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弩·游金山寺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昔东坡作《念奴》曲,后人爱之,易其名为《酹江月》,其谁曰不然?”仲先因请余效颦。遂追赋《游金山寺》一阕,倚其声而歌之。昔汉儒家畜声伎,唐人例有音学。而今之乐府,用力多而难为工,纵使有成,未免笔墨劝淫为侠耳。渠辈年少气锐,渊源正学,不致费日力于此也。其词曰: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的邻居严伯昌,曾经唱《黑漆弩》这支曲子来劝酒。中书省郎中仲先对我说:“词虽然好,曲牌子名称似乎欠文雅,不妨用‘江南烟雨’来称呼它,如何?”我说:“从前苏东坡作《念奴娇》,后人喜欢它,将词名改为《酹江月》,这谁说不可以。”仲先请我给《黑漆弩》作一篇词,于是就追写了这首《游金山寺》,按照这个曲牌子的音调来演唱。先前汉朝士大夫家里专门养着善唱的歌妓,唐朝富贵人家也讲究学习音乐。而现今大家作散曲,虽然用力不少,但很难达到精妙的境地,即使作品甚多,但有些笔墨化在色情的渲染上,以为那是曲的正路。这些作者年轻气盛,正在继承圣贤的学问,并不把写曲子当成正经事,不在这方面耗费气力。
在苍茫辽阔的长江中孤零零地屹立着金山,金山上有庄严的寺庙,那是水面上的一处佛教圣境!站在金鳌峰满满地饮了三杯,那饮下的似乎不是酒,而是吸尽了江山浓浓的春色。江水深处潜伏的蛟龙,惧怕有人点燃镇凶避邪的犀角,于是掀起房屋般的巨浪。夕阳西下,游人纷纷划桨而归,让他们离开吧,我依然要在江中流连,补偿我人生阅历的不足。
注释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泽心寺,至唐起称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至清初始与南岸相连)。
邻曲:邻人。
侑酒:为饮酒助兴。
省郎:中书省的郎官(郎中或员外郎)。
江南烟雨:元白贲《鹦鹉曲》(即《黑漆弩》)有“睡煞江南烟雨”的名句(参见本书所选该曲),故仲先有径取“江南烟雨”为曲牌名代称的设想。
《念奴》曲:指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后人亦以《酹江月》为《念奴娇》词牌的别名。
效颦:西施病心而颦(皱眉),里中丑妇模仿,反增其丑,事见《庄子》。这里是自谦之词。
侠:称雄。
渠辈:他们,指严伯昌、仲先等人。
岑:底小而高耸的山。
天竺:寺名,在杭州灵隐山南。这里指雄伟的佛寺。
金鳌头:指金山。金山一名金鳌山。
燃犀:晋代温峤点燃犀角,投入牛渚矶的深水中,照见底下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水中生物,因受扰而不安。

鉴赏

  题名《游金山寺》,实际上写的是游金山。金山在江苏镇江西北长江中(现已与南岸相连),所以首句说“苍波万顷孤岑矗”。金山并不太高,但因是突兀的矗立在水面上,故显得很高。第二句“天竺”指杭州天竺山,山上寺庙颇著名。以它来比金山,略照应寺。此二句写金山寺地势雄奇壮伟。三四句则驰骋想象,写作者登高的豪兴。金山最高处有金鳌峰,作者登上鳌头,酾酒临江,满饮三杯,顿觉豪情喷涌,逸性遄飞,仿佛自己的壮气海量,犹如巨大的神鳌,能够吸尽一江碧绿的江水,这里,作者联想神奇丰富,极度夸张而又不悖事理。其自谓效颦东坡,就豪气而言,亦差可比拟。

  从作者对风景的礼赞立场来看,他这番“游金山寺”较为特别,乃纵舟巡江,眺望观赏,而无意入寺随喜。下片即叙及自身的游况。金山高峙,倒影落在水面,黝黑沉邃,深不可测。江风骤起,波涛大作,水石相激,浪峰竟如高屋一般掀上落下。诗人的奇想又与寻常不同:这该不是水底的蛟龙担心游人燃犀窥觑,而故意兴风作浪吧?这虽是实景下的联想,却也隐含金山寺为藏龙卧虎、鲸呿鳌吞之地的意味。金山寺风光的壮丽雄伟,感染了诗人,激发了他快游江山的豪情。所以纵然风急浪高,归棹纷纷,他却并不急于回家,而是任舟船在夕阳下继续飘荡。末句表流连的原因是“待偿我平生不足”。这里的不足,指的是豪旷的情兴与快意的游历。平生的不足都可于此时此地得到补偿,这就总结出了金山寺风光的非凡魅力。

  这支小令选择了典型的画面,浓墨重彩,气象豪纵;奇景快游,相得益彰。全曲八句始终将金山寺同寺下的长江结合在一起,这同他游览的方式有关,却也因此借得了大江雄劲的气势。从曲文前的小序来看,作者抨击了当时曲坛“用力多而难为工”、“笔墨劝淫”的现象,说明这支小令正是在创作艺术风格上别开生面的一种尝试。早期的上层文人染指散曲,多作柔靡之声,即使提倡“以词为曲”,曲辞也取宋词婉约派的一路。本篇却取劲健豪放一路,所以在散曲作品中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王恽于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出任福建按察使。这篇作品可能是他赴任途中游览金山寺后写的。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猜你喜欢

涓涓水咽众山泉,隐隐雷惊二月天。共喜春工能应候,方知节物似烹鲜。

倦途所欠无多子,胜日相逢又一年。好是群花应竞发,不须留待柳三眠。

古洞桃花发嫩枝,施朱施粉两相宜。
要渠成结千年实,多谢春风著意吹。

石火光中客此身,只钻故纸敝精神。如今衰老浑无用,犹有虚名语世人。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
平生寄心事,仿佛见鱼朝。

潜鱼脱于渊,濡沫犹相依。何况双鹓雏,羽翼当未飞。

别子未经旬,中心恒苦饥。析我园中薪,言烹菽与葵。

小子从外来,有客缁其衣。披衣急出户,果谐心所思。

相携历堂阶,欢极无文仪。素琴为君弦,浊酒为君开。

成仁取义忆前贤,异代同心几自鞭。血比苌弘新化碧,魂依望帝久为鹃。

曾无尺寸酬高厚,惟有孤丹照简篇。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

夜凉寂。匝院空烟如幂。催梧影,初月上墙,画渚明漪动微白。

迷离菡萏色。遥隔。杨枝画碧。知除恁,初蟀晚蝉,若许秋光有谁惜。

添香坐筝席。尽袖亸栏唇,钗颤帘额。娟春莺梦寻无迹。

定玉貌怜瘦,绮年悲逝,愁怀画与藓露积。唱金缕词拍。

在昔。泥芳夕。记抱蝶吹芬,栀媚兰婳。韶华一瞬东风掷。

早落雁天杪,响搀凄笛。还防听到,乱叶堕,苦雨滴。

吾家烟树水南村,尽日观书静掩门。地僻喜无车马过,春风正满绿苔痕。

川岳钟贤哲,风云起壮猷。经纶天可补,带砺国同休。

铁券传三锡,金门觐九旒。恩波随扈跸,霖雨遍瀛洲。

率土河均润,殊方泽未周。帝心专简在,天眷属怀柔。

连帅今方伯,屏藩古列侯。秉衷何简简,敷政独优优。

中泽鸿初集,卷阿凤暂留。阳春开寿域,煦日照遐陬。

槐省三公树,微垣百尺楼。高山长在望,野老漫凝眸。

杕杜难为致,甘棠可共游。愿言思召伯,敢望识荆州。

祈晨投里社,学圃问园丁。高阁屠龙技,重刊相鹤经。

浩歌惊木客,幽讨泣山灵。长为催诗债,人来夜扣扃。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旭旦禁门开,隐隐灵舆发。才看凤楼迥,稍视龙山没。

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容卫俨未归,空山照秋月。

野哉汉阴叟,好古遂忘机。抱瓮诚亦勤,守朴全道微。
子贡初不达,听言识其非。已为风波人,怳惘失所依。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
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
有时捻得休公卷,倚柱闲吟见落霞。
别后已闻师得道,不期犹在此山头。
昔时霜鬓今如漆,疑是年光却倒流。
梦裹家山竹裹钟,金鸡山下快掀篷。
垂杨不隔池楼月,宿酒吹残杨柳风。

黄梅雨,麦秋寒。恁么会,太无端。时节因缘佛性义,大都须是髑髅乾。

东南形胜惟扬州,介江负淮作襟喉。
有国以来几百战,吊古千载空悠悠。
哀哉荒主与荡子,钝尽铁剑崇倡优。
迷楼九曲烂如画,珠帘十里半上钩。
当年二十四桥月,曾照三十六宫秋。
平山堂上一长叹,但有衰草埋荒丘。
欧仙苏仙不可唤,江南江北无风流。
何人复诵广陵散,黯然悲恨不可收。
只今英主正用武,增五万灶屯貔貅。
金城坚筑壮营垒,绮段细错良田畴。
神谟庙算万全举,天时既至须人谋。
将军山西名将种,家声直到青海头。
男儿有死必报国,正当为上分此忧。
勉旃速办古人事,貂蝉本自出兜鍪。
千年调,一旦空,
惟有纸钱灰晚风送。
尽蜀鹃啼血烟树中,
唤不回一场春梦。

引领盻层巅,遥见四老人。苍颜映绿水,一一严衣巾。

望之即再拜,重其古先民。或云黄与绮,于此避强秦。

至德尚可想,遐踪浩无邻。翩然若仪凤,览德翔秋旻。

亡国失大老,兴邦得祥麟。威容动黼扆,问荅何精神。

明两有馀庆,偏爱遂沦湮。至今仰遗烈,英气犹振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