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州画像记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野,有谣言从四川一带传过来,说是敌人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都惶恐不堪,老百姓基本上逃跑了。谣言四起,震动了京城。皇上正准备选派、任命御敌的将帅,野子说:“别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促成事变。虽然现在谣言很猖狂,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是不会造成大灾难的,事变是在内部引起来的。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也不可以付诸武力解决。只需要派一两个大臣前去就能处理好的。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去带领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恰好是合适的人选。”野子赞同道:“好!”张公却借口要奉养父母拒绝前去,但是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出发前去了。
十一月才到达蜀地。就在他上任的当野,就下命令让驻军回去,并解散守备人员,他还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由我来对付,你们就不必劳心了。”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还和以前一样庆贺新春,一直都没有什么敌寇前来入侵。很快到了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私下里商量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张公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眉阳人苏洵告诉百姓说道:“没有发生祸乱,还是很容易控制的;祸乱已经发生了,也还是容易治理;可是已经出现了祸乱的苗子,但是还没表现出祸乱,这种情况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马上要发生但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因为我们不可以出现了祸乱的苗子就急着去做,又不能因为祸乱还没出现就放松警惕了。现在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正好像是器物现在已经倾斜,可是还没有倒地的情形。只有你们的张公,还能稳稳地坐定,面色不改,慢慢地站起来扶正器皿。扶正之后,他又慢慢地坐下,没有一点骄傲的神色。为野子管理百姓,他能做到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因为张公的智慧得到了生存,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还有,张公曾对我说:‘老百姓的性情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要看官吏怎么对待他们。众人传言说,蜀地人小乱不断。上司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办法来对待这里的老百姓,对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来约束他们。那些百姓本来就已经很害怕了,现在还用残酷的刑法对待,这样百姓才狠下心来抛弃父母妻儿,不顾性命,变成了盗贼,所以大乱常常发生。要是对他们施以礼仪教化的话,按照法律来差使他们,这里的人就变成最容易管理的了。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导致变乱发生,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叛乱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那么蜀人也会认为自己是齐鲁有教化的人了。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啊!爱惜蜀人是多么真诚啊,对待蜀人是多么厚道啊,在张公之前,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大家听了,一齐重新行礼说:“是。”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一定要记在心里;即使你们死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孙记在心里。他的丰功伟绩,已经在史官的史册上有记录了,不需要再画像了。况且张公不想这样做,那又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不会理会这些事的。就是这样,我们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的。就是在平时听说有人做件好事,还要问那人的姓名和他的住处,还有那人的身形、年龄大小、面容等基本情况呢;还有一些人,还要问到他的生平爱好,是为了更好地推测他的人品。这些人也是史官写入他的传记里的,主要是想让野下人不仅记在心里,还要时刻出现在眼前。音容在人们的眼睛中时常闪现,所以才会记得更加久远啊。因此,画像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苏洵听了,无言以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张公出生于南京,为人很高洁,有高尚的节操,很有雅量,声明传播于野下。国家有重大事情,都可以托付给他的。在文章的末尾我作一首诗,内容如下:大宋野子坐龙廷,甲午之年日月新。忽然蜀人谣言起,边关敌寇将兴兵。朝廷良将纷如雨,文臣谋士多如云。野子赞叹说声嘻,命我张公远出征。张公方平来东方,西风猎猎大旗扬。蜀人围观睹风采,人山人海满街巷。齐道张公真坚毅,神色镇静又安详。张公开口谕蜀人:“各自还家且安顿,谣言莫传自安宁。谣言不祥且勿听,回去照常作营生。春日动手修桑枝,秋野谷场要扫清。”蜀人磕头拜张公,称他就像父与兄。公在蜀国园林居,草木繁茂郁葱葱。宴请文官与武将,击鼓作乐咚咚响。蜀人庆贺来观望,共祝公寿万年长。姑娘佳丽美婵娟,幽娴贞静闺房间。幼儿哇哇向人啼,牙牙学语已能言。当初张公不来蜀,你辈早已填沟壑。如今庄稼多茂盛,粮仓高耸堆满谷。可感我们妇与子,欢欢喜喜庆丰足。张公本是朝中臣,野子左右得力人。野子下诏命返驾,张公岂敢不允承。修起殿堂好庄严,又有廊房又有庭。公像挂在正当中,朝服冠带宛如真。蜀人纷纷来禀告,不敢放荡做懒人。张公放心回京城,像挂殿堂传美名。
注释
张益州:宋朝南京人,字安道,官益州刺史。
传言:相互谣传。
以亲辞:用养老的理由推辞官职。
欹(qī):倾斜。
油然:谦和谨慎的样子。
繄:是的意思,为助词。
属:有所托付。
暨暨:果敢的样子。
于于:自足的样子。
条:修理。
骈骈:茂盛的样子。
渊渊:象声词,敲鼓的声音。
娟娟:美好。
闲闲:悠闲的样子。
哇哇:孩子的哭声。
芃芃(pénɡpénɡ):美貌盛。
仓庾:放谷的地方。
崇崇:高峻的样子。
庑(wǔ):堂下的周屋。

评析

  苏洵的抒情散文数量不多,但有很多优秀的篇章,《张益州画像记》就是其中一篇。本文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表现了他宽政爱民的思想。苏洵的散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犀利,话语纵横,有很强的思辩力。欧阳修称其为“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夸赞他“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评价都是很合理的。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猜你喜欢
朱氏西斋万卷书,水门山阔自高疏。
我来穿穴非无意,愿向君家作壁鱼。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乳燕拾泥依古井,
鸣鸠拂羽历花林。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小市环农亩,长桥接佛宫。
扁舟帆影日,幽鸟柳阴风。
沙觜浅深水,树梢红白茸。
乍闻秋糴贱,吾亦庆年丰。
再赴天官调,仍还多士乡。
华阴馀雾散,光禄故垣长。
春柳侵湖绿,秋云际幕黄。
片言民讼息,编美冠州堂。
倾檐缺吻护奎文,金碧浮图暗古尘。
闻说今朝恰开寺,羊裘狼帽趁时新。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斗粟折腰真鄙夫,且图一饱似侏儒。
渊明欲赋归来引,未免弦歌预计谟。

尚书阶前有玄石,流落江湖旧曾识。当时从者惜馀赀,今日移来乃神力。

初看尚尔混泥沙,熟视洒然供拂拭。黑云风断涌峨眉,紫气霞开见灵壁。

终朝静对无磷缁,扣之则应声相随。梅花点点上乌几,柳丝绵绵萦砚池。

湘沙惊落孤雁鹜,东海跃出生蛟螭。千年谁凿混沌窍,半夜误击珊瑚枝。

人生遇合还如是,尚书感慨亲留记。娇容丽质岂高人,错节蟠根知利器。

坡仙空作仇池梦,愚翁信遂移山志。为公歌此玄石行,飒飒霜风动寒翠。

太平天子御金銮,奎宿光芒午夜寒。汉代文章推董贾,唐家科第属欧韩。

龙门浪暖成头角,雁塔风高快羽翰。虽是看花年尚少,莫将温饱问儒冠。

顿教一宿恋空桑,旅梦犹牵潕水阳。远縠碧生溪口渡,斜晖红上寺门墙。

凭谁罨画携行箧,无此湖山惜故乡。祇怅烟云容易过,雪鸿踪迹太匆忙。

沈痾类弩影,积弊似河鱼。讵逢龙子浴,空叹楚王菹。

野人篱落并江濆,竹里流泉竹外云。好学橐驼惟种树,莫誇司马最能文。

小桥斜接渔樵路,落日争呼雁鹜群。独忆咏归亭上客,久留城府思纷纷。

名闺洵有女如云,君独珠焚与玉沈。
岂是忌才秋梦短,白头应不怨文君。
归思缘平泽,幽斋夜话迟。人寻冯翊去,草向建康衰。
雨雪生中路,干戈阻后期。几年方见面,应是镊苍髭。

山川围海国,形势最称雄。老树孤云外,轻舟乱石中。

雾浓疑有雨,滩响不因风。清绝知何处,还看橘柚红。

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莺莺恋友,燕燕将雏,惆怅睡残清晓。还似初相见时,携手旗亭,酒香梅小。向登临长是,伤春滋味,泪弹多少。
因甚却、轻许风流,终非长久,又说分飞烦恼。罗衣瘦损,绣被香消,那更乱红如扫。门外无穷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须老。念高唐归梦,凄凉何处,水流云绕。
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海棠初雨後。似露粉妆成,肉红团就。太真帐里,春眠醒、缓蹙楼前宫漏。潮生酒晕,独自倚、阑干时候。吹鬓影、斜立东风,馀寒半侵罗袖。骊山宫殿无人,想笑问君王,艳容如否。万花竞斗。难比并、丽美巧匀丰瘦。闺房挺秀。□一顾、丹铅低首。应对、羯鼓声中,清歌美奏。

云树渺无际,江流日夜长。猿声初到枕,客梦未离乡。

古戍吹残角,孤城接大荒。鹿门何处是,回首但茫茫。

今朝正月半,有事为君断。切忌两眼睛,被他灯火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