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
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往事悠悠,早已不值一问,不如早回头。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注释
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粱、陈、五代的南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故称为“帝王州”。
郁郁葱葱:草木茂盛。
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冠(guān):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土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古丘:坟墓。
恣(zì)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
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槛:栏杆。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作者独自一个人绕着江水边上行游,然后登上高楼。“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法,在这里,作者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自由啊,王安石所追求的,是推行新法,实现强民富国的愿望,而现在,只能是“绕水游”而已,慨叹之声,达于纸上。古人在诗中所抒写的,常常不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顺境,而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逆境,但到底心还被“达”的愿望所牵绊,所以读这样的诗句的时候,要看出作者表面闲适的背后,是无穷的凄凉与热切的期盼。“上尽层楼”含有中国古代的“登高怀远”“登高而愁”的文化密码。从东汉末年时期的王粲写《登楼赋》开始,这个动作就被赋予了思念故国之情。而唐代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则是从人生哲学意味上诠释了这一个典型的动作、典型的场景。在这里,作者是思念故国(首都)呢,还是“欲穷千里目”呢?通过上文的表面闲适与内心焦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思念的,正是重回故国,再造宏业;通过后文的回忆往事,我们又可以知道作者这时的心理是放弃思念故国的想法,而注重对往事的追寻,注意对往事从文化意义上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认定,作者是想“登高望远”,而这里的“远”,不是空间上的,而是时间上的,表明作者独特的意趣和别具怀抱。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诗若只有一种解释便不是好诗。”一首真正的好诗,就是可以这样多方面地甚至地矛盾地刺激读者去思考,去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思考诗歌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选择甚至人类的境遇。“更上楼”,不是上到楼的顶端再往上走,而是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登楼。往事悠悠而去了,你不要问我在想些什么,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只能看见窗外的长江,在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结句也是化用唐人诗句,王勃的《滕王阁诗》,作者在这里却别有怀抱:可以理解为,历史是无情的,就像东流之水,一直向前,或许人类所为的一切只是这水的片刻停留,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以理解为,不论目前我的遭遇如何,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如长江水一般,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或者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反问,问当今的皇帝“今何在”,表达自己期待着重回朝廷的愿望。但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像长江水,一直流着,流着。

创作背景

  本篇为作者在金陵登楼怀古时所作。情调与《桂枝香·登临送目》相近,很可能写于同一时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
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柳摇金线。求友莺相唤。
玉腕蛾眉,意眼频频眄。歌喉软。玉卮受劝。一醉应相拚。

国马一何多,来牧郊甸初。
大群几百杂,小群数十驱。
或聚如斗蚁,或散如惊乌。
或践麦无根,或啮树无肤。
牧卒殊不顾,抱鞭入民墟。
欲酒与之饮,欲食与之餔。
日暮卒醉饱,枕鞭当路隅。
茫茫非其土,谁念有官租。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
世间法,唯此事,最堪凭。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
我怀深袅君,灿烂双碧目。
骑麟执春秋,从头细谳鞫。
傅逮及爰书,法情无委曲。
肯随三傅后,是非互倾覆。
更惩汉专门,一经双鬓秃。
牙签三万卷,过眼不再读。
精华尽成咽,璺罅无不烛。
一物苟不知,便类车脱毂。
本根既硕茂,柯条遂芬郁。
大肆文章手,直压百怪伏。
绛蕤麒麟车,登载珠万斛。
五色凤皇翎,光耀映简牍。
收贮箧衍中,宝气尚可掬。
至今空山陬,似闻鬼夜哭。
当时入室者,陈子最神速。
君时见子来,谓是新生犊。
健捷类狮象,有手难加牿。
见君复呼子,诲言甚谆复。
六经汝甲胄,四子汝剑镞。
濂洛汝金鼓,武夷汝橐絜。
汝将汝心官,汝战汝邪欲。
子即受命还,建起豹尾纛。
城池坚如铁,寇来不得触。
如此四三年,温若于阗玉。
唯于进学锐,勇赴在一蹴。
澹然水云心,不受世羁束。
去向神泄山,依岩缚茅屋。
拄颊数冥鸿,撷芳食群鹿。
终然薜罗衣,莫蔽锦绣服。
石门碧作山,怒泻千丈瀑。
嵬眼与澒耳,雄特类岳渎。
子尝往其中,坐候碧桃熟。
柯峰与严濑,天下号奇瞩。
星河羊裘轩,黑白纹楸局。
或追隐者操,或授真人箓。
嗒然竟忘归,不记南浦舳。
龙兴大江西,丰城乃支属。
郁葱君子林,中藏万鸿鹄。
子今挟书行,有志当灌沃。
英英我杞梓,芄芄我棫朴。
菁菁我台莱,一一思乐育。
须使鲁驺风,染遍荆楚俗。
振衣别我去,我有再三祝。
子如宛马驹,未得饱刍粟。
方歅当见怜,使纵千里足。
子如缑山鹤,六翩暂羞缩。
仙人一下来,云笙恣驰逐。
子材有如此,不久当食肉。
岂如嚾哓徒,长困左右塾。
祝罢更浩歌,歌意殊局促。
只为良朋行,使我秋影独。
寥寥风雨夜,灯花尚堪卜。

花影枝枝摇午昼。桂炷销狮兽。愁病怯登高,几阵西风,吹得罗裳透。

阑干星月三更后。玉露沾香袖。心事寄谁行,约略腰身,转觉秋来瘦。

邦侯言语妙天下,学海故自吞百川。传杯击钵尽具眼,醉中莫漫思逃禅。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柳子当年亦好奇,衡阳丛桂手亲移。何如此地栽桃李,春到千岩万壑知。

丛芦受风低,积潦得霜浅。
沙匀洲渚净,水澹凫鸭远。
禅扉掩昼夜,短纸开秋晚。
欲问此间诗,半山呼不返。

萧飒晚风凉,高杠引旆长。岭云残宿阵,陵日湛晨光。

已作依刘表,终须问葛疆。俯身驰万里,未觉鬓毛苍。

方诸上。
上云人。
业守仁。
摐金集瑶池。
步光礼玉晨。
霞盖容长肃。
清虚伍列真。
日长人静闻风佩,雨久堂空生水衣。

内变方乘外侮忧,掀天波浪截横流。忽惊车鬼方涂豕,始信冠人尽沐猴。

猿鹤化来山月黑,鹳鹅声乱阵云浮。沧桑再见田横岛,错计燕云十六州。

荒岸残宵角,孤舟不寐人。摇摇红烛尽,磊磊白波新。

莫为悲身世,怜余有老亲。酒痕和泪迹,多半洗风尘。

山光逗早春,寂寂出风尘。月色房栊静,鸡声林洞新。

未逢浮海士,却见避秦人。相送出门去,桃花何处津。

石龟泉畔铁袈裟,上有猿衔五色花。见说道人时挂搭,旋将青拂扫烟霞。

君马黄,臣马赭,两马相驰在郊野。赭马汗血犹未乾,黄马精神宛如画。

黄赭格骨亦相类,要使成功重当世。迢迢玉塞边尘稀,谁识沙场辛苦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