惊毛发。太平今日,重来又是春月。
报岁常多野祭,迎年亦有巫歌。击壤升平旧老,欣随社鼓婆娑。
碧云林壑杳重重,此去风流似简公。舂药碓閒湍激下,吟秋蛩响月明中。
结茅拟候芝三秀,眠鹿应遗地一弓。闻道重居开竹牖,待予艇子过溪东。
翠羽梅花梦不同,令人遥忆赵师雄。君今欲去缘何事,一醉前村酒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