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瞻哀辞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你自定州贬官到岭南,雪浪石因此与世不闻;而今你竟谢世而去,石却在故地留存。

可爱可敬的墨石,质地是如此的坚硬凝重,不减当年洁白的浪花状脉痕。

我要像你当年酌酒赏石那样,把中山酒向杯中满斟;还要像你当年用大盆盛石那样,重新修治雪浪斋并添置丈八盆。

你终于不愿归北与亲人团聚,客死江南也是出于避祸之心;我今只能在万里外的定州城,写此哀辞为亡友洒泪招魂。

注释

苏子瞻:即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石:指苏轼所收藏的一块墨石。

人亡:指苏轼亡故。

坚重质:指石质坚硬凝重。

浪花痕:指墨石上的白色纹脉,如雪浪花留下的痕迹。

中山酒:中山所产的酒。中山:定州的别称,在今河北省定县。

丈八盆:苏轼盛石的盆。

不归北:未能北归,苏轼当时在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并卒于此地。

赏析

  首联“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从人石俱贬写到石存人亡,一开头就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诗人从“石”入手,自然浑成。石存人亡的衬托,突现了苏轼的不幸。当年,苏轼被贬南方,这块心爱的玩石,随其同往,可谓同病相怜;而如今人去石存,大有人不如石之慨。而赞美“石”质的“坚”与“重”,则暗含诗人对苏轼为人立世之本的钦佩。苏轼一生,在政治上从不因一己之利而朝三暮四,始终坚持独立的品行。石随人贬,一个“俱”字,道尽了当时的世态炎凉。更伤感的是,苏轼所欣赏的雪浪石虽“不闻”而“尚存”,雪浪斋还可重新“葺治”,而石和斋的主人苏轼却再也见不到了,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感。

  中间两联承“石尚存”生发。“坚重质”既是写雪浪石,又是苏轼的象征。苏轼一生爱石,在于石具有“震霆凛霜我不迁”的“节概”,也就是诗人所说的“坚重质”,而苏轼一生在险恶的政治风浪中正具有这种坚重不迁的高贵品质。颈联隐括苏轼《雪浪石》诗和《雪浪斋铭》入诗,写珍惜和复原友人遗物。“满酌中山酒”,是说诗人也要像当年苏轼那样“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重添丈八盆”,是说要重做“玉井芙蓉丈八盆”以盛装雪浪石。珍重友人遗物正表现了思念友人的深厚之情。

  尾联承“人亡”。“不归北”,语意双关,既指苏轼卒于常州,又指苏轼鉴于政治原因,决意“不归北”。苏轼本来“已决计从弟之言,同居颍昌”,但行至真州,“颇闻北方事,有决不可往颍昌近地居者,今已决计居常州。”所谓“北方事”是指宋徽宗上台仅一年多,就由调停新旧两党转为再次打击元祐党人。苏轼为“省力避害”,决意留在离京城较远的南方。不料突然卒于常州,失去了同弟弟和老友重见的机会,诗人也只能在遥远的定州为友人招魂而已。

  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开生面,它睹石思旧,借物写人,以“贬”字领起全篇,以“亡”字,贯穿始终,层层递进,环环入扣,诗中无一“哀”字,而哀情则从隙缝中透露出来。

创作背景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自儋州(今海南儋县)贬所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诗人九月得知苏轼病逝的噩耗,于是写下了这首睹物思人的哀辞。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辞赋文章能者稀,难中难者莫过诗。
直应吟骨无生死,只我前身是阿谁。
素原游匡庐,梦寐不可易。
弃官竟一往,不以归意近。
屡扣清虚仙,杯酒话畴昔。
永怀拨云峰,西麈每相忆。
春来涉几日,又到落花时。
老面羞看镜,愁怀强作诗。
雨墙蜗篆古,风树鸟巢危。
有客适相过,樽前一局横。
徉湖山间,望之为蓬瀛仙翁也。因赋此以寿之,俾舟人歌以和渔唱
盘谷居成,辋川图就,便从鸥鹭寻盟。泛溪窈窕,游钓寄高情。尚忆儿童旧地,疏帘外、烟雨新晴。微吟罢,渔歌乡答,欸乃醉中听。
蓬瀛。归计早,下帆坐阅,涛浪堪惊。爱闲身长占,风澹波平。夜雪何时访戴,梅花下、同款柴扃。还知否,清时未许,野渡有舟横。
聪明点尽若盲聋,没变通时有变通。
漏得黄梅无底钵,笑开老眼醉春风。

昨夜霜风透胆寒,围炉漫意昔年欢。如今独坐无人说,拨闷惟凭酒力宽。

山村水馆参差路。感羁游、正似残春风絮。掠地穿帘,知是竟归何处?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迟暮,谩凭高怀远,书空独语。
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醉下白苹洲,看夕阳鸥鹭。菰菜鲈鱼都弃了,只换得、青衫尘土。休顾。早收身江上,一蓑烟雨。
同患君尤甚,时难觉意真。
愁边长夜酒,梦里少年春。
游远荒家业,交疏困路尘。
一杯歌短调,谁听不沾巾。
乐籍小名收,侯家旧主讴。
笑能撩客喜,醉肯逐人留。
蝶识薰香气,莺惭度曲喉。
更怜谙酒令,少日住扬州。

孤舟穿苇去,水薄动寒沙。水鸟时集树,村羊晚到家。

浮游波上梗,飘泊浪中花。惟有青山色,依然一道斜。

极目云天意已舒,迎人草树绿扶疏。
望中孤塔松江近,便有小船来卖鱼。
塞北烟尘终载静,江南花木四时荣。
不须特地分疆界,万里山河似掌平。

泥滑沟塍水自喧,笋舆扶上渡头船。今朝多少游山兴,都付松烟染画笺。

篆香烟袅鸭炉温,伏枕黄昏深闭门。归去王孙应有怨,思来公子又何言。

差池燕羽空中影,解脱虫丝吐后痕。莫读兰成枯树赋,江潭凄怆那堪论。

手提三尺剑龙纹,跃马山河勘乱氛。建号龙飞明日月,宅京虎踞壮风云。

东宫不禄悲传统,北道分藩误策勋。燕啄王孙同抱恨,大师何处吊孤坟。

洞口桃花下碧池,淩云赋就及当时。甘棠仰止垂高荫,文运新兴政在兹。

海棠初醒华清睡,锦伞长生供游戏。《荔支香》里按新声,风流争说唐皇事。

唐皇旧事说难详,别院离宫乐未央。閒却翠钗空贮盒,抛残红豆欲盈箱。

金盘颗颗呈佳果,雪质冰肌看磊砢。玉儿娇韵两无双,剥鲜笑卷珠帘坐。

梨园子弟试轻喉,一幅绫绡十斛愁。唱到生辰新制曲,六宫无语尽低头。

人生悲与欢相续,左车动摇病已伏。芳树移来南国轻,凉风吹到西头促。

《霓裳羽衣》舞且歌,封事飞传唤奈何。恨杀李、杨双相国,君王妃子别愁多。

渔阳鼙鼓纷纭起,珠沈玉碎梨花死。黄泉碧落两茫茫,空传名字留仙史。

吁嗟乎!侧生当日翠眉开,扰扰红尘吊马嵬。关内六军陪辇去,岭南一骑捧盘来。

一夜东风春雨赊,起看流水入沟斜。篱头未下丝瓜种,墙脚先开蚕豆花。

稚子凿池浮乳鸭,老翁摊箔晒新暇。已知身世无余乐,聊尔徜徉未是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