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

先秦·佚名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注释

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
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窭(jù):贫寒,艰窘。
已焉哉:既然这样。
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王事:周王的事。适(zhì):同“擿”,扔,掷。适我,扔给我。
政事:公家的事。一:都。埤(pí)益:增加。
徧:同“遍”。讁(zhé):谴责,责难。
敦:逼迫。
遗:交给。
摧:挫也,讥刺。

赏析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之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之余,只好归之于天,安之若命。

  此诗经北门开篇,自古以来,北通“背”,朱熹解读第一章开篇为“比”,就预先注明诗的主人公正面临着背时的命运。其实,从府衙北门而出,当然是背对光明而来的,自然是形象暗淡无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走回家。因为无职无权,当然就要受穷了,想体面也体面不起来,其内心之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艰难,这个别人不只包括他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司,还包括靠他糊那点薪俸养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小官吏,甘于清贫,内外交困,穿着寒酸,愧对家人,但又如此任劳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谨之士。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创作背景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及其本事,现代学者(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

  猜你喜欢
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
自顾漳滨多病后,空瞻逸翮舞青云。
境入祁阳驿堠迢,道旁烟火顿萧萧。
茅冈丛篠路磊砢,蓬舍扃柴人寂寥。
市粒颇艰缘岁俭,野芳交发自春饶。
扶藜勇过黄罢岭,知竭精忠答圣朝。
我寻屏迹到猿啼,云满山前花满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风生两腋天可梯。
炼师两鬓东风黑,绀天不流月光白。
檐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张空夜瑟瑟。
兴浓抱石玄以轻,得意七弦横玉绳。
膝头指弄响玲玲,灿然夺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啸罢。
宛然幽涧听鸣泉,偶杂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荆轲,已转似劝无渡河。
美人金帐别项籍,壮士铁笛吹孟婆。
不然双雉两南北,或者妇牵苏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蟏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声下遥塞,忽觉蝉噪过南楼。
君休弹终我畏听,满怀今古兴亡病。
苍梧云愁虞舜远,鼎湖云出轩辕冷。
一声一声复一声,不管世间银发生。
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
胡长卿,去已久,
韩飞琼,无此手。
玉帝闻未曾,人间空白首。
柳花霏霏满江城,城外海棠红泪倾。
恐君余思更未已,为我春昼闻晴莺。

行藏本同涂,明哲遇辄安。畎亩道可乐,肯思负鼎干。

膰肉倘爱礼,岂遽涉汶川。大哉天地准,笑汝士女耽。

丈人三吴秀,此理久已参。缅怀洛京老,知音赏英咸。

佳名表栋宇,妙语来江山。至今编简香,不谓室有兰。

君看为邦问,正在箪瓢间。阅世从川流,如愚安石磐。

圣门惟若人,始可语易占。不见系辞中,岿然特书颜。

短褐枯筇老病身,龙钟也复喜新春。已知不解多年住,且作都无一事人。

檐角鸟声呼醉梦,室中花气袭衣巾。朝来更有欣然处,一箸山蔬胜八珍。

青鸢戢翼,天路浩苍。丈夫堕地,乃有四方。体庸鲜植,气抑何强?

有玉不璱,有镡不芒。龙騋无絷,视彼南骧。颓景衔岫,白草尽霜。

西风千里,独舸他乡。山川吴楚,对酒茫茫。横流决塞,势逝谁当?

人无百岁,抚年自伤。

抚年云迈,悠曶奈何?天不相弃,谁实蹉跎?少研经史,纲能挈罗。

虱视星纬,烛若银河。长游湖海,鸷不受囮。六合睥睨,万古嵯峨。

胡命不立,如蝎在磨。匪鹥匪鴐,下上随波。飙有去轮,羲无还戈。

因循隳志,抱疚孔多。兕犀可刃,曷为太阿?麋鹿可隶,曷为涧薖?

曷为太阿,铁锈无把。伧父满逵,侧目来诧。繄昔盛年,峻气辞借。

长揖献诗,诸侯庭迓。一篇万眸,洛纸崇价。挥斥黾鳅,上座淩跨。

黄金土苴,罗绮围夜。花云酒川,续宴无罢。苒苒瞬时,驹倏驰罅。

宾从流离,朱门传舍。秋星晓稀,木叶凋谢。寥天不垠,孑影谁藉?

四顾邱陵,潸焉涕下。

曷为涧薖,鸟寄于木。赁庑以栖,其势蹙蹙。一年三迁,得依聊蹴。

远飏莫归,井市来辱。鸱愁天寒,乃思营屋。拮据始经,丧乱频续。

枭鸟夜啼,邻里遭戮。斜巷风阴,新鬼相哭。庐舍为墟,白云无宿。

蟋蟀野田,但有黄槲。牵萝补茅,娟娟其竹。岂如佳人,犹处空谷。

不土胡基,不版胡筑?安得东归,复我邦族。

雏乌失依,中路疾首。月明沧江,顾影为偶。既鲜斲勤,亦愧薪负。

陟彼阪原,嗟念父母。大海东回,扫云如帚。下有苍檀,荫我庭牖。

有子远行,支绌心手。归胡不遑,骎骎四牡。安得伏居,永以左右。

芼蘋虽粗,庶几饮酒。孰正吾纠,孰揭吾蔀?植苗望荣,曾不知丑。

抱慝在躬,报答何有?载眷春晖,愿祈遐耇。

女大思嫁,马长思驰。曰嗟予季,未有室居。嘤犹求和,原鹡匪孤。

疢余谁告,匿有隐辜。清芬祖德,累卵堪虞。党亲荡析,谁振衰闾?

风墙挶萚,霜田种荼。梦寐百感,积为毒痡。大儿顽钝,不能读书。

幼子丱角,乳方谢餔。三年失恃,童心久瘉。敢言溺爱,听彼咨且。

往悔无益,来亦可吁。弓裘在箧,使我踌躇。

胸府渊旷,眉棱石峋。酣歌击剑,其响摧云。挽弓百石,力不下人。

胡然露莽,栖此蛩身。万花飐凤,霄阊正春。空山蓬侣,满眼朱轮。

宁戚买臣,老尚牛薪。岂将肆肆,故为龂龂。著书盈尺,何救贱贫?

道路掩耳,吾当缄唇。守元思复,筮爻得屯。谓宬有史,不轶天民。

方壶在渤,岚漪间之。古松如丈,桃花可糜。猿犹黄石,蝠为肉芝。

颇期就隐,永焉世辞。老莱有亲,向平有儿。渴蝉思露,天方赫曦。

迁化待腐,循分有亏。悠悠苍天,生我曷为?关河鸿倦,津梁马疲。

猛不自立,异日吾谁?蓬发可数,颜色就衰。胡敢任废,遁心元缁。

太宇无障,游尘尚依。勉哉兹后,与古为期。

早窥安定先生奥,晚刻慈恩塔下名。宜有玺书旌治状,饱闻玉笋数门生。

纸翔市价抄书癖,坛逼诗流觅句精。

长空一夜飞瑞叶,正是人间苦寒月。
静坐遥闻修竹折,天惨云愁风更冽。
喜君试水烹春雪,却笑酒酣长耳热。

鸣鸠报雨当农急,蟋蟀吟秋听暑迟。郑綮登庸佥侧陋,东施许嫁不嫌?。

当头一棒毒涂鼓,婪尾三台突厥词。饶舌新莺催柳色,从来此曲尽人知。

春风二三月,绮席列琼卮。莺啼上林苑,花覆太液池。

酒令行觞飞羽急,乐歌转曲流声迟。玉醴香中春潋滟,金波影里翠参差。

冰弦触指雁初度,风笛启唇鸾乍吹。宫锦淋漓罗袖湿,蛾眉起舞双玉妃。

君不见长杨日落天仗去,清夜铜仙空泪垂。

一日复一日,其来不肯迟。一冬复一春,既去谁能追。

问岁果安往,懵不知津涯。常于岁除夕,知是相别时。

邻翁惯礼饯,买酒烹鲜肥。百挽不得留,一别那须悲。

年年例如此,华发吾何辞。惟有学道心,自觉老不衰。

叹息荆卿去,萧萧易水秋。定知遗恨在,不肯向西流。

璚石崔嵬耸翠峦,依然金马玉为鞍。名驹一入金台去,万古风云胜地蟠。

副岳临玄圃,高梧隐绛房。几拳凝翠霭,一勺聚沧浪。

恰遇清和日,欣逢正觉场。灵椿推总宪,丹桂羡诸郎。

谱牒招曹偶,姻联萃绣裳。阳丘三璧玉,桓邑两琳琅。

邂逅及参佐,丰标俱激昂。嗟余惭朽质,亦幸齿班行。

野旷容疏放,时暄荫晚凉。雄风多岸帻,霁月在雕梁。

歌啭雪儿艳,屏开云母光。呼卢情愈浃,下榻兴弥长。

高论窥今古,清言洒肺肠。凌晨瞻法座,孤峭礼空王。

兔柴峰峦秀,仙踪石印彰。青精煮作饭,松蕊啖生香。

金谷堪同咏,兰亭可媲芳。驱车薄暮去,寤寐忍相忘。

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歌声不似笑声暄。满捧金杯争劝。
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

安贫岂虑鬼傍笑,处贱难禁尉醉呵。长佩张公书百忍,家庭如是况其佗。

郁郁苦无聊,起坐读古书。一萹未云毕,感触增嗟吁。

义秦为文夫,丘轲见谓迂。是事古巳然,偃蹇欲何如。

自笑懒翁今转懒,柴门近午未开关。道经半卷翻三日,祇向檐前卧看山。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