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悠悠钟山云,朝夕碍我目。褰衣试一往,行与云相逐。
驱马出东门,十里至山麓。幽人昔已亡,谁能继芳躅。
猿鹤乘古林,鼪鼯啸深木。彼哉西方人,胡为擅斯谷。
岂云事幽栖,政尔眩华屋。泓泉抱何德,浊热供一沃。
岩回屐欲倦,小憩倚修竹。凉飔自披襟,佳兴亦云足。
桐花丝雨。念相逢又别,羽书三楚。一自我、归卧江南,只灯暗竹窗,梦魂来去。
报道鸣珂,渡鸭绿、星飞使部。早回骖凤邸,锦筝红友,月华生处。
吟鞭此时见否。正雕阑坠叶,冷凝金虎。忍独自、开了柴门,伴芦雁迎寒,柳蝉辞暑。
回首西山,肯记忆、破衫装絮。莫因循、半载为期,禁烟百五。
致身朝宁吾无媒,饥寒驱去犹攻诗。藩溷悉置笔与纸,几年画虎得其似。
辛苦不如田舍郎,风尘奔走颜无光。吟哦无益坐自困,臧谷殊业羊均亡。
有时得句发狂笑,喜溢大宅眉扬扬。先生爱我亦有癖,亲为删诗拣砂砾。
我诗对君乃真贫,君富仓箱我儋石。往年词赋奏相如,徒令买椟遗其珠。
组纂风华勿事渠,留意名山金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