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毖

先秦·佚名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

予:成王自称。其:语助词。惩:警戒。
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段玉裁《诗小笺》:“《疏》于‘而’字断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诗后笺》以为《唐石经》中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故这句可能原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则各本不会说《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劳。《尔雅·释诂》:“敕,劳也。”
肇:始。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
拼飞:鸟飞动貌。拼:通“翻”,翻飞。此二句比喻武庚开始很弱小,后来羽毛丰满,勾结管叔蔡叔起来叛乱。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赏析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周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周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周颂·小毖》中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周颂·小毖》而来。

  猜你喜欢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犬吠鸡鸣者,皆为席上珍。
如何弹铗客,亦有窃弓人。
一块松根石,顽然自古来。
更无人觑著,岁岁长莓苔。

西风入东篱,花事殊草草。幽葩发孤丛,未觉芳意少。

谁云九秋冷,孰谓三径小。粲粲黄金英,采采不盈抱。

幽深秀霜杰,不许蜂蝶到。正色知者谁,尚絅无外襮。

寒香正宜晚,何事叹秋杪。不逐雨馀荒,但觉霜后好。

一见爽入脾,三嗅清彻脑。细参花中禅,可以入道奥。

人生百年内,能几花前笑。昌黎似未悟,颇恨生不早。

岂无春风妍,羞与红紫校。万物各有待,此理须自了。

不作时世妆,不顾流俗诮。居然处于独,耿介类有道。

信乎抱脩洁,终胜自炫耀。虽云得时晚,未肯随秋老。

呼童谨培溉,勿使蓬藋挠。泛之亦堪醉,餐之亦堪饱。

莫赋湘累吟,泽畔颜色槁。持似斜川翁,闻此当绝倒。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碧玉旋螺插暮烟,遥看桂子落僧前。试寻白水田头路,一苇横江浪接天。

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
三年永阳谪,幽谷最来频。
谷口两三家,谷泉为四邻。
但闻谷泉声,岂识谷意春。
春至换群物,花开思故人。
故人今何在,憔悴颍之滨。
人去谷自绿,春归花更新。
空令谷中叟,笑我种花勤。

吴娥白纻为舞衣,镂花缀叶纷葳蕤。青春烂熳白日辉,轻带一举长袖施。

皎如流霰随风飞,游龙宛转翔鹄回,倾城绝代人共希。

金谷园中花草新,太湖石畔斗芳春。红颜笑脸如撩客,粉面藏头羞见人。

明时未可废谭兵,壮岁宁容便乞身。何人为向沙头去,凭仗慇勤一问津。

自笑身如蠖,潜居称此园。在山消远志,近市隔尘喧。

写兴诗千首,开怀酒一樽。茶甘留舌本,香妙净闻根。

鼓锻怀嵇灶,围棋慕谢墩。抚琴欣有趣,读画悟无言。

水活泉通沼,城低堞当垣。亭台开月榭,楼阁接云轩。

梅绕东西院,花迷左右村。槿篱围药圃,竹径隐柴门。

吟社新盟结,歌场艳曲翻。爱才频说项,赌醉每留髡。

笠屐身犹健,林泉乐弗谖。君生知足甚,名利不须论。

不官如栗里,此地即桃源。入世嗤牛马,归山约鹤猿。

楼阁卧龙颠,良宵境更偏。琼崖明霁雪,綵树散春烟。

瑞气连蓬岛,欢声动市廛。灵区真胜绝,游客竞喧阗。

侧径攒珠履,平坡散锦鞯。鼓钟喧下界,灯火灿中天。

风引仙韶远,花随舞妓旋。香云同馥郁,人月共婵娟。

乱沸笙歌海,高张锦绣筵。千门同胜集,四野乐丰年。

生意同群卉,妖氛净八埏。升平端可颂,会合况词仙。

一夜东风急,南枝数片残。何人吹玉笛,独自倚朱阑。

落地鱼鳞薄,寻香蝶梦寒。醉眠花树下,偏得寿阳欢。

朝醉长安花,夕醉襄阳月。至今花月间,不见醒时节。

清宴开池上,轻风吹树枝。巳怜秋气好,正是月明时。

玉露沾衣重,金尊送酒迟。平生好客兴,为我更忘疲。

未献河东赋,先为泉下行。事姑如奉母,养弟莫过兄。

闻讣千山隔,招魂万古情。空阶明月夜,疑听诵诗声。

大石岭头梅欲发,南陵陂上雪初飞。
苦无酒解愁成阵,又附兰桡向秭归。
为害未为害,其如污物类。斯言之一玷,流传极天地。
良木不得栖,清波不得戏。曾戏水堪疑,曾栖树终弃。
天不歼尔族,与夫恶相济。地若默尔声,与夫妖为讳。
一时怀害心,千古不能替。伤哉丑行人,兹禽亦为譬。

且自沾微禄,谁其怀好音。青云存旧业,白发忤初心。

世路信浮梗,生涯只素琴。翻嫌台鼎上,荣辱递相寻。

悬崖结屋层层阁,眺远开窗面面峰。
云起半天齐碧瓦,风生万壑响长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