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于诗人三十七岁以前。清江曲是苏庠泛舟清江所作。诗人一生主要过着遁迹江湖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便以其自得其乐的心情,描绘了啸傲江湖、放任自适的闲逸生活。清江,泛指诗人居处附近的一条清澈江河。
前六句所写,既是诗人隐逸生活的一日,又是长年生活的缩影。一二句写观赏。诗人生活在江河边,触目之景,最多的是水鸟:鸀常常嬉戏在塘水中,不过一有动静,便双双惊起,飞离水面;倒是偶居不离的鸳鸯,在那菰蒲深处,“相对浴红衣”,可以不受外界“骚扰”。长时间地观赏这些可爱而有灵性的水鸟,诗人感到有趣,感到欣喜。三、四句写归来。徜徉在“清江”之上,其乐无穷,诗人流连忘返,待回来时,往往天色已晚。桨划到白苹盛开的岸边,他向岸上望去,只见岸上挺立着丛丛芦苇。雪白的芦花连成一片,好像是给两岸铺上了一层皑皑的浓霜。情景如画,诗人心旷神怡。五、六句写系舟。将一叶扁舟系在岸边林荫下,上得岸来,迎面一阵萧萧秋风,吹起了诗人两鬓花白头发。如平镜的水面上起了一阵涟漪,诗人心田也掠过一个念头:对那些热衷于用世的人来说,这种江湖隐逸生活太平淡乏味了,不过,他却觉得其中有无限的清情趣。因此最末两句,诗人表明自己的志趣。“万事不理”,指不问人事,不与世事。观其一生出处,这里有着诗人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在内。“弄明月”,指赏玩月色。诗人声称:我就喜爱这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万事都不必、也不愿去理会,每日除了醒复醉、醉复醒外,便是“长占烟波弄明月”,小楫轻舟,永远占据在烟波江上,优哉游哉地观赏风景,玩赏月色,这是十分舒心惬意的。
这首诗,以属玉、鸳鸯、菰蒲、白苹、芦花、扁舟、林樾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清新的江湖世界,活动在其间的诗人,又是一位孤高出尘、自由不羁的隐逸者,因此,全诗给人以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诗媲美。其与李白诗相似处有二: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萧散洒脱的不群风致相似;随兴挥洒、辞气夸张、清新自然的飘逸风神相似。
鄙性背时向,处世介且迂。自固以为节,人皆指为愚。
少年宦京邑,与众颇异涂。一朝皆放弃,漂然落江湖。
江湖信美矣,心迹抑更孤。永言金闺彦,器识当世无。
机发弦上矢,辩走盘中珠。高风乐溪山,耻与势利趋。
殊科二十年,不肯仕京都。顾我穷悴者,一笑情相于。
日日奉杯宴,但觉怀抱摅。琼琚照坐席,内顾瓦砾粗。
未饮心自醉,相对气已舒。得忘羁旅忧,盖以道义俱。
云间宿古寺,花下招歌姝。胜境寻已遍,赏心未尝孤。
玺书趣赴治,候吏拥舳舻。秋风卷在旆,喧喧指东徐。
郊亭对别酒,我独增悲吁。人生大块间,气类有万殊。
贤愚各有合,惟予邈无徒。君子误见知,交契若勘符。
一旦又暌索,千里成阔疏。期君早自奋,佐时发雄图。
功成速收身,单舸还东吴。自头青林下,尊酒相从娱。
春潮欲上水松阴,春梦迷离不可寻。人去堂空帘不卷,碧阑干外昼沉沉。
远峰吹散雕阑雨,游人画桥三五。彩鹢风高,绣旗日丽,又吊一年湘楚。
钗符缀虎。也高小窥帘,笑低金缕。如此湖山,半分歌吹送重午。
樽前初拭醉眼,问灵均去后,与谁终古。屏枕芗潮,扇摇玉雪,同赋采兰新句。
菱舟曲度。渐掉人荷心,月痕留处。愿趁佳时,普天销战鼓。
关河漠漠朔云屯,晋室犹馀旧寝园。父老百年南望尽,宋公无意在中原。
澹无组绂累,夙志爱林泉。挟册驱羝群,箕踞丛筱边。
玩绎造芒芴,超遥谢蹄筌。微风延众籁,落日明长川。
心景适相契,物我遽两捐。尔羊本非□,我书亦空诠。
不写谷生博,画师无乃偏。执业虽各途,亡羊奚异旃。
固知东陵愚,岂及西山贤。徇名与徇利,均死何后先。
弃置且勿较,呼儿进杯棬。
柳圈辞
暖烟飘,绿杨桥,旋结柔圈折细条。都把发春闲懊恼,碧波深处一时抛。
野溪边,丽人天,金缕歌声碧玉圈。解祓不祥随水去,尽回春色到樽前。
问春工,二分空,流水桃花飏晓风。欲送春愁何处去?一环清影到湘东。
步春溪,喜追陪,相与临流酹一杯。说似碧茵罗袜客,远将愁去莫徘徊。
秉兰芳,俯银塘,迎致新祥祓旧殃。不似汉皋空解珮,归时襟袖有余香。
醉留连,赏春妍,一曲清歌酒十千。说与琵琶红袖客,好将新事曲中传。
破除难尽是恩情,却怕恩生怨亦生。思念不休心惑乱,梦惊人语似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