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旱云形象千姿百态竞返长空,片片重叠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无数旱苗枯干欲死急盼甘雨,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注释
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竟,终于。还,返回。
片复重: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重,云朵重叠。
无限:无数。旱苗:遭旱的禾苗。尽:死尽。
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奇峰:远处旱云耸立如同奇异的山峰。

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时至今日,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依然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又逢大旱,农业生产荒芜,广大人民苦不堪言。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旅途中的来鹄观变化莫测之夏云有感创作了此诗。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猜你喜欢
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栗。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雨帘不卷。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音尘断。画罗闲扇。山色天涯远。
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
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
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
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
忆昔登王畿,花柳春烂烂。
芳年亲与朋,美酒夜复旦。
参差隔世路,荏苒岁华晏。
荒地芳草平,废殿湿萤暗。
念当吊陈迹,誓以铸门限。
仙人咏城郭,释子说梦幻。
宇宙几秋风,悠悠复何叹。

驱马度阴山,积雪何茫茫。疾风四隅来,马首浩纵横。

高原无俦迹,顾影仅为双。孤兽索其群,栖鸟向阳翔。

寒暑客路深,况乃异戎荒。沈怀幽闺妇,玉箸啼红妆。

旭日未及旦,轧轧涩流黄。年命不在已,安能顾四方。

人生今失职,岁暮问他乡。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平生端绂侍金闺,万里云山忆故栖。正是江南三月暮,枫林茅舍子规啼。

使君重惠远,频往兴逾高。共欲参禅妙,何心索句劳。

霜明分夜色,松响乱寒涛。更话睢中事,忧端在二毛。

端居身百忧,况乃贫病俱。
天公颇相爱,相爱雨我蔬。
药区晓晴新,日薄生意苏。
卫生固未必,一饱行可图。
故园天一涯,茆荆谁为锄。
峥嵘岁云晚,此念当何如。

啼鴂留春,游丝惹梦,天涯又闰清明。夜凉人静,独向六街行。

月里幽坊如画,那门边、低度歌声。问谁傍、尊前擪笛,还似诉侬情。

廿年前旧恨,柳枝共挽,私语调莺。蓦东风回首,独自飘零。

料得小窗今夜,映梨花、一树冥冥。可能把、断肠诗句,月下念教听。

皇皇帝肇,迹濠之壤。上天黜元命,命帝靖四方。

神兵三千,投箠渡江。基建业,定南京。大兴问罪师,天戈剪妖狂。

妖狂溃崩,赫烈我武扬。系颈阙下,大明朝贺开明堂。

元主大去国,闽广并来王。皇帝神武,越五帝,咸三皇。

皇皇万国宾,日出日入土,普为大明臣。制礼作乐圣化钧,大一统业万万春。

不惜金钱买冶容,移根应自馆娃宫。西风冷落三秋后,故国繁华一笑中。

戏蝶留连香径晚,游人怅望屧廊空。莫教野鹿偷衔去,留映苏台夕照红。

卜筑青林下,芸窗傍涧开。微风竹引入,斜月树分来。

乐到琴书满,忧非贫病催。圣朝无弃士,园壑且悠哉。

南国春时不似秋,春风肠断燕飞楼。凭君莫问空中字,一带联翩写去愁。

缥缈西来通郁水,嵯峨南峙矗灵洲。人疑拔地浮孤峭,天使凭空截众流。

寺影暗横红叶晚,钟声寒带白云秋。重来尚喜前因在,佛火渔镫忆旧游。

山程不当游,佳处聊目送。晚憩屏山根,长啸得崖洞。

虚涧跨平桥,层岚耸高栋。嵚岑款石闺,䆗窱转云巷。

石髓流成坳,钟乳洞初冻。荒碑苔藓埋,古佛香花奉。

前荣有平台,远目豁一纵。四山皆回抱,一水可俯控。

人烟与飞鸟,远色咸自羾。天风吹危石,岌嶪皆飞动。

兹山蕴灵异,非仅耳目弄。犹嫌近市廛,未与幽人共。

石屏吐新月,夜景萦清梦。题诗付山僧,勿使俗客诵。

绛人老矣休问年,万事灰心宁复然。
有客雅知灰下趣,怜渠独得酒中天。
摩空雁影沈波底,照眼梅花破腊前。
雪意方浓君且住,行歌同挂杖头钱。
老僧持钵傍山门,古寺萧然一味清。
骨相山林非富贵,不应曾有训狐鸣。
厌事尝疑抛县印,之官又见向儒宫。
城临沱水新桥在,路绕恒山旧驿通。
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
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

此夕双星倍可怜,人间天上两茫然。清霄独坐愁无限,浊酒相看兴自偏。

楼畔曝书谁在眼,窗中乞巧事空传。银河一带无情水,迢递秋期年又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