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诸葛亮抛弃隐居为主人分担兴汉之忧,四处征战竭尽全力帷幄运良筹。
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协力,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
蜀汉千里江山被小子轻易抛掷。遗恨编纬只能怪两朝老臣谯周。
而今只剩下山岩旁多情的江水,仿佛怀念,往事不停地绕驿奔流。
注释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抛掷:投,扔,指别离。南阳:诸葛亮隐居的地方隆中(今湖北襄阳)属南阳郡。
北征:指攻打曹操。东讨:指攻打孙权。
时来:时机到来。同力:同心协力。
运去:时运过去。自由:自己能够作主。
孺子:指蜀后主刘禅。
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冠剑:指文臣、武将。谯周:蜀臣,因力劝刘禅降魏令人痛恨。
解:知道,懂得。

鉴赏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理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时运不济,像李商隐诗里说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关羽、张飞都早死了,不能帮助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颈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诸葛亮死后,魏将邓艾率军攻蜀,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听了他的话投降了。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在刘备和后主两朝的文臣武将,主要是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谯周的。

  尾联归结到筹笔驿:“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这首诗先想到诸葛亮,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这就跟筹笔驿的规划军事结合。既然是“尽良筹”,而他的出师到底有利无利,这就开出颔联,归于时运,时来才有利,运去就难办了。颈联归到运去,于是孺子抛弃山河,谯周主张归降。归结到岩下水的多情。这里把诸葛亮规划的胜利和挫折归于时运。李商隐《筹笔驿》:“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也认为北伐的所以不能成功,由于关张无命,不能帮助他北伐,也归结命运。温庭筠《经五丈原》:“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他称蜀国为下国,称魏国为中原,含有上国的意思。下国和中原对抗,含有大小强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说“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认为偏处西南的弱小的下国要跟中原强大的魏国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国来统一中原,也非人力能达,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归之于时运或天命了。这样的看法胜过两篇《筹笔驿》的看法。

  就写筹笔驿说,李商隐诗的开头:“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何焯批李诗:“起二句即目前所见,觉武侯英灵奕奕如在。”看到筹笔驿上的猿鸟还像在畏简书,风云长期在保护营栅,极力写出诸葛亮的英灵如在。这个开头是既切题又推尊诸葛亮,写得非常有力,不是罗隐的多情永傍驿流所能比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诗,可能是作者落第后游览筹笔驿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你喜欢
羁栖愁霖中,缺宅屋木恶。荷倾还惊鱼,竹滴复触鹤。
闲僧千声琴,宿客一笈药。悠然思夫君,忽忆蜡屐著。
不见圆机论九流,纷纷骑鹤上扬州。
令之敢恨松桂冷,君叔但伤蒲柳秋。
汝海蛇杯应已悟,襄陵驹隙竟难留。
来牛去马无穷债,未盖棺前盍少休。
空外游丝转,飘扬似妾心,
别来今几日,仿佛近雕阴。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闲院 一作:问院)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思微堂里自冲虚,高士闲居兴味殊。
月冷花开数朵静,风清鸟过一声孤。
谁知心上工夫妙,欲觅人间俗累无。
九转内丹成也未,快骑白鹤去天衢。

璧月琼枝风韵在。皎皎盈盈,自拗梅花带。一笑倾城迷下蔡。

暗香疏影春难赛。

年纪无多情性快。翠袖金杯,满劝深深拜。禅室散花元不碍。

道人还了鸳鸯债。

吟哦两夫子,濯濯春月柳。
金石相击撞,论文自为友。
我欲和阳春,高调不容口。
披玩若为称,朝酣玉台酒。
这个汉,太愚痴。
一句子,佛不知。
临济老,客作见。
四天下,更有谁。
拟开口,劈胸椎。
肇首座,莫学伊,
学伊彼此落便宜。
残灯暗影别魂消,泪湿鲛人玉线绡。
记得云娥相送处,淡烟斜月过红桥。

思悲翁,白蛇断。天地炉,帝王剑。火德炎,水德微。谁相者,昴日鸡。

握天符,应天造。谁其尸之耀魄宝。

春到先茔雨露饶,思亭新构报劬劳。碧涵一水吞天阔,玉立双峰拔地高。

每想音容增怵惕,还因精气感薰蒿。通家二世深恩在,把笔题诗泪满袍。

彼美不自献,置之玉子冈。珍重保灵璞,春雨欲流肪。

爱莲尽爱花,而我独爱叶。
水仙翦圆碧,万柄相倚叠。
风掀翠釜举,露浥鲛珠晔。
不必满川红,香气自薰浃。
龟鱼荫凉影,鹭鸥憩别业。
洁可包龙城贾客之饭,清可制三闾修士之衣。
大可载太乙真人之卧,高可盖桐江神女之归。
醉仙卷作碧玉盏,歌妓攜来绿云扇。
有时听雨隔窗眠,湖声十里钱塘晚。

风送淮流四十程,船头急鼓溯涛声。海光荡日长鲸没,春色窥帘细柳晴。

天地襟喉当吐纳,江河经纬孰裁成。分明国脉源源在,更重微臣万里情。

暗数流光似掷梭,平生事业愧蹉跎。不堪卧病经旬久,添得新愁万种多。

篱菊幽香才破萼,井梧凉叶乍辞柯。扶筇试向窗前看,强学吟翁一醉歌。

虎溪祠屋对山开,白水纡回银汉来。绝顶云霞依石塔,斜阳钟鼓动林隈。

远公遗事今存钵,靖节当年此筑台。登眺无缘愧飘忽,石梯度马又寒梅。

禅榻澄湖上,山光似镜中。
疏钟摇落叶,细雨带秋虫。
峰竹虚窗映,炉香别院通。
何期碧云合,一酌对休公。
见说春时,新波涨、二川溶溢。今底事、沙痕犹褪,石渠慳碧。人意不须长作解,兴来便向杯中觅。纵茂从修竹记山阴,千年一。
薰吹动,春工毕。桥上景,壶中日。况梅肥笋嫩,雨微鱼出。只恐延英催入觐,不教绿野长均逸。任多情、胡蝶满园飞,狂踪迹。

开楼看雪坐,半榻著吟僧。顽甚不知冷,唾来还欲冰。

空庭眠病鹤,冻壁立僵蝇。邻巷有贫者,晓炊犹未能。

腊月烧山,对面熟谩。
瞥然悟去,身在长安。
咄哉无限未归客,沙裹求油实可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