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上开放的桃花、梨花层层叠叠、布满山野,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下山担水准备做饭,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
注释
烧畲(shē):指的是烧荒种田。

鉴赏

  这是组诗《竹枝词九首》的最后一首。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此山彼山,触处皆是。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次句由景及人。“云间”形容山顶之高。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借代。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二、对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心绪浑无定,春空百尺丝。梦随蜀帝魄,啼血向花枝。

柳阴春岭鸟新啼,暖色浓烟深处迷。
如恨往来人不见,水声呦咽出花溪。

世传宫猫图,士奇为之赞。此卷作双猧,驯丽绝可玩。

宣德四年春,静慈位初逊。悔称少年事,女宠诚难豢。

北府书成奏尚方,南宫拜诏许传觞。青春照坐宫花丽,瑞露浮樽法酒香。

邂逅鸾台修故事,遂令牛走被馀光。浓恩恰似朝来雨,散作槐厅六月凉。

竹符驱我出山来,万事无心付酒杯。
又见江城春到也,伤情却忆故园梅。
湖边日日枕流眠,却笑风波百丈牵。
无限烟光堪我老,不须投表乞归田。

璆台鎏盏妙京畿,若个豪家不打归。旧买红螺俱粤翠,新收白颡总辽豨。

不辞梓检鸳鸯锦,那取兰陵琥珀飞。莫问鲰生办不得,即令办得惹翁嗤。

北方九月霜,宾盘无生菜。
岭南信地暖,穷冬竹萌卖。
君念庾郎贫,茧栗供庖宰。
中有岁寒姿,真时久不坏。
前身渭川侯,千亩偿宿债。
珍可配天花,贱不数石芥。
早薤与晚菘,奴仆望宾介。
文园酒渴馀,想不厌姑嘬。
预恐吹作竹,明日东风噫。
急须驱儿童,倾筐携采采。
新绿溶溶涨暖香,春来无处不风光。
移舟夜向湖边泊,分得花阴月半床。

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江风吹尽暮天霞,我本淮人来寄家。吴门留滞不归去,开尽西轩白鹤花。

一瓶还一钵,作戯且逢场。
会看走鹤书,横宝今道傍。

已觉寒威去,犹瞻雪在山。清深通竹路,虚白映松关。

片石能相偶,孤云无此閒。好将寥落意,指点到人间。

西风卷地送凄凉,目断归帆落日黄。
雁过江天云漠漠,龙游沧海水茫茫。
故人入梦三更月,近事惊心两鬓霜。
试把浊醪浇磊磈,樽中犹带芷兰香。

蓦黄花、都傍战尘开,销魂故园秋。怅西风韦杜,衰蒲细柳,一片清愁。

望里秦山破碎,泾渭自东流。饮罢瑶池暮,日晏昆丘。

问讯胥台倦叟,但无端歌哭,争挽神州。念浮家有约,何事苦淹留。

碧沈沈、江南旧树,怕烟波、无地著閒鸥。千秋事,只霜花卷,为写烦忧。

碎剪红绡间绿丛,风流疑在列仙宫。
朝真更欲薰香去,争掷霓衣上宝笼。
忽惊锦浪洗春色,又似宫娃逞妆饰。
会当一遣移花根,还比蒲桃天上植。

家山本与语溪接,使节曾过砥柱游。见说紫团铭勒处,西风千里重回头。

数朵欲倾城,安同桃李荣。未尝贫处见,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游蜂与蝴蝶,来往自多情。
入城半里无人语,枯木寒鸦几茅宇。
萧萧酒肆谁当垆,武清西来断行旅。
县令老羸犹出迎,头上乌纱半尘土。
问之不答攒双眉,但诉公私苦复苦。
雨雹飞蝗两伤稼,春来况遭连月雨。
绵城之西多草场,中官放马来旁午。
中官占田动阡陌,不出官租地无主。
县中里甲死诛求,请看荒坟遍村坞。

冥心不共世低昂,白露凄然水面凉。乞与锦袍空错落,无人识得老佯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