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秋风起兮萧萧。望青山兮寂寥。水泠泠兮出石,叶槭槭兮辞条。
气悽悽兮就寒,夜耿耿兮不朝。凤凰兮安之,梧桐兮早凋。
思美人兮隔江河,玄云冥兮天路遥。托宵梦兮远狙征,款扶桑兮倚消遥。
盼青鵻兮不来,怆恍悢兮魂屡飘。愿乘风兮绝浮云,要洪崖兮访子乔。
高无梯兮深无航,鼋鼍陆梁兮虎豹骄。归来兮归来,紫芝有荑兮黄精有苗。
太守高斋客,时名岂易同。六朝相上下,五马共西东。
非土悲王粲,通家赖孔融。登临存胜迹,坐啸挹清风。
四塞黄河险,三峰日观雄。楚才元自老,郢曲本难工。
裂素题班箧,裁繻谒汉宫。归堪吞梦泽,卧合起隆中。
雨雪绨袍暗,江湖剑气空。武昌鱼正美,弹铗意何穷。
东风吹浪翻平林,吴江咫尺移春阴。牧童晓出不知雨,日暮归去清溪深。
一童驱牛涉古岸,草烟惨澹迷目观。双蹄涌出层水间,苍峡蹴翻石云断。
一童踞策溪中流,溪风不动波悠悠。恍然顾影惊自失,尚疑身跨苍龙游。
平澜远峰结寒色,至今宇宙留墨迹。可怜三子人不识,我欲问之汉津客。
不是元朝不是明,羲皇以上一先生。芝藤高阁今何在,终古空留清閟名。
翩翩云中鹤,来自华亭滨。徘回久乃集,伫立江之濆。
高步整霜羽,只影翔秋旻。岂无鸿鹄侣,俛仰鸡鹜群。
啄腥细流中,汝食得无贫。况有缯缴虞,惊顾何逡巡。
珠庭响清唳,胎仙舞祥云。胡不矫翮去,来仪瑞吾君。
饥食玉山禾,渴饮瑶池津。无言九皋远,鸣阴谁不闻。
江浦风帆拂翠微,官程日日去如飞。容台昼静花明佩,玉禁春深柳染衣。
随直定知车北上,思亲莫忘雁南归。青云故友应相问,为说烟蓑老钓矶。
野火回飙掩旧株,新丛满眼临征途。绿攒深棘满自蔽,千朵万朵争敷腴。
新晴远客过林坂,烟涨吴船春泊晚。冶艳空摇荡子情,繁香暗逐吴姬远。
吴姬漂泊行人愁,年年此花开不休。半压坏墙荒馆外,乱生春蕻野池头。
人间买花贵纨绮,一世争知异朝市。曲槛朱栏转首空,野棠无主自成丛。
全从苍润见精神,木强周昌忆古人。钟鼎山林通气息,还醇返朴露天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