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毖

先秦·佚名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烦恼;如今才相信小小鹪鹩,转眼便化为凶恶大鸟;国家多难已不堪重负,我又陷入苦涩的丛草!

注释

予:成王自称。其:语助词。惩:警戒。
毖:谨慎。前两句的标点,有人在“而”后断句。段玉裁《诗小笺》:“《疏》于‘而’字断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诗后笺》以为《唐石经》中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故这句可能原作“予其惩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则各本不会说《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一说“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劳。《尔雅·释诂》:“敕,劳也。”
肇:始。允:信。也有人说,允是语助词。桃虫:即鹪鹩,一种极小的鸟。
拼飞:鸟飞动貌。拼:通“翻”,翻飞。此二句比喻武庚开始很弱小,后来羽毛丰满,勾结管叔蔡叔起来叛乱。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赏析

  《诗经》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内的成句、成词。周颂中只有《酌》《赉》《般》的篇名不在该篇文字之内;而《小毖》却又特别,“毖”取于篇内,“小”则取自篇外。《小毖》的题意,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即是“大戒”,颇见其新,但如果说从“小者大之源”(《后汉书·陈忠传》)的角度而言方说尚勉强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惩”中表示而不题篇名为“小惩”就非方氏新说所能解释。就题目而言,”小毖“应是小心谨慎之意。

  《周颂·小毖》篇名中点出了“毖”,诗中却除前两句“惩”“毖”并叙外,其余六句则纯然强调“惩”。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训释,对于诗意及结构的认识颇关重要。孔疏释为“掣曳”,朱熹《诗集传》释“荓”为“使”,均属未得确解,以致串释三、四两句时虽曲意迎合,仍殊觉难以圆通。其实,“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视,却能对人施于“辛螫”之害,与五、六两句“桃虫”化为大鸟形成并列的生动比喻,文辞既畅,比喻之义亦显。

  “未堪家多难”一句,与《周颂·访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摄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归政后,所以同一诗句含义便有差别。《周颂·访落》中此句是说国家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动荡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经验而难以控制;《周颂·小毖》中则是指已经发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乱。

  由于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周颂·访落》可以说是周公代表成王所发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颂·小毖》则信乎为成王自己的声音。其时,成王年齿已长,政治上渐趋成熟,亲自执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不过,在《周颂·小毖》中,成王这种强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壮语,而是通过深刻反省予以表达,其体现便是前面所说的着重强调“惩”。

  《周颂·小毖》的主旨在于惩前毖后。惩前的大力度,正说明反省之深刻,记取教训之牢,以见毖后决心之大。惩前是条件,毖后是目的,诗中毖后的目的虽然没有丝毫的展示,却已隐含在惩前的条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为表面现象蒙蔽而受害,曾面临小人图穷而匕现的威胁,也曾经历过难以摆脱的危机。但这何尝又不由此而受到启发,进而深思:此时的成王,已经顺利度过危机,解除了威胁,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决心为巩固政权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颂·小毖》隐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惩前,其实正是对群臣的震慑,但含而不露,符合君临海内的天子身份,其笔墨之经济,也显示出创作匠心。“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即由《周颂·小毖》而来。

  猜你喜欢

墙根有地一弓许,人言可种数十竹。翁来只作三年留,仅比浮屠桑下宿。

竹成须待五六年,我已归乡卜新筑。园夫笑谓主人言,不如锄苗种罂粟。

二月春风上翠茎,三月轻红照深绿。嫣花落尽罂不空,碎粒圆时粟初熟。

乳膏自入崖蜜甜,满贮醍醐饮僧粥。与其种竹供后人,孰若栽花资老腹。

人间作计真眼前,万事皆尔真可怜。十年种木尚不肯,百年种德知何缘。

倚锄自顾颇羞涩,病眼对花空惘然。

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
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器惭公理拙,才谢子云微。
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
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赠兰闻宿昔,谈树隐芳菲。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梅花面目冷於冰,亦笑山翁草作亭。
一夜雪寒重整过,碧琉璃瓦水晶钉。
檥棹病三日,登楼举一觥。
江山从古在,花草逐时生。
南浦佳人别,西风送客行。
锦鳞能自跃,献我一杯羹。
少年得髓几人知,想见当年断臂时。
此是湘山大知识,衡门堪继会昌师。
香魂逐逋去,翠羽招不还。
醉倒赵师雄,一身花影寒。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

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今古浮荣不足论,一生旅寓任乾坤。轮囷谩长千年木,濩落还成五石樽。

谁复挂冠辞汉阙,客多鼓瑟向齐门。野人自信无机事,年老何妨且灌园。

我疑邃古初,奔精堕南斗。元气淋漓擘石开,帝遣巨灵来试手。

想当剥削时,震撼天亦惊。至今万万古,菡萏摇空青。

空青离立尽奇峭,游子见之为改貌。又恐涛波舂蚀馀,尺土无由逗痕窍。

一峰黝黑中窈弘,下有线路攀幽藤。崖心如瞰鬼窟穴,石口忽漏天聪明。

前直两峰上云雨,争来效奇若掀舞。横林掩苒夕气薰,飞翠走香洒晴紫。

班荆久低回,沈思综玄理。壮哉天地功,设奇乃如此。

大风簸积气,势至即凝聚。坳坎机则然,胡为浪嗟拟。

翻然破来路,寒月照潭水。

别来三得书,书道违离久。书处甚粗杀,且喜见久手。
殷十七又报,久文颇新有。别来才经年,囊盎未合斗。
当是久母贤,日夕加训诱。尚书当毕功,礼记速须剖。
喽罗儿读书,何异摧枯朽。寻义低作声,便可养年寿。
莫学村学生,粗气强叫吼。下学偷功夫,新宅锄蔾莠。
乘凉劝奴婢,园里耨葱韭。远篱编榆棘,近眼栽桃柳。
引水灌竹中,蒲池种莲藕。捞漉蛙蟆脚,莫遣生科斗。
竹林吾最惜,新笋好看守。万箨苞龙儿,攒迸溢林薮。
吾眼恨不见,心肠痛如搊.宅钱都未还,债利日日厚。
箨龙正称冤,莫杀入久口。丁宁嘱托久,久活箨龙不。
殷十七老儒,是久父师友。传读有疑误,辄告谘问取。
两手莫破拳,一吻莫饮酒。莫学捕鸠鸽,莫学打鸡狗。
小时无大伤,习性防已后。顽发苦恼人,久母必不受。
任久恼弟妹,任久恼姨舅。姨舅非吾亲,弟妹多老丑。
莫恼添丁郎,泪子作面垢。莫引添丁郎,赫赤日里走。
添丁郎小小,别吾来久久。脯脯不得吃,兄兄莫捻搜。
他日吾归来,家人若弹纠。一百放一下,打久九十九。

渡桥西望似江乡,隔岸楼台罨画妆。十顷玻瓈秋影碧,照人骑马入宫墙。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忽逢羽客抱绿绮,
西别峨嵋峰顶云。初排□面蹑轻响,似掷细珠鸣玉上。
忽挥素爪画七弦,苍崖劈裂迸碎泉。愤声高,怨声咽,
屈原叫天两妃绝。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鹜悲。
吹我神飞碧霄里,牵我心灵入秋水。有如驱逐太古来,
邪淫辟荡贞心开。孝为子,忠为臣,不独语言能教人。
前弄啸,后弄嚬,一舒一惨非冬春。从朝至暮听不足,
相将直说瀛洲宿。更深弹罢背孤灯,窗雪萧萧打寒竹。
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抱琴却上瀛洲去,
一片白云千万峰。

理棹石濑口,洞壑极深窅。白日翳层壁,倏然露林杪。

初行不见人,仄径碍飞鸟。忽逢林木尽,水竹四环绕。

茅屋三两间,鸡声出林表。主人闻客来,揽衣起相劳。

笋蕨为我设,粳粱供我饱。白鹤翔天风,游鱼戏清沼。

宛若素所历,朅来胡不早。怅惘尘世事,朗彻惬怀抱。

高丘谁沈沦,阿阁孰倾倒。魏晋不复知,以下更何道。

叹息武陵人,悠悠竟终老。

白云苍蔼迥秋清,碧嶂丹枫媚眼明。雉堞楼台披下上,塞天鸿雁度纵横。

珠光乍转层层塔,暖色犹啼款款莺。休倚夜中看剑气,古崖哀壑閟金精。

赫曦清昼真奇绝,远望海门观出日。
金戈铁骑走千峰,闪闪万旗张天赤。
神龙飞上使人惊,烁眼祥光成五色。
扶桑欲出升何难,认取真情凝太极。
萝径萧然曲业存,闲云流水四无邻。身留白屋潜踪迹,
门□□吟学隐沦。吟对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镜中春。
遗书自有亲□处,何必驱驰扰世尘。
临济惯白拈,普化惯掣颠。
一场好笑具,后世作三玄。
唇上碧斑宾豹博,舌头当的帝都丁。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