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句漏当年,早金鼎、丹砂九转。无人识、人间仙令,人家仙眷。
碧雾衣凉风蝶舞,红莲饭熟荷蜂幻。看初阳、台上又斜阳,苔花满。
占一角,湖山半。望两朵,罗浮远。笑曼都未醉,流霞注碗。
古井照星云母冷,灵泉浴日玻璃暖。想天坛、明月鹤归来,吹鹅管。
山下有林处,村墟各耕牧。山上有林处,中皆道释屋。
维林衣被山,上下同一绿。其树十九松,亦有笼葱竹。
枫林或间见,馀者灵草木。松大皆合围,百万聚龙族。
命之曰树海,绿涛时起伏。云来变绿色,日入红骤缩。
人行若鱼游,鸟兽成水畜。有时云布海,树海为所覆。
上下同一云,浩浩无平陆。峰峦覆不尽,洲岛联或独。
高松偶閒出,森若帆樯矗。云动天地浮,云静天地肃。
云海有收时,树海观乃复。徜徉两海间,怪伟娱心目。
荒山无道路,云气随我身。渐觉笠檐重,沾袂细如尘。
幽花齐吐艳,仙鸟群相亲。泉石自太古,耳目愈清新。
银河忽倒泻,云际垂天绅。可望不可即,对立峰嶙峋。
阵云如滚马,归云如悬鹑。身立云气上,看云态弥真。
下山脚下袜,细草藉如茵。尘世日方杲,阴晴气不均。
试将山中景,说与山下人。
箨龙拔地几千尺,遥看成笋近成石。可怜君家得胜觌,与可欲画愁崭崱。
闻君几年资上客,寻源懒著谢公屐。官舍何人扫粉墨,为君移家倚青壁。
石霜烟钟荡暮色,眼中孤亭明落日。松杉欲青枫欲赤,从君读记眩奇获。
青根槎丫影射席,天风昨夜吹汝宅。双角觺觺破雷蛰,居然龙变世莫测。
迸出撑空秀可食,老坡馋眼咒不得,请君卧游遣岑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