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别杨绘的诸多词作中,此篇最大的特点是以直抒胸臆为主。只有首尾两句是个例外。首句从当前聚会的场景落笔,说友人阳春白雪一般的清妙的词作在座席中间就一挥而就了。虽然由于杨氏作品的失传,今天已无法欣赏他的原作,但从苏轼的赞美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作品的格调高雅以及其人的才思敏捷。这一笔精要的叙写,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友人的才华,为下文作了一个铺垫。接着词人便直抒对友人的爱赏之情:“爱君才器两俱全。”唐人刘肃说过:“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也。”(《大唐新语·知微》)固然强调了“器识”的重要性,却也说明了才识两全的不可多得。而在词人心目中,友人杨绘却是这种才识两全的人才。这除了出于倾慕友人的才华之外,当然也与在党争中志同道合分不开的(见《宋史》杨绘本传)。“异乡”句则意在暗点节令“重九”,“异乡”杭州,说明它与故乡蜀地的节令风光没有什么两样,似乎流露出认他乡为故乡的亲切感,怅惘与慰藉兼而有之。
下片进而抒写离愁别绪。词人满怀优伤地写道: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几多时光,这一次分手之后,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间充分表露了对相逢短暂、后会难期的怅恨。这两句是词人向友人直接吐露衷肠,有语浅情深之妙。末句“茱萸子细更重看”,暗用杜甫“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的诗意,以对带有节令特征的茱萸“重看”这一细节表达了依恋的情慷,并将“明年此会知谁健”这一层意思寄之于言外,暗含着别后对友人怀念的深情。所以此篇尽管在作者的别情词中略嫌平实,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的。
这首小令,词短情长,语言流丽平易,表达了词人深挚的友情。
苏轼在作此篇前曾作了一首《浣溪沙》,从那首词序中“自杭移密守”及“时重阳前一日”二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八日。而从“别杨元素”一语,可知是与杨绘分袂时写下的别情词。因而可以肯定作于同时,即熙宁七年九月,只不过前后相隔一日。
画阁清悄。情思懊恼。旅雁生秋,哀蛩饯晓。叶底渐减蕉红。
怯西风。
莺花步步郎行处,将梦去。欢侬忍相负。楼头望断,千里思化春云。
远随君。
桂苑香消,芙蓉老、白苹浪起。又渐是、寒烟古木,夕阳流水。
玉笛悲凉秋旅怨,金砧凄楚关山思。看断霞、明月照凉辉,黯凝倚。
诗酒兴,消残矣。愁与闷,偏无已。念啼莺别后,水云烟弥。
惆怅不通天际信,江南风景空如此。听秋声、萧瑟夜蛩清,心如死。
村园门巷逐花低,藤蔓桑条咫尺迷。花底泉声认归路,沿流直到石桥西。
青云冠山巅,流水带山麓。巨胜蟠龙蛇,奇形矫翔鹄。
二仪钟秀异,万巘尽臣仆。磅礴启皇都,崇高介君福。
中天翠常积,一雨清似沐。紫盖拥金门,彤旂接黄屋。
凉风隐林樾,灵籁响溪谷。冉冉集烟霞,森森蕃草木。
村童晓来樵,野老夕归牧。洞口鹤长鸣,松间鹿攸伏。
苔莱愧匪才,雨露滥沾禄。何以答升平,愿言歌戬谷。
老至难自力,所患艰持行。颠踣常取憎,隤放谁见明。
何期交戟内,扶掖许畦丁。但谂衰蹇踪,而无礼法程。
度外诚优恤,事往终屏营。故园虽就荒,桑麻暧郊坰。
过从尽科跣,衡门无送迎。再少谅无期,勿药亦身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