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重在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开头一句“贤哉令尹”,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无喜愠”来加以申述。这里运用了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赵晦之的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官位观念极重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苏轼以“贤哉令尹”相许。苏轼这样措辞,表达了苏轼对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宽慰。后两句转到说苏轼自己,很有点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的意思。这是苏轼的谦虚,而苏轼对赵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见于言外了。
下片紧承上片,写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二顷良田”,用了《史记》中的典故,带有几分幽默感。:当初由于“良田”全无,才走到仕途上来的。可是出仕与归田相比,苏轼此时企图选择的还是归田,“不如归去”。然而说是归田,却是无田。这下,苏轼不知道怎么办,在结尾处,苏轼打趣说:还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见苏轼归田(实际是退隐)心情的迫切。这样写,表现了苏轼在出处之间徘徊的人生态度,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层淡化赵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罢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当时情境下,这是最得体也最有效的宽慰之辞。
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词,引用《论语》中的语句,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豫章富奇植,晻冉经大年。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
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精灵若附冯,风雷自樛缠。
东都宏制作,制作首明堂。万材悉以周,所希在栋梁。
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
续命由来宜綵缕,辟邪相向佩灵符。夏钧调乐长生酒,岁岁宫中祝圣图。
何用买春钱。拥褐閒眠。劳生身世蜕中蝉。一枕双溪明月路,三版风船。
愁信到鸥边。云水沿缘。东风有约且欢然。孤竹乱山残酒醒,明日新年。
山似围屏六曲开,小溪如带傍山来。结庐溪北对山住,俗驾何妨且勒回。
径尺方盆围作沼,汲泉小蓄鲦鱼。翠痕略借荇丝铺。
两三文石错,随地见蓬壶。
戏捉柳花浮水面,闲看逐队噞喁。空中游影自如如。
须知鱼与我,同此一江湖。
一天秋意满,淡泊散微叆。羁栖滞公馆,朓朒忽已再。
佳辰遘九日,节物两冥昧。东篱黄花吐,应笑我安在。
天网罩群髦,驱使及我辈。白袍蚁蜂聚,黑字蛇蚓态。
居然三千牍,负以几牛背。妍媸属镜鉴,舛驳混铅黛。
披条索其华,掇撷纷琐碎。临文费三思,抚几时一嘅。
皇心天广远,鸿泽海汪濊。猗欤际休明,光垢勇砺淬。
谁能日锄耨,沃衍有荒秽。继今获小成,力学期大耐。
异时国君臣,彪炳丽昭代。此中断金侣,清气浮沆瀣。
缱绻胶漆情,颉颃璚瑶佩。忽谓岁华徂,共希贤哲配。
道崇极所跻,厚德重弥载。临别无媚言,努力各自爱。
夜半金乌海上翔,行来夹日酷于霜。庭前几个芭蕉叶,未到秋分一半黄。
金屏贴燕,芳樽传蚁,天涯又度人日。筠篮七种挑青菜,犹记故乡风味,剩感今昔。
归去郑公无计也,四十载、云山疏隔。捺不住、万斛愁思,总付与羌笛。
谁道草堂空阔。风尘书剑,尚有诗人相忆。少陵漂泊,达夫沉郁,同是东西南北。
见梅枝柳色,强把新词数拈拍。嘉陵岸、早春光景,碧水明沙,饶君生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