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清源先生乡达尊,昔以通家拜函丈。别来四十有三年,至今仪形劳梦想。
当时令子朴且真,与我相欢亦长往。有孙今传祖父业,授徒假馆双江上。
不随尘俗混驱驰,但以诗书待咨访。潜心篆籀积岁年,往往挥毫作题榜。
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玉堂侍读重同宗,万里暌违心怏怏。
此图寄赠有微意,我为题诗叙畴曩。清贞比德兰与石,珍重幽人在林莽。
千里莺花山压翠,容易留人醉。今古不多时,几度笙歌,浪把东风费。
画船载酒文章会,替却繁华累。一树一倾杯,花落杯中,细嚼春冰味。
渔家何足好,乘兴一钩沈。路僻苍苔滑,舟横古渡深。
小晴掀箬笠,微雨整蓑襟。梦断知何处,寒潮没晚林。
东走黄河西华山,屹然当险开潼关。雉堞高插青云端,一夫坚守称万全。
桃林战士二十万,谁致死之歌舒翰。三秦流血膏胡锋,长蛇封豕蟠关中。
銮舆播荡身降虏,勋名百战皆成空。哥舒失机诚自辱,悲哉胜朝孙白谷。
慷慨临关血战频,孤忠卒难撑全局。朝廷政事伤陵夷,乾坤坐令烟尘飞。
譬如全体皆已失,咽喉虽存将安为。是知在德不在险,吁嗟关兮空崔巍。
春风漫漫百草绿,登台独展伤春目。惜别初弹蜀国弦,怀归再理巫山曲。
巫山迢遥隔万里,怨鸟一声空裂耳。但知今日鳖灵尊,还念当时旧天子。
蚕丛之国辟何年,鱼凫城郭随飘烟。赤楼嵯峨不可见,碧鸡金雁俱茫然。
故国兴衰不复数,中夜号呼亦何补。北向犹哀洒血多,倒悬更诉髡毛苦。
世间代谢须臾事,汉寝唐陵尽何处。鸿雁终依岁往来,山川难促人归去。
江头细鸟抑何仁,千年礼节尚人臣。愿采琅玕饲天种,阿阁为巢以奉君。
锦江流水接花溪,翠竹红蕖远近迷。家世总忘天尺五,生涯还忆瀼东西。
乘舆迢遰看鸡舌,髀骨消磨厌马蹄。明日报书通幕府,应劳小队踏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