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宿妆的蕊黄只留下依稀残迹,迷蒙的纱窗又将你的笑容隐去。你来时已是晚春时节,刚刚来又匆匆别离。相见时虽有牡丹花开,终难留住将逝的春意。
玉钗上配有金股的装饰,钗上的彩蝶舞弄着双翅。明月洒下遍地的银光,照着院里黄花满枝。欲问明月和黄花,你可知道我的心事?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蕊黄:即额黄。因色似花蕊,故名。
山额:旧称眉为远山眉,眉上额间故称山额。或解为额间的高处。
宿妆:隔夜的妆饰,残妆。隐笑:浅笑。
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三月。
暂:刚,表示时间短。吴本《花间集》作“新”。还:迅速,立即。
翠钗:镶嵌了翠玉的金钗,一种插于发髻的精美首饰。股:钗的组成部分,俗称钗脚。
蝶双舞:钗头所饰双蝶舞形。

赏析

  这首词写思妇离情,为怀旧思远之作表现她对相聚时短,相别时速的无限怨恨之情。这种怨恨之情贯穿全篇。

  上片写人、记事。开头即写初次相会时的突出印象,旨句“蕊黄无限当山额”,先从女主人公的额妆入笔,写出唐时流行的妇女妆饰美,由妆饰美,映托出女性形象美。下接次句,“宿妆隐笑纱窗隔”,写美人慵懒、怨淡的情态。此处“宿妆”,是在昭示女主人公晨起未理新妆,一副无情无绪的慵懒之状。“隐笑”二字,指笑意收敛、隐褪不显,表达一种忧苦、怨淡的表情。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二句,叙写相见旋别情事,有“相见何迟,相别何速”之意,点到“离情”的题上来。”相逢牡丹时”一语双关,牡丹既是说花,也是说人,都是最美的青春时节。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词人借用一个“暂”字,再清楚不过地表明“相见”时间之短暂;紧接又着一“还”字,表明离去匆匆。而在此之前“相见牡丹时”的欢笑与种种美好的情事,伴随着“暂来还别离”的词句倏然远去,引起后面无限的伤感。

  下片写饰物、写美景,烘托“别离”的情思。女主人公头饰非常美,翠钗闪烁着金黄碧绿的光泽,且以金作股,可见其贵重。钗由两股组成,古代情侣分别时常常掰钗为二,二人分执一股,以表相思,盼望重合。词人以重笔描摹“金作股”的妇女头钗,不单单是追求词句精致的装饰美,其深层的意蕴还在于以金钗暗示二人“似金钿坚”的爱情,以及女主人公对爱情持守的坚定。蝶双舞,这是借助钗上装饰的双飞蝶,象征美女的脉脉芳心,同时也反衬她孤独的心境。从翠钗上双双蝶舞,感伤别后的情难再遇,勾起无限心事重重,不得平复。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二句倒装,意谓对着当头明月的满枝繁花,也无从诉说她的心事。“心事”二字,承“暂来还别离”而来:女主人公因追忆往日爱情的欢乐,而更加剧对离人的相思之情,“竟谁知”三字透露着女主人公深深的叹惋。词情至此,已趋整合,这种无人知晓又难与人说的情感,再怎么表达也只能沉默。所以,最后一句,“月明花满枝”,表面上看,是在描写明月朗照、鲜花满枝春夜美景,而进一层,则是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只能对着空中明月和园中花枝,无声苦相思,良辰美景徒然虚设。以淡语收煞,融怀人的情思于眼前之景,意境凄迷。

  这首词的创作,很典型地体现温庭筠追求一种隐约含蓄之美。作者选择具有丰富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的“妆”与“饰”,来表达人物内心深隐情思。全词惟有结句一句是写景,也是以美景隐悲情,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香风细细出重墙,不见繁枝已断肠。
知有何人卷帘箔,卧看零落满斜阳。
虏去边城少奏章,雪残中禁罢焚香。
都人知有新年喜,争看琱舆金凤凰。
岷峨之山中巴江,桂椒柟栌枫柞樟。
青金黄玉丹砂良,兽皮鸟羽不足当。
异人间出骇四方,严王陈李司马扬。
一翁二季对相望,奇宝横道骥伏箱。
谁其识者有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
小郤盛之白玉堂,典谟颂雅用所长。
度越周汉登虞唐,千载之下有素王。
平陈郑毛视荒荒,後生不作诸老亡。
文体变化未可量,万口一律如吃羌。
妖狐幻人犬陆梁,虎豹郤走逢牛羊。
上帝惠顾祓不祥,天门夜下龙虎章。
前驱吴回後炎皇,绛旗丹毂朱冠裳。
从以甲胄万鬼行,乘风纵燎无留藏。
天高地下日月光,授公以柄扶病伤。
士如稻苗待公秧,临流不渡公为航。
如大医王治膏肓,外证已解中尚强。
探囊一试黄昏汤,一洗十年新学肠。
老生塞口不敢尝,向来狂杀今尚狂,
请公别试囊中方。
风雅因遗楚,离骚遂变湘。
江山清得助,日月烂争光。
之子俱勍敌,斯文合擅场。
三元犹未远,准拟再名坊。
逗石穿云落涧隈,无风自到枕边来。
十年客底黄粱梦,一夜水声却唤回。
谱按江西派,声名过浙间。
弃官从早岁,买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渔舟载鹤还。
待予归旧里,又得到柴关。

风厉群木落,菊萸涵露清。令辰届重九,促驾仍遐征。

逡巡及僧舍,整拂尘冠缨。怀哉宋二苏,此地馀荒茔。

石人俱摧仆,垄土相将平。趋祠拜遗像,祇荐陈芳馨。

缅彼蛾眉山,西望千里程。兹丘亦何谓,云胡冒其名。

徘徊盻林壑,恍若闻金声。感彼词垣仙,托此舍卫城。

文章白日丽,忠槩秋霜明。徒令后来士,仰止生深情。

且莫悤悤数去程,一壶别酒为君倾。三年簿领妨行乐,十里溪山管送迎。

湓浦芦花风里恨,渭城柳色雨中情。三峰无复同州看,休著新诗笑不平。

兵尘浩无际,烈女难自全。妇人无九首,志欲不二天。

燕山翟氏女,既嫁夫防边。一朝闻死不,健妇增慨然。

生有如此夫,早寡非所怜。求尸白刃中,负土家山前。

不去哀益深,义尽身可捐。无儿欲何为?所依惟黄泉。

乡邻救引决,烈日丹衷悬。谁办节孝翁,重赋睢阳贤。

我昨过其乡,山水犹清妍。闻风发如竹,飘萧动疏烟。

千年吟诗台,峨峨太宁巅。为招冯太师,和我节妇篇。

游人试历览。
旧迹已丘墟。
巴水萦非字。
楚山断类书。
荒城高仞落。
古柳细条疎。
烟芜遂若此。
当不为能居。

移舟界溪上,忽见海虞山。山接空青外,湖当惨澹间。

松声听欲近,帆影坐看还。何处西风起,渔歌下别湾。

仲冬过渔阳,风日正凄厉。嗟此豪侠窟,自古称壮丽。

煌煌神尧业,起自艰难际。奈何至中叶,四海皆鼎沸。

良由开元主,养虎以自噬。惜哉曲江公,忠言谅何济。

居人一何幸,属此承平世。耕牧畿甸门,圣泽湛汪濊。

连山接神皋,旭日生爽气。独怜去国人,南征从此逝。

念祖千金义,才成创建功。争传碑与碣,历尽雨和风。

鼎力谁云最,轻财亦足雄。匠心无小大,古有相名工。

山中何所有,一味静难名。暗谷流泉响,疏林落叶声。

夜深寒月白,霜重晓钟清。早出松间路,衣裘空翠凝。

依旧城边明月辉,城中萧索故人稀。
南游日望东归急,及到金陵不是归。
春风桃李绛帐,朝日苜蓿空盘。
王公不志温饱,郑老岂为饥寒。

秋深仍白社,秋思正何如。凉籁依林薄,清钲杂梵馀。

剑看霜乍冷,星聚夜分疏。自觉尘心寂,伊人并起予。

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
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
建礼俨朝冠,重门耿夜阑。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
候晓车舆合,凌霜剑佩寒。星河犹皎皎,银箭尚珊珊。
杳霭祥光起,霏微瑞气攒。忻逢圣明代,长愿接鹓鸾。

玉兔不可骑,妾命薄如纸。妾魂归未全,半落潇湘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