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
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月光下的浣纱女身姿娇美。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
注释
清平乐:词调乃两片,前片四句字数号码为四五七六,后片则六六六六也。
鞚(kòng):马笼头,代指马。
娉婷(pīngtíng):形容女子娇美的身姿。
稚子:婴儿、幼儿。

赏析

  此词上片描绘自然景色,写栖宿在芦苇丛边的白鹭的睡态:头朝着水边的沙滩,睡梦中时不时地晃动身躯;下片写水边浣纱女,在月光下,浣纱女边劳作边嬉戏,浣纱女出门浣纱,听到孩子的啼哭声,急忙背着大伙儿,溜回家照顾孩子。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上片写物,下片写人,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出一幅清新的农村风景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词人正是这样的高手。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有座博山,山中泉石清奇,林谷苍翠,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个风景绝佳的地方。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纪游词,这首《清平乐》即其中之一。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紫府静沈沈,松轩思别琴。水流宁有意,云泛本无心。
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不因时卖药,何路更相寻。
一行为吏日,千里背淮人。
兰助朝昏膳,丝垂宛转纶。
云容侵驿晓,江熊引帆春。
静治龙舒邑,氂生盗向秦。

何者名为善处身,非惟能武又能文。可行可止存诸己,或是或非系在人。

遍数古来贤所得,历观天下事须真。吉凶悔吝生乎动,刚毅木讷近于仁。

易地皆然休计较,不言而信省开陈。虽居蛮貊亦行矣,无患乡闾情未亲。

十日春晴未放梅,篮舆端为看山来。
路寻绝壑空流水,寺倚苍岩只废台。
处士尚余三亩宅,野僧合买万松栽。
故知佳兴难为败,上尽西峰眼界开。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
梦别芙蓉殿头,断钗零落谁收?土昏青镜忘晓,月冷珠襦
恨秋。
麋鹿昔来废院,牛羊今上荒丘。
香魂若怨亡国,莫与西施共游。
先生饮至和,尺宅如鉴光。
余力暨酒醴,百瓮春朝阳。
洗我未墨尘,凌风龟鹤肠。
醉乡更饱历,歧路久已荒。
休吏闭斋阁,三盏通真梁。
到处百虑息,其俗如陶唐。
霸者成功如彼卑,孔门童子耻称之。
尽伦大舜斯为至,有过周人公说宜。
古者责难诚意切,今人逢恶大经隳。
若教新语宜垂世,可废八章棠棣诗。

山高性所乐,好山何处无。平生乐山夜入梦,神游历历皆方壶。

浮云满空任舒卷,把笔题诗傲轩冕。长松如龙鳞满身,风雨年年长苍藓。

结巢绝爱当岩阿,平地白云如涌波。落叶萧萧作飞雨,自看山中秋色多。

日夕樵歌响幽谷,啼鸟关关乱林木。几年种术茅公山,更弄渔舟武夷曲。

山中过惯真脱尘,但看日月不记春。岩居高士莫笑我,我亦本是青城人。

自愧长年不归去,遇舜逢尧竟忘虑。一船烟雨在江南,画里看山真得趣。

桃花水生春尚寒,西来雪岭雪不乾。出门千里更万里,无缘缩地何其难。

诗帙不来春又过,药瓢应是日相亲。无因为报池南柳,长得新条长过人。

美人心迹素,俨若庞德俦。本具岩壑姿,复耽鹿豕游。

乘轩蹑冈陇,意气薄林丘。膏壤一以开,耒耜日相求。

有时耕云毕,倚岫思夷犹。荒秽追前昔,清平感此秋。

藏书大壑中,应为再来谋。长揖谢耕者,挟策上皇州。

终日草堂间,清风常往还。耳无尘事扰,心有玩云闲。
对酒惟思月,餐松不厌山。时时吟内景,自合驻童颜。
此生此物当生涯,白石青松便是家。
对月卧云如野鹿,时时买酒醉烟霞。

澹语嚼梅清味永。百和香煎,共沦春山茗。两载神交诗作證。

花间姊妹双双认。

纤雨空庭幽梦醒。草脚愁生,碧长宵来病。卷起半帘湘水冷。

东风吹坠轻云影。

半角庭阴,弓月映眉,珠露侵靸。花棚倒挂风枝,低罥鬓唇バ叶。凭肩笑问,甚日罢织流黄,泥人无语吟虫答。灯近悄分携,溜钗钿犀合。
一霎。莲丝易折。未稳栖鸳,陡惊弹鸭。几度空阶,宵永笛声孤擫。玉腰烟瘦,□□梨梦香消,醒来凉袖阑干压。不尽度檐云,写间愁千叠。
今晨雨新歇,日出东南隅。
草树有佳色,当轩散纷敷。
欢言命童仆,治我园中蔬。
幸此琴册暇,且复一荷锄。
虽有黾勉劳,良足具中厨。
但恐恶草长,不治成荒芜。
世事每如此,岂敢忘勤劬。

嫩绿娇红,无端艳夺春工巧。自怜窈窕。寂寂潜踪好。

懊恨当年,误入萧萧草。知音少。愁思萦抱。肠断秋风早。

如何盛夏忽严霜,岂有红霞护雪香。可是世间频苦热,不妨随处现清凉。

青袍白马晨光薄,水树云林午梦长。拾得悬冰方染齿,不知烦暑几时忘。

克己堂前开饭店,股肱屋里贩扬州。头戴草鞋呈丑拙,凑成一段好风流。

行春过远村,鞍马憩山门。
画壁神仪古,镌厓佛像尊。
鼠翻残瓦坠,龙出小池浑。
亦欲询兴废,苔碑字半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