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师行朔野不记年,两淮千里无炊烟。君王偃革似建武,始遣循吏来安边。
今日安丰非故垒,夜闻夷歌隔淮水。况当两国不交兵,高堑深沟岂须尔。
朝不鸣刁夜灭烽,吉语上闻天自喜。但令南亩栖馀粮,尽驱流冗归故乡。
会见今年八九月,处处枣红梨子黄。四郊无兵门有戟,淮上山青淮水碧。
樽前一曲柳枝歌,酿酒击鲜公燕客。
那知乱后年光促,但觉春来酒味长。炯炯新蟾照人白,恨无双竹倩孙郎。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怜君却扫久,为我开清尊。一见生狂态,相酬多谑音。
雨凉轻酒力,秋逼搅诗魂。尚有看莲约,犹堪续旧论。
归骑迷荒渡,空城枕浊河。官闲公吏少,邑小弊民多。
一叹一回老,三年三度过。冯唐吾与汝,勋业近如何。
桂香何冉冉,不以春吹嘘。竹枝何青青,不以寒卷舒。
所以学道者,爱惜如璠玙。轩窗当其下,琴书与之俱。
感彼赋命偏,忘此生计疏。修途既坎壈,短景又玄虚。
老色朝无赖,秋声夜有馀。荆南王子灿,于世竟何如。
西山蚤擅三明誉,东浙真成九老游。水阁风亭忘岁月,岩花涧草度春秋。
季鹰自足莼鲈兴,平子宁甘都邑留。圯上一编今在否,向来专为赤松谋。
君不见闽中郑卿湖海客,十年跨马燕京陌。公车昨献三千牍,玉陛新投万言策。
词章翰墨清朝珍,何况相术称绝伦。阅人千百一无失,往往高谈惊缙绅。
古来能相各有名,近代无过袁四明。伊昔抱艺王门上,轩眉抵掌何雄壮。
龙颜真人四尺须,虎头将军一品相。君臣际会岂偶然,遗事流传定非妄。
郑卿绝学自天授,著书且欲排荀况。长安公卿走相问,门外日高车几两。
我初识面自南省,三百人中见英宕。把臂谓我风骨奇,愧我岂是廊庙姿。
谁言黄扉玉堂上,用此野鹤孤云为。从来贤圣困草泽,腾踏升天终有期。
祗今世途多汩没,尘埃谁是封侯骨。牝牡骊黄未足凭,骅骝騄駬空超忽。
蔡泽噤吟笑唐举,今我低徊犹乞汝。男儿紫绶不在腰,磊落峥嵘徒自许。
吁嗟郑卿勿言,听我歌终曲。秋风渐高白日促,与君且倒杯中绿。
他年我访希夷生,石室瑶编手翻录,青天招尔骑黄鹄。
忧时病逆旅,况乃秋雨中。寒镫对孤帐,蓦然思令公。
神采特高发,黄鹤翔云空。俯视尽尘壒,啾啾争草虫。
嫉俗与爱国,枘凿难两容。救民出水火,老臣有愚忠。
今宵虽无月,圆明会相逢。秋雨阻行客,明朝趁晴风。
此去频北望,马首愿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