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笳鼓春城,处处有、丰年语笑。浑忘却、金莲前导,青藜下照。
白雪唱来偏寡和,朱颜老去难重少。羡遨头、四十已专城,真英妙。
奎文宠,崇儒教。田毛喜,宽租诏。有舂陵之什,无潮州表。
怪雨盲风稀发作,华星秋月争光耀。看来年、此夜侍端门,开佳兆。
警柝严巡逻,寒更独坐听。凄其孤影瘦,邪许万声停。
败壁风穿苇,空庖凌在瓶。茫茫天壤内,么么一螟蛉。
草树动微旭,江介清风生。都城尽冠盖,出饯春官卿。
际此晴和天,矧伊皇路平。揽辔即长春,去去觐朝廷。
伯夷典三礼,夙夜惟寅清。会见神人协,几年南教成。
大士何年苦行归,果成随处辟岩扉。长江不隔人间路,邃洞应藏道者机。
石髓夜凝千手相,山花春染五铢衣。闻声欲救恒沙苦,可使呻吟满近畿。
云本无心漫出山,归来依旧与云闲。何当从子东南去,扫地焚香昼掩关。
城南有佳士,萧姓名思贤。好古抱英气,读书事精研。
尝从龙参军,正学得师传。高谊重然诺,中心守贞坚。
清论洒兰雪,隐居临市廛。屏岫列图画,大江横其前。
特书自省字,高揭堂东偏。操修日无阙,三复白圭篇。
朝夕净尘虑,灵台常粲然。庶几希前哲,俯仰不愧天。
贤友我同里,交游三十年。徵诗到山阁,酣咏梅溪边。
自省当自省,勉㫋复勉㫋。
狂客征衫不自由,绿阴啼鸟岂知愁。半帘晓月湖边柳,一片夕阳山外楼。
水落渔翁寻钓石,风来梢子促行舟。两年三度经行此,羞对东风话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