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白话译文”的通读理解,我们对全诗有了大致上的了解。该部分主要对其中的意象、环境和情感进行分析解读。我们通过首联、颔联、颈链、尾联四大块进行鉴赏分析:
首联中,诗人选用了冷风、衰荷、断烟和残月四个意象。衰荷一意象点明了此时已经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寂寞”一词在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来描写衰败荷莲的余香,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寂寞,飘零无依的伤感。“断烟”、“残月”两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秋意萧瑟,云雾飘渺,凄清苍茫的夜色,为全诗奠定下感伤、凄清的基调。
颔联中较为突出的意象,便是“红叶”。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从树上凋落,看似在写秋景,给人以悲秋之感,实则为诗人个人的象征,红叶即诗人,诗人即红叶。表明了诗人无人为伴的孤独,人生的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的伤感。见到此情此景,悲从中来,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之情。
颈联中不出意外的运用到了“大雁”、“阴云”、“南浦”和“北楼”意象,这一意象在我们所阅读过的诗歌中并不陌生,该意象的选取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那么此时独自借宿在楚国寺的诗人要和谁作别呢?为何要分别呢?分别后又将去向何处?这一系列问题才应当是本联的重点所在。首先我们知道如“词句注释”中第一个注释中写到,“楚国寺中有楚哀王等金身铜像”,再结合诗人的生平,诗人胸怀壮志,年轻时便四处游历,多次参加选官考试,为求功名而奔走。说明诗人是怀有一个能够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的。但是屡次考试的失意,无人问津的落寞,让他内心彷徨抑郁。此时作别的将是何物?既是作别楚国寺,更是作别过往,作别初心。大好年华的流逝,客游奔波的徒劳,孤寂艰辛的处境,凄凉迷惘的前景等等是否会让他做出别样的选择?
尾联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江边松菊”的分析。如“词句注释”中对“江边松菊”的理解,指的是故园松菊,在漂泊途中,诗人回想故园的松菊,从中可以知道诗人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松菊又是品格高洁的象征,也表明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尾联中诗人再次点明时间、地点,漫漫长夜却无人交谈,内心孤苦、郁闷难解。
综上所述,在本诗的鉴赏分析中,笔者主要对字词、意象和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对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抒发做出鉴赏,该观点仅为笔者个人看法,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不断完善。
仲翔出会稽,材本东南美。注易思深湛,裁书岸魁垒。
酒失获微愆,仙论积深憝。一落交南州,蛾眉奈谗毁。
讲授颇窥园,苛林莳华蕊。曲池今亦平,高台昔曾岿。
海滨遂弃捐,霸略岂不伟。赐环竟无期,怀璧果何罪。
青蝇终吊客,斑竹歌山鬼。拟招湘水魂,请慰延陵诔。
相知四十年,别离万馀里。君留五湖曲,余去三河涘。
寒检君后凋,溺灰余仅死。何言西北云,复觌东南美。
深交不忘故,飞觞敦宴喜。赠藻发中情,奇音迈流徵。
追惟中岁日,于斯同憩止。思之宛如昨,倏焉逾二纪。
畴昔多朋好,一旦埋蒿里。无人莫己知,有恸伤知己。
把臂还相泣,岿然吾与子。沾襟行自念,哀哉亦已矣。
吾归在漆园,著书试词理。劳息乃殊致,存亡宁异轨。
大路不能遵,咄哉情可鄙。
昨夜东风蓟苑过,晓吹新绿满关河。冶游细马骄如许,归去王孙怨几多。
湛湛暗凝霄露润,凄凄晴带野烟和。最怜别后池塘梦,江北江南奈远何。
道人昔岁游京邸,天子召见离宫里。赋就《初春瑞雪词》,侍臣奏上龙颜喜。
拂衣归卧高云中,仍向空山食松饵。万乘南巡明圣湖,遂朝行在登丹戺。
临轩玉音何琅琅,赐来砥石砚一方。绿质无玼浮玉色,翠纹结秀生瑶光。
我闻此石出辽水,水碧为胎金作髓。温润无殊歙穴青,坚良且迈端溪紫。
只今圣主重文章,珍物通灵皆异常。已见马肝贡殊域,尤多凤味罗岩廓。
皇情祇眷此砚美,掞藻时时凭玉几。拜爵应封即墨侯,锡名且号虚中子。
石公捧砚辞京师,好磨松节临清池。奈园秘笈日勤写,颂扬帝德高巍巍。
客军过县没公凭,百姓惊移怕起争。犒物犒钱皆望外,秋毫无犯奔程行。
故庐南山下,三径已就荒。惟存旧松菊,萧萧历风霜。
入室携幼稚,嬉笑牵衣裳。怡颜盼庭柯,寄傲倚南窗。
床头有旨酒,陶然酣一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