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官柳动新枝。万缕黄金万缕丝。折赠行人千里去,回期。
莫待清霜落叶时。
邯郸有毛薛,宗国归信陵。东海有仲连,赵相乃完城。
济时在一言,何必从与横。纷纷夸毗子,缓颊动相倾。
范雎与蔡泽,接踵入秦庭。羁旅猎卿相,嗟咄竟何成。
蜉蝣无夕采,弱菌无冬荣。懿彼高世士,鸿雁游冥冥。
澄波千顷拥高鬟,手折芙蓉月下还。解忆高堂风露冷,衲衣先送碧云山。
茂陵千载文园客,流传耳孙犹病渴。引饮自嫌江海窄,家无曲藭柰腹疾。
水帝之魂自水厄,女丁妇壬不相得。始图一溉滋汤旱,卒见九河归禹画。
尝闻秋夫曾疗鬼,大胜扁鹊能起虢。君不见上医可医国,异哉鼎斋堪鼎食。
孤城残雪漏声寒,灯火稀疏社鼓欢。元夕已过人未醉,小桥重度夜将阑。
月华似向瑶台见,花雨真将玉树看。回忆长安歌舞地,五侯骄马正游盘。
春殿。帘卷。郁金香远。午漏沉沉柳阴。楼前怨红何处寻。
沉吟。玉沟流水深。睡起长门催侍宴。情正倦强把镜奁展。
露柔荑。添黛眉。步移。君王犹讶迟。
冶城一带,见江上、无数遥峰环翠。柳绵初暖,杏蕊微含,正值烟林新霁。
茅屋三间,低亚藤萝墙外,偏是垂垂独倚。惹行人多少,为伊回骑。
凝睇。绿窗暗香动处,问昨夜、伴谁憔悴。词客镜前,玉人梦里,留此吟笺无计。
不向故园拳石,横斜清晓,却傍江南天气。欲閒寻桃叶,春风如醉。
有酒易倾不夜之圆月,有金难铸不谢之名花。秦川公子发大笑,偏与花月争豪奢。
左秦筝,右琵琶,九枝蜡烛光如霞。青蛾皓齿两行列,袖拂红牙低按节。
初调縆朱丝,峡口春冰裂。再弹捍拨齐,铃声雨淋咽。
江妃汉女玦环鸣,相和筝琵同撇捩。俄惊双凤凰,飞上梧桐冈。
啁啾屏尽百鸟喧,雍雍和鸣向朝阳。逡巡换宫商,倏忽移角徵。
朔风应手卷惊沙,白草茫茫雁声死。饮恨羁臣击剑歌,裹创战士闻笳起。
凄断故园心,扰破离人耳。停弦两两寂无声,纤纤怜杀春匆指。
天孙织锦作缠头,五色彩云遗彼美。花残月落不忍归,卷下珠帘隔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