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昏时候散衙封印,清点在押的囚徒,惭愧啊,有负你了,荆山,又映进座隅。
这时倒羡慕卞和,他被砍掉了双足,好免得一生一世,在阶前屈辱奔趋。
注释
弘农:今河南灵宝。尉: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乞假:请假。
封印: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刑徒:受刑之人;囚徒。
愧负:自愧逊色。荆山:此处指虢州湖城县(今河南灵宝)南的荆山,乃传说中黄帝铸鼎处。座隅:座位的旁边。
卞(biàn)和:春秋楚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刖(yuè)足:断足,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没(mò)阶:尽阶,走完台阶,为迎送宾客的礼貌行为。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这里是用来状写身为县尉的诗人每日在官府趋奉奔走的情景。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从这卑微低贱的尉职说起,“黄昏封印点刑徒”,“封印”、“点刑徒”,这就是县尉每天黄昏时的例行公事。诗人不是含糊地一笔带过,而是具体地、不厌其烦地一一点出,更显示了这职责的无聊和不堪忍受。

  第二句“愧负荆山入座隅”,与首句成一鲜明对比,以荆山的巍峨高耸反衬自己的沉沦下僚。李商隐赴弘农尉任时曾途经荆山,并写了一首《荆山》诗,诗云:“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对荆山极力赞美,因此这里才顺手拈来反衬自己的处境。

  诗的后两句是用典:“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南)得到一块玉璞,曾献之于楚厉王和武王,都被误认为是石头,而以欺君之罪先后把他的双足砍掉。后来,楚文王即位,才使玉人治之,得宝玉,名之曰“和氏之璧”。卞和得璞的荆山与作者所在的荆山同名,故有这样的联想。卞和因献玉而两次被刖足,这是无比悲惨的遭遇。可是李商隐却希望自己能像卞和那样把双足砍断,这样,就再也不必在官府奉迎趋拜了,其惨烈又还迥出乎卞和之上。

  李商隐写作曾被人讥为“獭祭鱼”,因为他很喜欢用典。其实李商隐诗的许多典故都是用得很成功的,比如这首诗,在用典上就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是自然巧妙。诗人是从眼前的荆山联想到卞和得玉石的荆山,又由这一荆山联想到卞和献玉的不幸遭遇,又由卞和之不幸联想到自己之不幸,所以就非用这一典不可。二是花样翻新。它不是一般的比附或替代式的用典,而是根据内容需要来用典,“典”只是辅,只是宾,是诗人此时那种强烈愤懑之情的映衬,一个“羡”字,真是惊心动魄,令人不忍卒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当年李商隐再次应吏部试被录取,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务虽为九品上阶,很容易升为翰林学士或知制诰之类。可是,由于朋党倾轧,他马上又被调补弘农尉。就在这种情形下他愤而辞职,这首诗就是当时他写给州刺史“乞假”的。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白云锁苍弁,爽气日夕佳。平生几两屐,放浪山水涯。

行乐当及时,矧复鬓已华。浮名岂足玩,不异空中花。

君其味吾言,戆语非浮誇。

税驾今吾将老,结庐此地不喧。
恐妨蝴蝶同梦,笑傅颠当守门。

野性由来不受羁,可堪风雨断追随。卜邻有素须归隐,会面无多更话离。

拜我低头要晚岁,仗公取水记当时。魏城邂逅犹惆怅,秋雁横分奈土思。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复劝花枝。

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荒鸡上邻树,啼破冰帘月。残梦五更寒,虚帏一灯白。

钟声湖寺启,人语江船发。暗牖掩晨光,时闻乌啄雪。

离离碧涧松,郁郁幽岩草。深玄依化迹,精气微相保。

轻霜动晓华,独爱秋光好。嗟兹浮坠叶,几向狂飙扫。

徒分枝干馀,不见根株老。造物者何心,春荣而冬稿。

春亦不任恩,冬亦不任懊。岁寒然后知,当时何足道。

截流澌、飞虹侧挂,长空流月孤影。斜收返照蔚蓝天,蘋末一江风冷。

更漏静。罢鸣桹、停桡沙觜星光耿。疏镫夜永。似说向人间,流光易谢,夜烛游须秉。

歌舞罢,追赏良宜此景。木兰牵动绿荇。樵青唱阕斗参横,残月又斜西岭。

君莫省。君不见、芦中人老成萍梗。载愁舴艋。向牛饮溪边,羊裘滩上,别把丝纶整。

盈盈繁杏花团雪,秾艳飘香春正月。绣幕低垂护晓寒,金羽枝头巧调舌。

风流词客太多垂,花中吹笛到天明。援毫不草江南赋,粉墨经营为写生。

沣水桥西小径通,好山如画倚晴空。禅关欲扣知何处,隐隐钟声紫翠中。

赢马东山路,骎骎抵石门。
落花春夜雨,流水暮烟村。
久客悲行役,清愁搅梦魂。
劳生多感慨,余恨付乾坤。

东风携手问桃花,直入天台石径斜。红杏枝头闻犬吠,青山影里见人家。

涧边瑶草含朝露,岩际珠帘卷曙霞。笑杀仙凡风景异,一杯流水泛胡麻。

铅华万里委风波,早慧其如夙业何。举世权奸知姓氏,感时幽恨托笙歌。

芃芃露草迷青冢,漠漠唇朱点女萝。凭吊久无孙典籍,断桥流水几人过。

一重一崦一岧峣,隐秀寒光次第高。
借得笋舆如小艇,晚风千里泛清涛。
功名富贵两亡羊,且尽生前酒一觞。
多种好花三百本,短篱风雨四时香。

等待清明得得芳,团枝晴雪暖生香。洗妆自有风流态,却笑红深睡海棠。

冰雪丛中早立身,清标原不染纤尘。宜寒宜煖虽因地,开早开迟总是春。

庾岭清香飘月下,孤山疏影照湖滨。并将此日东风面,欲倩丹青为写真。

一家有事百家忙,春暖才回草自长。东岭月分西涧水,菊残犹自候重阳。

经过茂宰鸣琴地,忽忆孤山一鹤飞。候馆棠阴聊系马,居人指点欲沾衣。

官河无浪草无烟,美景良宵野水边。
身在异乡为异客,眼看胡月照胡天。
盈樽酩酝愁须破,聒耳琵琶夜不眠。
忽忆故园归去路,梦魂今夕过祈连。

芳垞烟深细雨霏,花前题字落红稀。三更薄醉故园梦,二月轻寒游子衣。

未必远山凭彩笔,都将流水问金徽。春郊吟屐晴方试,又逐原鸰着处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