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注释
寄远:寄语远人。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云液满:斟满美酒。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鉴赏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愈发浓烈了。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可感。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这样的口吻,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结韵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创作背景

  《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词中女子的身份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辛弃疾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即情人,一说是辛弃疾的妻子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当年汝醉长安陌,双颊殷红鬓鬒黑。才高白战贾余劲,命薄青衫消不得。

访医就买吴江船,欲言不言魂黯然。杯底无蛇影来妒,坐隅有鵩心私怜。

张公吃酒李公醉,珊瑚误代王恺碎。非关丰狱吐龙泉,自是人间不平气。

豫章城西枫叶秋,生将玉麈埋荒丘。彭湖只作东流水,肯洗彭郎矶上愁。

番歌一去更谁听,天宝遗音满后庭。烟气暗生婴玉鼎,花光深覆皂罗屏。

只嫌搦雪无仙爪,不信量丝有钓舲。昨夜柔仪钟漏永,秋风帘押振金铃。

锦瑟银筝酒半酣,离情几许旧曾谙。却怜后夜相思处,三晋山高月正南。

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小雨暗两岸,孤舟撑一篙。
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
已判乱波色,时饶点鬓毛。
三农有重赋,为汝喜如膏。

戏蝶游蜂总未知,小窗低亚两三枝。夜阑灯下横疏影,浑似西湖月上时。

宝镜一从分破后,不堪磨拭照妆钿。倩谁携上青云去,补得今宵缺月圆。

霜风一夜落寒林,莽苍云烟结岁阴。
把镜渐无勋业念,爱山唯驻隐沦心。
冰花散落衡门静,黄叶飘零一迳深。
世乱身穷无可奈,强将悲慨事微吟。

鸬鹚滩头浪花白,百丈拿舟上不得。中流一断去如飞,骨肉相看俱失色。

舟师借问是何断,开头转舵如有神。大呼一声上滩去,烟树微茫收近津。

昨日舟中读群史,宋元末路正如此。得断失断势转殊,天北天南恨未已。

我今全家出颠危,痛定思痛翻成悲。便欲作书献天子,云深山高白日迟。

客有鹤上侣,巢云松桂林。秋风夜中发,相思烟水深。

青鸟从东来,惠我瑶华音。援琴不成叹,徒劳千里心。

阑干六曲护春风,白雪生香满院中。夜静月明幺凤下,半窗疏影隔帘笼。

白马黄金鞍,蹀躞柳城前。问此何乡客,长安恶少年。

结发从戎事,驰名振朔边。良弓控繁弱,利剑挥龙泉。

披林扼凋虎,仰手接飞鸢。前年破沙漠,昔岁取祁连。

折冲摧右校,搴旗殪左贤。昆弥还谢力,庆忌本推儇。

海外平遐险,来庭识负褰。三韩劳薄伐,六事指幽燕。

良家选河右,猛将征西山。浮云屯羽骑,蔽日引长旃。

自矜有馀勇,应募忽争先。王师已得隽,夷首失求全。

鼓行徇玉检,乘胜荡朝鲜。志勇期功立,宁惮微躯捐。

不羡山河赏,谁希竹素传。

晚*收残雨。喜晴空、冰轮飞上,月明三五。前岁钱塘江上看,去岁京华容与。今岁又、秋风淮浦。料得常娥应笑我,笑星星、鬓影今如许。空浪走,竟何补。此生此夜还知否。问几人、浪苍抖擞,衣裾尘土。独倚篷窗谁共饮,万象不分宾主。恍疑在、玉霄高处。系碎珊瑚未彻,见洪涛、千丈鱼龙舞。舟一叶,任掀举。

春华谁不美,卒伤秋落时。突烟还自低,鄙退岂所期。

桂芳徒自蠹,失爱在蛾眉。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

迹忝芙蓉幕,心依虎豹关。老惊诗鬓短,贫觉酒尊悭。

特达高书记,清新庾子山。多情凭塞雁,时寄一书还。

昨日别君杨柳浓,今朝怅望樱桃红。
青骢去何在,只在平芜外。
春风自暖妾自寒,邻女相过掩泪看。
日长草绿娇黄蝶,宛转啼鹃隔花叶。
不能飞去唤郎归,何用朝朝啼向妾。

晓泊孤舟春水生,远滩双棹布帆轻。消魂一觉乡心梦,卧听四山风雨声。

崔嵬乎,泰山之高高于青天,撑持东北雄吴燕。俯瞰青徐大野连,黄河下折飞流泉。

七十二代同封禅,秦松汉石锁寒烟。中有真人检玉篇,餐芝吸露何飞仙。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
停囚长智,十万八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