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首句点出西亭的方位及其“高高”的特点,次句承首句以“直上千尺”来直写其高,以“与云齐”来陪衬其高。三、四两句则写登亭,用“群山”、“飞鸟”来烘托西亭之高,并点出已登上。
诗的中间五句写登上西亭后所见景物。“使君五马天半嘶”,点示主人身份并从侧面写西亭之高,与上面“群山”,“飞鸟”构成颇为雄壮的景象。“丝绳玉壶为君提”,顺便点出“送”字,并为下面“酒行末醉”伏线。接着,诗中使用一“望”字领起,写登亭后所见。“无端倪”写总的感受,意境辽阔,很符合登高特点。下面两句具体写景物。“红花绿柳”,以浓郁的互相映衬的色彩写所见,“莺乱啼”写鸟声的喧嚷,是所闻。这一句描绘出百花盛开,百鸟鸣啭的盎然春意,是西亭子周围景色。“千家万井连回溪”是俯望所见,勾划出宁静幽美的田野风光,是山下景色。这几句景物描绘,由近及远,用笔极自然,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
诗的后面六句写“送”。先以不觉时间流逝,写愿与友人相聚长久,留恋不忍别离,接着又两处点出“为君题”,这种复唱的句式,与上文“为君提”一样,流露出友情的深厚。“惜解携”,直写心怀,感情十分深挚。诗的结尾两句:“草萋萋,没马蹄”,是诗人对送别的联想。友人就要跨马登程,而路上春草却要没过友人的马蹄。以景写情,“惜”字从中得到含蓄的表现。
这首诗写景物,语句清新优美,意境深远开阔。诗为七言古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以三句为一节,结尾四句皆用三字句,写得挥洒自如,自然流畅。结尾以萋萋春草写别情,既点明题意,又十分优美含蓄。
苏秦辩口人共知,黑貂敝尽朋旧疏。六侯相印幸得佩,一朝身戮埋荒墟。
贾生才调天下奇,几年献策承明庐。谗言入耳竟不用,长沙抱恨何当纡。
玉川先生妙人物,秋风破屋聊自居。观其大节死不变,家中岂有担石储。
香山居士亦足数,达哉达哉谁得如。二程兄弟百世士,孔孟之道赖以舒。
谈经说理妙无尽,天下学徒来挽车。尧夫君实古淳士,胸中包裹混沌初。
西京华丽推第一,春光只满二老闾。前乎说客姑且置,后来贤哲世所誉。
洛阳古俗称多士,遗风扫地今无馀。陈生亦是嵩山客,从军久戍江南潴。
弯弓走马非所慕,无事闭门长读书。抱琴辞我欲归去,因思往事难自摅。
归与瞑坐倘神会,为言每谭斯道,未必不为叹息涕泪增欷歔。
乞巧天边此夕多,乾坤无奈一黄河。赤松不管人间事,黄石书中意若何。
宝炬光中夜漏深,万行珠树肃萧森。阳回左个迎雕辇,人在东坛整玉簪。
伐木尚怜求友义,倾葵偏切侍臣心。悬知扈从归来日,应有文思颂德音。
花信欲开还住。春信欲归难驻。五更风雨忽来时。葬西施。
何日花前欢会。空想花容憔悴。花亡可有哭花人。问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