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依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金盏起,为君寿。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恰值清明时节,到处春意盎然,花开得非常艳丽,柳线垂青。我们添酒设宴,奏乐唱歌,为您祝寿。美酒和春天同样美好,年年的春色都和从前一样。春天本来就是不会老的,您知道吗?

酒席上看您瘦健有神,像竹子一样清高,像青松一样傲岸。您一定会青春永驻,要和春天比一比谁更长久。祝愿您日后回到朝廷充任馆阁之职,沐浴皇恩。我要再次拿起酒杯,为您祝寿。

注释

感皇恩:词牌名,又名“人南渡”“感皇恩令”“叠萝花”。本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谓:“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后用作词牌。以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七句、四仄韵。

滁州寿范倅:一作“为范倅寿”。

滁州:即今安徽省滁州市。东魏置南谯州,隋改置滁州。唐、宋因之。宋属淮南东路。范倅(cuì):指范昂。《滁州府志·职官通判》:“范昂,乾道六年任。”《宋会要辑稿·职赏》:“乾道八年正月十四日诏滁州州县官到任任满,依次边舒州州县官推赏。先是,权通判滁州范昂陈请,故有是诏。”据知此范倅即范昂,但其字里、事历均别无可考。倅,副职。

春事:春色,春意。唐徐晶《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

依旧:一作“如旧”。

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元:本来,向来,原来。三国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竹清松瘦:形容人的状貌瘦健有神,为健康长寿之相。此二句是祝颂之词。

斗:比赛,争胜。

“三山”句:祝愿范昂回到朝廷充任馆阁之职。三山,本指海上蓬莱、方壶、瀛洲三仙山,自汉代学者以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后人遂有以“三山”“三岛”“蓬莱”“瀛洲”等为馆阁之称者,如唐太宗设瀛洲馆以待学士。刘禹锡《鹤叹二首》诗序:“乐天为秘书监,不以鹤随,置之洛阳第……因作《鹤叹》以赠乐天。”诗云:“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天香襟袖:谓范昂将沐浴皇恩。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其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天香,指宫中炉烟的香气。

持:拿着。

金盏:酒杯的美称。一作“银盏”。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写给副职范昂的寿词。上片写清明时节春意盎然,词人准备了笙歌酒筵为范昂祝寿,希望他青春永驻;下片写酒席上见到范昂瘦健有神,祝愿他日后回到朝廷任职,沐浴皇恩。全词将对春日景物和祝寿之事的描写紧密结合,情由景生,情景交融。虽用语平实,但蕴含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在寿词中不乏诙谐之意,颇见词人匠心。

  词的上片就“春”发挥。开头两句写春事。“春事”二字包括内容很广,这里当指春乐。范成大《泊衡州》诗说:“空江十日无春事,船到衡阳柳色深。”这两句不同,是说到了清明,花柳一番新,乐春之事极多。“唤得笙歌劝君酒”紧承“春事”二字,写召伎设酒,与君共饮,这是春乐之一,也暗含“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意。“酒如春好”二句是说酒好春也好,“年年春色依旧”实指年年为君祝寿。“青春元不老”二句承上句作进一步发挥,既然“春色年年依旧”,青春自然就不会老,懂得这个道理,生活就会充满朝气。

  上片的环境描写为下片祝寿作了充分的铺垫,下片则具体描绘祝寿的场面,以及范昂的仪态风神。“席上看君”二句是写范昂的人品,“竹清松瘦”是说其人品像翠竹那样清介,其体格像苍松一样瘦硬。“待与青春斗长久”呼应“青春元不老”,并紧承上文,祝其与“青春”同在,奋发向上,永不衰朽。据《滁州府志·职官通判》载:“范昂,乾道六年任。”到乾道八年春,任期将满,理应祝其升迁。而稍后所作《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说:“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三山归路”二句与之同意,都是祝其入朝为官,所不同的是此词只是说入朝以后,将供职翰林院,沐浴皇恩,稍微概括了点而已。结尾两句是说,等范昂入朝供职之后,词人将“更持金盏起,为君寿”,映带词题,点出作意,似结非结。

  全词运笔布局峰峦起伏,颇具匠心,引三山入典,挥洒自如。词中跳荡转折,情景相生,且密切结合当前景色与祝寿之事,大处着眼,细心落笔,融祝贺之情于情境描写之中,这正是词人胸襟抱负与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

创作背景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作于乾道八年(公元1172)春:“据周孚《奠枕楼记》,知稼轩之守滁始于乾道八年春正月,又据《滁州府志》,知范昂之继任者为燕世良,亦于八年莅任。更据稼轩送范氏之《木兰花慢》,知范氏之去任当在八年中秋之前,而此词则春间所作也。”辛弃疾时任滁州太守,范昂为其副职。范昂过生日,辛弃疾写了这首词送给他。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骚雅荒凉我未安,月和馀雪夜吟寒。
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我爱山居好,田园在力耘。樵歌风外断,猿啸月中闻。

舴艋夜招鹤,辘轳晓汲云。久惭呼处士,未必应星文。

冷屋寒舟两处怀,一封归信隔年开。
愁容顿与河冰泮,佳思先随岸柳来。
射雉便甘顿我矢,画蛇何怪夺君杯。
端知雪里清吟好,未减山阴兴尽回。
帆过寻阳晚霁开,西风北雁似相催。大都浪后青堆没,
五老云中翠叠来。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远公林下莲池畔,个个高人尽有才。
逐客难参国士忧,扶筇万里过闽瓯。
藜羹充腹初无憾,楛矢逾江生计愁。
长夜漫漫不肯旦,梅霖灌灌未应休。
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

献策黄金阙,之官岭外州。送君离恨少,江水共悠悠。

閒愁万种扫难清,漠漠蛮江雨又晴。归国人才辛弃疾,通天心事沈初明。

停云八表思朋好,朗月三生发古情。书罢逍遥鸴鸠笑,剧怜愤世有庄生。

穷山避乱敞军门,威望遥遥万马屯。不战岂能收杀运,无功先已负君恩。

祇闻怨毒归诸将,可有心肝奉至尊。一样沙场征戍死,模糊敢信是忠魂。

端居抚盛节,眷兹金素中。上客弭飞盖,惠然慰幽衷。

圆景舒东隅,忽复周层空。重轮烂五色,缤纷结文虹。

流辉接瑶席,绛气郁以葱。众宾侈佳玩,联篇挹华风。

情好在明月,安问膳靡丰。弦望有恒度,明阴变无穷。

人生非比翼,岂得常相同。所愿御此觞,聊以娱夜终。

一出聊全故旧私,急归自信海鸥姿。中间亦有君臣谊,买菜侯生岂得知。

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
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
楚水秋无际,巴猿衣有声。
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

太湖西来天目源,七十二溪波涛奔。震荡有时溢原野,未闻浩瀚迷乾坤。

五月稻秧齐插莳,三旬霖雨水澎濞。方忧漏天移泽国,忽骇狂澜卷平地。

飓风猛发神鬼愁,火龙掷火驱潮头。漂砂礐石失垠岸,发屋拔树蟠蛟虬。

声如列缺斗霹雳,势如共工倾不周。乘陵城郭塔欲倒,千庐万灶皆洪流。

巨浪翻腾高屋过,大鱼拨剌平衢游。更怜人畜死无数,浮轊塞港漂难求。

百岁老翁惊叹久,此灾《邑志》从未有。乘船入市何足云,地轴翻天浸星斗。

我时惶遽无窜逃,急上高楼守篓薮。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

变不虚生岂偶然,抚时感事心欲呕。盛朝蠲赈久不闻,长吏敲搒肯停否。

欲诉真宰天茫茫,九关虎豹狰狞守。吁嗟苍生尔奈何,但见号咷走童叟。

玉洞沈沈晓雾寒,鼎中绛露转金丹。黄庭阅罢心无事,閒数飞花落石坛。

葭菼启望国,灼灼咏桃夭。操觚染芳藻,短发未胜翘。

始聆白雪句,兼传黄竹谣。兰萌初映未,春霜已降霄。

秋榛覆故陇,惊蓬飒回飙。金樽与瑶席,庶足奉仁娇。

楼雪初消,丽谯吹罢单于晚。使君千炬起班春,歌吹香风暖。十里珠帘尽卷。正人在、蓬壶阆苑。卖薪买酒,立马传觞,升平重见。
谁识龟头,去年曾侍传柑宴。至今衣袖带天香,行处氤氲满。已是春宵苦短。且莫遣、欢游意懒。细听归路,璧月光中,玉箫声远。

垂纶非羡鱼,聊复亦尔尔。不知红尘中,何处无芳饵。

却笑磻溪翁,老与人间事。

双桂婆娑天上花,殷勤分送士元家。捷钤果副联鞯祝,谒谢当期谷旦差。

凄惨秋痕吹欲断,香冷藕花中。塞北谁传数点红。

春信到西风。

曾向武陵深处见,惊问旧时红。许放渔郎一棹通。

桂子傍芙蓉。

昨夜梧桐飘玉井,碧天初洗银河净。轻衫纨扇看双星,愁难整,栏同凭,忽记十年湖上景。

浴罢嫩凉生晚径,高楼细月悬清影。风吹裙褶藕花香,闲情性,休重省,落得双栖浑不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