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重在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开头一句“贤哉令尹”,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无喜愠”来加以申述。这里运用了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赵晦之的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官位观念极重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苏轼以“贤哉令尹”相许。苏轼这样措辞,表达了苏轼对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宽慰。后两句转到说苏轼自己,很有点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的意思。这是苏轼的谦虚,而苏轼对赵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见于言外了。
下片紧承上片,写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二顷良田”,用了《史记》中的典故,带有几分幽默感。:当初由于“良田”全无,才走到仕途上来的。可是出仕与归田相比,苏轼此时企图选择的还是归田,“不如归去”。然而说是归田,却是无田。这下,苏轼不知道怎么办,在结尾处,苏轼打趣说:还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见苏轼归田(实际是退隐)心情的迫切。这样写,表现了苏轼在出处之间徘徊的人生态度,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层淡化赵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罢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当时情境下,这是最得体也最有效的宽慰之辞。
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词,引用《论语》中的语句,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韶阳几载行无事,九郡如公真卓异。手种筼筜翠映空,鸾凰欲为神君至。
琅玕截取作清箫,吹出元音满紫霄。冉冉重华仙驭降,纷纷韶石彩云朝。
九成台畔行春早,甘雨随车禾麦好。孝慈更使竹多孙,六县讴歌慰尊老。
朱轓露冕下佗城,贵倨应深捉吐情。有道岂须姝子告,多文犹恐使君轻。
天壤王郎嗜好奇,能将野鹜压家鸡。花前密咒添香火,酒后柔肠著絮泥。
宋祎昔为金谷女,绛仙曾是玉工妻。无妨暂属尘凡对,不过才人定也迷。
诗成忽忆秦宜叟,曾话虞山好景来。飞瀑珑玲满松桂,晴岚深浅出楼台。
买田阳羡终难必,迁鹤辽城岂重回。吾谷烟霞无恙否?只应猿鸟有余哀。
贞观从知画有仙,能将万里尺图间。白云掩映枫林好,遮却溪南无数山。
新楼招乐偶今朝,与客登临四望遥。竹日晖晖侵酒斝,松风沥沥响诗瓢。
横烟曲径樵初过,落鹜空江叶正飘。看取他年欹醉帽,还思簪菊旧垂髫。
夏至今朝,昨邗上、故人相遇。同消受、铜街香粉,相船箫鼓。
长使梦魂寻旧雨,那知灭没随朝露。望郡楼、从此怕经过,西州路。
总暂在,人间住。臣久已,抛千虑。作暮年活计,为农学圃。
十亩力耕先世陇,一抔长守先人墓。却旁人、疑我不能堪,田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