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南有杨梅北有卢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叶子冬天也不落败。

烟雨蒙蒙的春天,它们的果实开始成熟,堪称荔枝的先驱。

荔枝的外壳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红袄,荔枝的内皮便是仙女红纱的内衣。

根本无须美人杨贵妃赏鉴,荔枝本身自有动人的资质、绝世的姿容。

天公遗留这仙品在凡尘,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

荔枝与松树一同生长,不像山楂、梨子那样,会因霜雪变得果质粗糙。

主人清洗杯盏,斟满了美酒,用洁白的盘子端来了这红色龙珠般的荔枝

我听说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鳐柱,又像鲜美的河豚腹。

我一生做官不过是为了糊口养家,为求得一官半职,早把乡土之念看轻了。

哪里知道人生变幻无常,居然能在异乡品尝到如此佳果,贬谪到这遥远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注释

南村诸杨北村卢:作者自注“谓杨梅卢橘也。”

先驱:杨梅、卢橘开花结果都比荔枝早,果味又不及荔枝美,故称“先驱”。

海山仙人:指荔枝,因它产于南海滨。绛罗襦:形容荔枝外表如大红罗袄。红纱中单:形容荔支的内皮如同红纱的内衣;中单:贴身内衣。白玉肤:形容荔枝的瓤肉莹白如玉。

“不须”两句:这两句说荔枝自有风韵,无须等待杨贵妃的赏鉴。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句,李肇《唐国史补》说,杨贵妃生于蜀,爱吃荔枝

倾城姝:漂亮的少女

尤物: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别名责的物。《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的话,这里指荔枝

“云山”句:广南一带荔枝与松、桧杂植,故云。

“霜雪”句:这句说荔枝不像北方的山楂、梨子因困于霜雪而果实味粗。

桂醑(xǔ):新酿的桂酒。

赪( chēng)虬珠:赤龙珠,指荔枝

“似闻”两句:这两句说荔枝的美味好似做熟的江鳐玉柱,又像烹好的河豚腹腴。斫(zhuó):用刀切开。江鳐柱:蛤蜊一类的名贵海味。腹腴:鱼腹下的肥肉。作者自注:“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涉世:犹言渡世。

“一官”句:这句说为了求得一官,早已把乡土之念看轻了。莼鲈:蔬羹,鲈鱼脍。莼(chún):莼莱,叶可做汤。《晋书・张翰传》:张翰见秋风起,想起吴中家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归乡,后以莼鲈之思代指乡味或乡思

良图:最好的计划,谋略,更带讽刺意味。

赏析

  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苏轼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过杨贵妃的一笑而闻名的荔枝。经他的品赏,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绛罗襦和红纱内衫的海山仙人、倾城美女,不是给“妃子笑”作陪衬的物品了。相反在诗里,妃子倒过来只成了荔枝的陪衬,一起作为陪衬的还有山楂和梨,都被荔枝比下去了。与荔枝同享赞美的是作为荔枝伴侣的松、桧和品味相像的江鳐柱、河豚鱼,而杨梅和卢橘则因为比荔枝稍为早熟,许其为“先驱”。东坡先生一边喝着桂花酒,一边饶有兴致地作着点评,令人感到情趣盎然,而细读之下,却又寓意良深。荔支的“厚味”和“高格”原是东坡先生的人格像喻,“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赏鉴,其自身的美便具有价值的意思。

  与黄州时期咏海棠的诗相比,虽然都是以物自比,借物抒怀,但含义很不相同。海棠诗是一片凄清寂寞的氛围,诗人与海棠孤独相对,同病相怜;此诗却显得热闹,为荔枝找了许多先驱、陪衬和伴侣,仿佛并不孤独海棠是那种流落异邦、得不到欣赏的美,荔枝则是自具风姿、远处南方的云山之上与松桧同老、不必等待欣赏的美。所以,写海棠诗的苏轼心怀孤傲不平之气,写荔枝诗的苏轼则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颇为放达自适。所谓“南来万里真良图”,这远离朝廷、没有霜雪打击的南方,才是适宜于荔枝生长之地,回顾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真是粗俗之物了。

  因此,作此诗的次年,苏轼再次吃到荔枝的时候,就更明快地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苏轼在惠州初食荔枝后作此诗。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陈邵为逸人,忠献为显官。

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秋到三山呈瑞气,斑斑绣虎广章。早分桂殿一枝香。婉谋参幕府,华署等朝行。
驾月姮娥来献寿,胜如昨夜辉光。十分满劝紫霞觞。年年花萼宴,相约侍君王。
毫霜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
晚凉徐度一襟风。天分风月相管领,
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
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
不妨举盏成三人。
梦入罗浮归兴崧,回程约莫到闽中。
何当载酒迎马首,先生莫负琉璃锺。

日日看山看不足,又寻幽胜下琼台。肩舆破晓穿云出,拄杖冲烟踏月来。

松火漫劳溪外照,禅关却喜夜深开。老僧不用相惊讶,觅取寒山旧句回。

庾岭行来见故关,居庸北去复南还。年光荏苒宦游倦,旅况萧条诗句悭。

每忆楼船临海上,岂期绣斧出云间。畏途何日氛埃净,归去林泉学驻颜。

凤阙韶光遍,龙池草色匀。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
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
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

兄弟惟君我,相看半白头。迩来方聚首,今又问行舟。

风雨山窗夜,鸡豚石涧秋。此期须有日,灯火读书楼。

悻悻人间小丈夫,愤来直欲斫珊瑚。谁为天下奇男子,臣本高阳旧酒徒。

正则怀沙终为楚,子胥抉目欲存吴。何堪更作哀时赋,萧瑟江关泪已枯。

我家江上旧草堂,七月八月莼菜香。秋江老翁烧楚竹,生致团脐黄抱壳。

朅来长安饱黄尘,门外白鸥笑杀人。有田有田龙山麓,春收大麦夏收菽。

苍头酿酒真珠红,长腰晚炊白胜玉。负锄释手还承欢,金圭无分老亦足。

窗前老梅腹如槎,年年盛放霜中花。花开扑地啄红玉,小禽踏枝一身绿。

长安秃柳黄垂丝,江上青山风雨时。

黄绶归休日,仙郎复奏馀。晏居当夏晚,寓直会晴初。
露散星文发,云披水镜虚。高才推独唱,嘉会喜连茹。
月色摇春闼,香烟霭暝庐。千门传夜警,万象照阶除。
少孺嘉能赋,文强阅赐书。兼曹谋未展,入幕志方摅。
为奉灵台帛,恭先待漏车。贞标不可仰,空此乐樵渔。

一缄云札早相邀,去听嬴家弄玉箫。台倚凤皇花不谢,车将翡翠路非遥。

夜珠似水鲛人泪,春服如冰织女绡。薤酒千杯未成醉,赤阑桥外上秋潮。

金粉楼台百战场,诗魂唤起恨茫茫。春风春雨愁中夜,江北江南望故乡。

便解倒悬终自苦,只催归去为谁忙。即今带甲神州满,莫更闻声到洛阳。

双舄凌风海上山,空中楼阁有无间。清秋击鼓冯夷舞,白日弄珠神女还。

淡淡云霞悬宝地,泠泠钟磬出人寰。尘心自觉销来尽,共拟移尊更一扳。

散吏驰驱踏旱邱,沙尘泥土掩双眸。
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
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
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边城寂寞喜逢君,王事关心袂复分。竹叶乍倾灵阁酒,奎躔应忆柏台文。

青骢晓度祁皇雪,紫塞晴开恒岳云。勋业从来戎马地,请缨何独羡终军。

上至登高眼界宽,蜜陀僧舍富琅玕。天雄峻塔淩穹漠,泽泻巍阶铁护栏。

虎脑已回仙枕梦,鸡头宁愧国香兰。登临岂止黄花日,川练常随夜月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