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我生无它长,所得静而简。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产。
四方到为家,所向不容拣。南游极巨海,西戍掠危栈。
为州亦何好,且复占仕版。俸不给淖糜,况敢事酒盏。
晨兴坐堂上,符檄高?嵼。藏书三万轴,一字不到眼。
胸中积磊块,叹息谁为铲。浮生固如此,正可付一莞。
疏檐不碍,渐愔愔一碧,围住窗外。料得高楼,簪鬓香消,凝妆好关眉黛。
韶华小劫沧桑感,巧变换、绿天花海。唤起它、蝶梦惺忪,来认清凉仙界。
回首春三二月,飞英荐酒后,佳会难再。如水空庭,选石眠琴,只有斜阳红隘。
芭蕉叶嫩蔷薇老,随意任、东皇分派。甚恼人、梅子黄时,听雨听风无赖。
建溪城外有仙坛,梅福山空落月寒。不向清朝学仙尉,还依北斗望长安。
吴钩宝剑昔藏晦,精灵直射银河界。延津一夕化为龙,轰雷烨电呈光怪。
荆山璞玉无人识,赵王得之成拱璧。相如慷慨西入秦,十五全城不肯易。
奇器逢人自有时,尘世悠悠那得知。丈夫遇合亦如此,折圭担爵宁忧迟。
羡君才可追骚雅,蝌痕鸟迹閒挥洒。兴来春雪但孤扬,其曲弥高和弥寡。
羡君兰玉满庭芳,飞觞坐我开中堂。只今奕叶承恩泽,鸾书云搆争辉煌。
大才晚成未为苦,高名早已登天府。五凤楼须玉斧脩,九章衮待金针补。
水有沧溟鱼有鲲,一朝变化凌秋氛。扶摇而上九万里,背负苍天足乱云。
一拜甘霖一滴春,山中念念几斯民。往年记得填沟泪,犹有僧堂粥外人。
龙福渡头滩最高,断桥崩石鼓秋涛。小船不敢当江下,独傍洲湾送短篙。
昔日光明阙,昂然有此翁。不闻前贾傅,俄见罢申公。
瘦已肩如鹤,贫犹气似虹。北门端有待,岂必滞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