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注释
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
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
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赏析

  本词作于作者隐居信州(上饶)带湖别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词人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失意的深渊中。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
上阕,写自己多年来受打击、受压抑和缺少政治知音的处境。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不如意的处境使他首先想到的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千古知音屈原,所以开头三句就化用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与之相类的幽怨之怀。《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屈原、杜甫、辛弃疾同样生活在一种国家不幸、小人横行的黑暗时代里。在那样的环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们都遭到中伤毁谤,难于在人世存身。如果要保持高洁,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就必然会遭到更大的打击和非难。因正直而遭打击,因遭打击而生“怨”,这只是上阕的第一层意思。

  因为,遭到群小打击,还不是最可悲的事。最可悲的是寻遍天下,知音稀少,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这是处在那个不能发现人民力量的时代的一切爱国士大夫和将领们的共同悲剧。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用岳飞之意,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同样的怨抑之情。这是上阕的第二层意思,而且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抒写,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词的下阕,承上阕牢骚之意而把抒情的意蕴进一步深化,感叹自己虚度此生,不能再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下阕头一句,化用《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两句,意极沉痛。接下来“水满汀州,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结尾二句:“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可算全篇的最后一个层次。其用意在于呼应开篇“空谷无人”之境界,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可以看出,词人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表明人世无同调,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这显然是催人泪下的失意哀歌,是千载同悲的凄厉之歌。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一下子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词的最末一句以景结情,更加浓了全篇的幽婉沉郁的气氛。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公元1203年。其时正是辛弃疾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后,心情处于极度苦闷的时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他纵情山水,以开释愁怀。然而独游山水的幽寂使他感觉到更加孤独,独游山水的空虚唤起了失意的忧郁。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翠松三万顷,松雪著神仙。
柳院催金钥,江花送玉鞭。
晓岩云壁立,晚棹浪规圆。
未了醉翁事,重寻颍上田。

昔侍先伯居乡邑,四海贤人尝语及。清如冰雪沈御史,复有琼瑶好篇什。

出持使节海岱閒,吹满春风开束湿。生为后辈见之难,公至暮年名转立。

郎君与鼐再世交,尚书礼曹先后入。每看鹤骨出人群,辄想龙门趋父执。

京师昨竟到轩车,谢客未尝容拜揖。鼐也问疾就郎君,语重行艰年七十。

传将画照索题诗,展册欲书眶已泣。却思先伯年正同,曳杖歌先驹影急。

幅巾终冀一升堂,白旐忽看翩指隰。从玆前辈彫零尽,况复孤生涂路涩。

城边执手别郎君,归看画图仍在笈。紫芝深谷自长生,茆屋秋风为谁葺。

惟有名德寄人閒,两家后裔收文集。

薇垣潇洒九秋天,风叶敲窗夜月圆。有客乘骢来借宿,新诗留作赁房钱。

砥柱西倾朔野宽,鱼龙掀舞去漫漫。润蒸霏雾一川暗,怒激惊风千里寒。

九折势须回故道,三山天为障狂澜。寻源不作乘槎计,沧海他年一钓竿。

一诵洋洋大对文,便知风骨是西人。
笔头重有千钧力,字面清无半点尘。
众羽群中鸣以喙,潜渊深处摘龙麟。
丈夫出处关初节,归去携名寿大椿。

兵弄潢池乱似麻,竞寻覆辙太平车。英雄崇拜梁山泊,儿女讴歌五月花。

军府弹声来刺客,讲坛鬓影簇娇娃。东南民气嚣张甚,宵旰应劳仰屋嗟。

蝴蝶本化生,变化剧仓?。其父名乌足,其子干余骨。

古有南华仙,偏爱谈此物。终然归一梦,物我两飘忽。

近日雒□氓,流言自南国。妖徒兢传播,奸类争出没。

海阳贤令君,此时诛怪惑。快挥判花笔,勇作击蛇笏。

寓公权德舆,人杰不世出。法路启端倪,诗史书始卒。

坐令穷山民,脱然超鬼窟。锦鲸始卷还,词源方汨汨。

  杨柳岸秋千高架,梨花院仕女双丫,玉纤轻按小琵琶。花明春富贵,响玉
交加,东风人信马。 山居
  蕨薇嫩山林趣味,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声不到衡扉。绿香春酒瓮,红润晓
花枝,日高眠未起。 春醉
  红叱拨轻总宝,紫葡萄满泛金钟,寻芳人在小帘栊。倚风同笑傲,对月唱
玲珑,清闲可意种。 忆西湖
  花院小低低朱户,酒旗摇簇簇香车,市桥官柳暗西湖。杯浮金潋滟,寺现玉
浮图,莺花谁是主? 自况
  万顷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酒可操觚,
东风供睡足。

桃花一笑春风颠,花中疑有天台仙。天台仙子旧相识,契阔红尘二十年。

红尘夙负看花债,见花时下元章拜。平生手蜡屐一双,踏破三千花世界。

汪伦情比花潭深,沽春不惜双南金。清溪曲曲通香国,桂楫兰桡约放吟。

一春三月半风雨,风风雨雨春无主。鸠啼鹧唤不可听,有情终觉天难补。

补天何术驻春光,迎春送春飞燕忙。重帘不隔燕来去,胭脂湿染乌衣香。

香风吹断香溪路,诗狂久受东皇妒。南阳高士仙缘悭,不敌溪头老渔住。

渔舟欸乃自声声,花落如何载酒行。忆花空有寻花梦,终负汪伦一往情。

情深聊向诗中说,诗成却奉花神阅。花神寄语劝诸君,相思莫呕奚囊血。

妾本邯郸女,不识邯郸路。侍辇灞陵上,君王东北顾。

指此走妾家,始忆丛台故。寄语采桑伴,盈盈有长慕。

地偏人迹希,斋厨冷如刷。
老僧挑野菜,岂识腥与血。
饥鼠知自迁,畜猫竟徒设。
我来客南斋,盘餐稍罗列。
烹炮愧寡鲜,弃置谢琐屑。
二猫亦慕膻,媻跚事争齧。
小儿强解事,叱逐加撞㧙。
尺箠未去手,二猫复及闑。
惩羹肯吹虀,废食未因噎。
小儿恚猫痴,提耳当割切。
谢儿儿勿嗔,我曹更痴绝。
要之等为口,已矣莫中热。

一派霜林近小春,荒亭容膝意何亲。六千沙碛开颜处,得见黄花似故人。

此日鹅城第一山,我来登鉴足清欢。
心灰久不作春梦,食淡何须辍晚餐。
宝积山中多佛刹,药槽峰外是仙坛。
凭谁为扣葛翁诀,乞与当年九转丹。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
争奈君王正沈醉,秦兵江上促征桡。

岚光入坐茶瓯绿,海气逢春柱础腥。

索索凉风满树头,破窗残月五更秋。
病身归处吴江上,一寸心中万里愁。
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
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
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
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
苦乐哀感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
去人悠悠不复于,今人不会古人意。
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
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输度。
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
沈迷不记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
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括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
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
寒食已迅谁享祀,冢畔余化寂寞红。
日月相催若浪矢,富贵贤愚尽如此。
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

苍凉古寺俯明湖,芷屋椒堂事有无。未辨芳魂来澧浦,空传清泪洒苍梧。

花深绀殿飞蝴蝶,月冷青山叫鹧鸪。莫向汀洲寻翠佩,湘南到处长蘼芜。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红影倒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