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北风叶尽飞,楼阁乃杰出。高处虽甚寒,苦自恋斜日。
夕鸟何所归,原野顿萧瑟。邻园蓄苍翠,弥望桂与橘。
谁令爱春华,众芳有时歇。悲吟吾不让,枯槁性所悦。
聊将穷年悲,酬彼芳菲节。
建芽精嫩凤为团,海错珍鲜鳆作乾。远物方惭容易献,来篇不似等閒看。
始忻报玖情何厚,幡觉阳春和独难。写寄中州传好事,须教纸价踊长安。
昔贰淄川政,尝依太守贤。于门钦世德,阮巷忝亲联。
仆始惭当轴,公方遂引年。音容俄永隔,抆泣望新阡。
小草有远志,大樗可长年。山林自相许,风雨堪独眠。
稍须三径资,莫问五湖船。从今坐右铭,可刻招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