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
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
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
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忧:一作“愁”。
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郫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春初游成都时;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云山冬瘦露精神,整棹溪边试问津。悬坎带坻冰积厚,缘甍冒栋雪飞频。
出乘舴艋为龟手,归卧蜗牛分曲身。已觉乌蟾不能活,阳熙早晚定回春。
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盈庭露辉辉,当窗星燄燄。
寒来爱兰釭,暑往却筠簟。忧思浩无际,起坐数更点。
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
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冥豫何可长,用之以自检。
一见君诗倍黯然,蓟南湖北各风烟。故人渐似星将晓,尘世真成海变田。
桂在谩吟招隐曲,鹤归还记去家年。虎丘山水知无恙,有待先期置酒泉。
两仪未判眹不平,巨凸突兀潜幽灵。毓秀朵奇挺峭拔,攒峰列壑争伶俜。
枯槎著藓半身碧,老石迸土千螺青。天净森铓列画戟,云开大鄣横青屏。
临深架木侧足度,飞瀑洒面洗耳听。已有仙人浴丹室,宁无烈士摩厓铭。
玄猿不惊籁寂寂,白鹤下舞花冥冥。便欲临风蜕凡骨,来兹绝粒餐仙苓。
尚闻好事薙荒秽,直上绝顶峨新亭。茗椀先春煮碧涧,蓬窗酿腊酾银瓶。
素衣何必待三聘,白首尚可穷一经。空谷时闻尚书履,疏林夜仰处士星。
时乖狼虎集妖孽,地阔魑魅行真形。避世何烦慕清致,忧时且复逃膻腥。
鄙哉时俗自污浊,喜甚涧谷长清泠。祇恐愚公易轻徙,玉皇敕命守六丁。
北山佳气翠冥冥,南渡衣冠识地灵。龙穴云归晴作雨,蚌潭珠出夜如星。
承闻先世传遗归,复见诸孙守一经。空谷白驹何皎皎,前朝宰木尚青青。
骑鲸仙去长怀李,化鹤人归或姓丁。进履好探黄石洞,吹笙还过赤松亭。
正期岁晚寻瑶草,应许天寒寄茯苓。他日鸣驺来入谷,待余重勒草堂铭。
深山深不极,地道远黄云。姓字迷幽帅,笛声何处闻。
正襟无是伴,危坐若无群。代木依谁者,执柯应与君。
岁晚韶华成寂寞。暗转星杓,一线添琼阁。盼到阳春来有脚。
绣帘犹怯春寒薄。九九图中将字著。百五光阴,容易闲抛却。
比似梅花描绰约。看来日日增红萼。
积雪飞霜此夜寒,强移栖息一枝安。故人情味晚谁似,百遍相过意未阑。
盘出高门行白玉,花边立马簇金鞍。此时对雪遥相忆,信有人间行路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