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千万恨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注释
梦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忆江南”等。
恨:离恨
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赏析

  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孤单的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 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摇曳碧云斜。”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创作背景

  本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温庭筠有两首《梦江南》小令,《草堂诗余别集》在此调下有题“闺怨”。闺怨题材在唐宋词中已经被写得很烂了,经常看到的或写外形的憔悴,或写心情的苦楚,而这一首却不同,温庭筠主要是写感受和印象。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淮南雪落云绕戍,王郎鸣鞭猎狐兔。
问君本是山阴人,何不扁舟剡溪去。
人生乐事将无同,知君此心如太空。
只今去踏龙尾道,也似寒江蓑笠翁。
鉴湖一曲荷花蒲,君不归来花有语。
旧宅应添竹几竿,到家不觉秋如许。
十年雪里看淮南,聚米能作淮南山。
筹边妙处须急吐,政自不容修竹间。
人道长江无六月,日光正射青芦叶。
何以赠郡濯炎热,雪即是诗计进雪。
千古一灵根,本妙元明静。道个如如已是差,莫认风番影。枯木夜堂深,默坐时观省。月落乌鸡出户飞,万里关河冷。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
饱余惟欲睡,散睡步东园。
雨足富莲子,年丰多稻孙。
崎岖穷竹径,诘曲遍花源。
何必冠童辈,偕来笑语喧。
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
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天门翠色未饶云,姑孰波光欲夺春。
怪得溪山不寂寞,江南又有谪仙人。

兰桡太湖曲,垂柳覆金堤。香气时时发,歌声处处迷。

残妆汗欲尽,留著可怜眉。

苍天不可赎,此老亦已葬。区区身后名,未足塞众望。

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

平生不随波,意气一何壮。于何见颜色,隔岸耸秋嶂。

文章易朽耳,在口即行状。为我问孤山,年来谁绝唱?

病起时节改,绕池飞脊令。宾交绝来往,门户常昼扃。

朔风捭阊阖,冻雨翻沧溟。泥涂垫后土,气象昏圆灵。

局促久增欷,据梧目思瞑。窅然顾环堵,嗒若忘我形。

夫子亦何事,羁旅复伶仃。孔怀在接淅,过我不遑宁。

岁晏绝晤语,谁当慰长醒。

晴云绣。绕迤逦、雉堞排层岫。凄凉六代烟花,惆怅朱楼红袖。

闲门自锁,谁复向、长亭问新柳。望归鸿、去逐天涯,夕阳偏带明秀。

多情十二阑干,怕碧草侵阶,绮思非旧。燕语莺啼都休问,且镇日、帘儿共守。

无憀是、琴丝茗碗,更谁识、新霜鸾镜有。但相思、弄笛桓伊,一江春水如酒。

所借非佗物,能忘是此心。弦歌时一到,驻作武城音。

朝来微雨罢,何处可寻春。
冰散池容动,烟销柳意新。
穿林听莺远,度陌问花频。
但觉相逢处,情亲似故人。
客心惊夜魂。
言与故人同。
开帘觉水动。
映竹见床空。
浦口望斜月。
洲外闻长风。
九秋时未晚。
千里路难穷。
已如臃肿木。
复似飘飖蓬。
相思不可寄。
直在寸心中。

鲈鳜吞香系钓筒,珍禽解语入金笼。为怜鲜鴳能安分,自得丛林浅濑中。

霜鬓老人踏雪来,手持藜杖坐莓苔。单衣破絮苦风冷,抚膺痛哭颜如灰。

我问老人何所哭,答言于今岁九六。少年不识兵火惊,日饱稻粱卧茅屋。

一朝忽报军贴至,关北关南事暂异。顷闻乾坤亦崩坼,鼎湖无处攀龙驭。

咸阳宫阙作尘飞,日暮空闻杜鹃悲。貔貅百万恣横嚼,九土行人尽啼饥。

生男十五从戎戍,生女十五为军妻。老夫年大得二儿,县官抽点防关西。

辞家一去十五载,又调关东射鲸鲵。我欲向邻问生死,吏卒叩门索丁糜。

少儿南山刈马草,飞丹催促嫌行迟。烽烟不靖兵不止,二男万里无归期。

生逢离乱不可说,垂老悲伤那得知。呜呼老人之言有如斯,吾身虽在亦可危,相与痛哭城南湄。

辋川清致贪看竹,湖上林公好咏梅。问我寒窗何所事,关闽濂洛意徘徊。

扰攘东南战伐余,櫜弓归马竟何如。斗牛一夜缠兵气,吴楚同时急羽书。

江黑怒鲸嘘浪立,月黄惊雁堕云疏。五湖钓艇今安否,犹自莼鲈兴未虚。

层峦月夕殷轻雷,一派银河接上台。海国年年春泽沛,作霖应尔是仙才。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