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在那里可以停留,愿你早些找到归宿。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倒著接䍦吾素风,当时酩酊似山公。且看小槛新花蕊,休泥他家晚菊丛。
顾笑千金延客醉,解酲五斗为君空。欢娱尽属少年事,白发欺人作老翁。
次公礼法醉全宽,岸帜高吟一水寒。乱后江声仍北固,座中人影半南冠。
自伤钩党名曾噪,颇怪坑儒策未完。狎客冷消三阁烬,却留寄字满琅玕。
十年契阔同今夕,万里间关共一卮。各已形容成老丑,尚馀臭味未差池。
襄阳何处寻耆旧,荆楚无心记岁时。万事推排难自料,白山邂逅岂前期。
洞劓耶律词,其名翠华岩。俯视耸观阁,仰面攒松杉。
厥维何王代,鬼斧开崭碞。精气久削薄,烟岚郁相欃。
屡憩验足薾,独往悲情凡。入萝畏石坠,转峤惊日衔。
飘飘万里风,吹我秋衣衫。放迹慕康乐,入道怀贺监。
载思武陵避,愈怅桃花岩。去住亦由人,极目江上帆。
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
北人南来向何处,共说莘川今乐土。莘川三月春事忙,布谷劝耕鸠唤雨。
旧闻抱犊山,摩云出苍棱。长林绝壑人迹所不到,可以避世如武陵。
煮橡当果谷,煎术甘饴饧。此物足以度荒岁,况有麋鹿可射鱼可罾。
自我来嵩前,旱乾岁相仍。耕田食不足,又复违亲朋。
三年西去心,笼禽念飞腾。一瓶一钵百无累,恨我不如云水僧。
崧山几来层,不畏登不得,但畏不得登。洛阳一昔秋风起,羡杀云间张季鹰。
上堂别阿姊,阿姊泪如雨。问弟尔何为,行役苦不已。
久留固无名,简书况有程。姊看随阳雁,汲汲南北征。
商声满天地,如羹亦如沸。阿弟襟袂间,斑斑家国泪。
我泪岂妄挥,人生重乖违。敬告世上人,弟兄莫分飞。
示朴吾姊夫,古之狂猖徒。开编见题字,令我长嗟吁。
种菊复种菊,今年高过屋。更待三五年,金英绚秋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