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写才人际遇变化。开头两句,取倒笔写入宫;三四两句写入宫后的心气;五六两句用顺笔写出宫,境情变迁,心兴升降,尽舍其中。扬蛾,形容入宫心兴。被选入宫,心情兴奋,自以为可以依仗颜如鲜花,获得君王的宠幸,哪知道还有色衰之日呢!第四句暗示了后来的变化,正如诗人在《妾薄命》一诗中所云,“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果然,“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诗人没写出宫的原因,但在三四句中已透露了些许信息。粗看两句诗简括,而简括中,内容丰富,是色衰失宠,还是遭谗被弃,抑或自请出宫,有许多潜台词,留给读者想象和补充。
诗人写到此处,自然不能结束全诗。那么接下来按题意要求似乎应当写才人嫁给厮养卒之后的境况,但诗人没有这样写,而是写她追忆宫中的生活,好像背离了题意,其实这正是诗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超凡之处。
先说写回忆深宫生活的四句诗意。宫中生活可回忆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用了一个“梦”,而且是“梦秋月”,其中的含意耐人寻味。梦为心声。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描写了才人的苦闷,概括了所有的生活内容。“梦秋月”,才人希望八月十五月下君王驾幸,可见她平常是很少见到君王的。从“君王不可见”的意思看,又感到此番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分明是多年深宫生活使她得出的结论。得不到君王宠幸的苦闷,希望和失望交织一起,为实现心愿的思虑等等,所有一切精神痛苦,都包容在结句“惆怅至明发”之中了。
再说诗人写这段回忆的用意之妙。首先,回忆深宫生活是对厮养卒妇目前生活的反衬。才人为什么回忆深宫的生活呢?想必是目前生活艰难或失意(嫁为厮养卒妇自然比不上当王妃);遇到不顺心而回忆过去,这是很自然的心理活动,诗人顺乎自然,以深宫的精神痛苦反衬目前的生活艰难,一语两面,这是一种“虚里摹神”(马位《秋窗随笔》)的表现手法,意在留下“画外之音”,让读者去想象和体味。
其次,这段回忆又寄寓了诗人被黜后复杂的心绪。此诗明显地含有寓意,因为它是李白被黜之作。诗人取古乐府直接表述内容的题目,是为了“借此发兴,叙其睽遇之始末耳”(萧士赟语》)。李白的一生,从总的说是积极入世的,他想走“功成身退”之路,即通过自己的声誉,获得君王的青睐,登上高位,实现政治抱负,然后飘然隐退,不慕荣利。天宝初年,好容易获得征召进宫供职,但却遭到了高力士之辈的谗毁,日子不长就被迫离开了长安。在政治上遭受如此挫折之后,他对唐王朝的腐朽有了进一步认识,但在失望的同时,仍然怀念长安,希望重新被征召,再展抱负。此诗就隐寓了他那复杂的心理矛盾。政治上失意,但又不甘于寂寞,陷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苦恼之中,从而写出了这首诗。才人既不满意于做厮养卒妇,又不满意于宫廷的冷落,但又流露出对君王的眷顾之情,这正是李白被黜后的心理反映。可以说,诗人借才人之口寄寓了心中难言之情。
沁源有遗老,安居踰稀年。鼻祖老聃氏,遥遥乃曾玄。
髫年入頖宫,经礼穷三千。蟾宫高折桂,领教司陶甄。
黉堂拥师席,白昼那肯眠。鄠邑亦多士,教铎日以宣。
慈溪还小试,吏隐聊周旋。一朝挥印绶,去去何飘然。
庭闱足甘旨,节孝人共传。鲤庭莱衣趋,兰桂纷相联。
蜚英有侍御,超登多士先。中台应豸绣,龙敕推恩全。
朅来振风纪,将命历秦川。晴云飞太行,东望心旌悬。
时维小春月,寔逢初度天。王事念靡盬,私归宁敢专。
沁源近西土,夙昔闻其贤。所存在忠孝,食报宜绵绵。
方今天子圣,寿域开八埏。我诗贺而翁,庸续南山篇。
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
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
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
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
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
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
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陶翁我尚友,掩卷心茫然。
停辙卧南居,敢言谢时辈。归对幽窗前,小憩依巢翠。
兴来恣佳趣,秋至颇清快。览此群物情,遂我平生爱。
心同鸥鹭盟,身与渔樵会。放意麋鹿性,长日懒冠带。
远岫上新月,芳林破苍霭。岚散碧天青,光摇石潭碎。
缅怀苏门啸,更忆郑生慨。二隐不可招,高风邈千载。
边尘捲风天地黑,铁骑长驱满南北。厓山孤主长在无,一夜愁心遍头白。
丈夫耻作负恩生,举手擎天天已倾。孤城如斗犹百战,苍苍不遣功勋成。
龙虎可骑不可扰,怒气吹人山亦倒。君臣大义心自明,白日青天悬皎皎。
岭海间关草树寒,四顾无人双泪弹。国破家亡惟一死,首阳有薇那忍餐。
节义文章理不烂,万丈红光烛霄汉。我怀往事悲复歌,凛凛英风鬓丝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