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只有那蝴蝶还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人群渐渐散去,小巷一片冷冷清清,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炉里的香烟随风轻轻摆动,闲绕着香炉上的凤凰绘饰。但见她愁容满面拿着罗带,回首往事只觉仇恨绵绵。
注释
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落尽:凋谢之意。
翻:翻飞。
金粉:妇女装饰用的铅粉,这里借指蝴蝶的翅膀。全句意谓蝴蝶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
子规:鸟名,即杜鹃鸟的别名。古代传说失国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逊位后隐居山中,其魂化为杜鹃。又经常于夜间呜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鹃啼血”之说。
啼月:指子规在夜里啼叫。
寂寥:冷冷清清。
低迷:《古今词统》、《古今词话》、《历代诗余》等本中均作“凄迷”。低迷,模糊不清。
闲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这里指香烟缭绕悠闲而缓慢上升的样子。
凤凰儿:指绣有凤凰花饰的丝织品。这里指饰有凤凰图形的或制成风凰形状的香炉。
持:拿着。罗带:丝带。
恨依依:形容愁恨绵绵不断的样子。

赏析

  首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寓危亡之痛。《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汉书》:惠帝尝出游离宫,取樱桃献宗庙。李煜此时,宗庙莫保,樱桃难献,而樱桃又随“春归去”而“落尽”,伤逝之感良深。这里的“春”,应包含“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和平豪华的帝王生活,“春”既“归去”,悔恨何及?紧接着“碟翻轻粉双飞”,与上句的情景极不调和,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瞭望,惆怅的看着暮烟低垂。

  “子规啼月小楼西”,子规,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这就加深亡国的预感。这句与“蝶翻”句,从相反方面刻画了矛盾的心境。这里“西”字,不是简单的表示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于“小楼西”特别关注。“玉钩罗幕”,点明词人以上见闻所及,是从小楼窗口获得的。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暮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这里“惆怅”,是明点此时此地的复杂心境:宋兵压境,朝不保夕,为国势失望而自伤。“暮烟垂”,形象的表现这种沉重的“惆怅”。

  上片写外景,视线由内向外,时间自日之暮;下片写内景,视线由外转内,时间自暮入夜。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这两句是说入夜后小巷里一片沉寂,人们都已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着烟草低迷。

  写小巷人散初夜寂寥的境况,是顺着上片的时序,着重突出“寂寥”,以渲染环境气氛。“烟草低迷”,是“暮烟垂”的扩展与加深,冠以“望残”二字,刻画出凄然欲绝的寂寥人怅对寂寥天的形象。此处是一转折,窗外已无可望,亦不忍望,只得转向室内。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末三句是说,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炉香闲袅”,本是宫廷中的寻常事,而在此一瞬间却产生特异的敏感作用:危急的心情,乍遇炉香闲袅,似乎得到一晌的平静,然一念及“一旦归为臣虏”,则愈觉惶惑难安。况且炉香是闲袅着“凤凰儿”的,更是凄惋万分。“凤凰儿”应是衾褥上的纹饰,同时也暗喻小周后(下句的“罗带”,《古今词话》、《历代诗余》均作“裙带”,似以喻小周后为宜)。小周后的形象在这里隐约一现,是符合逻辑的,能完整地显现出词人的内心世界。在词人的眼底,往日经常出现“绣床斜凭娇无那”的媚态,而今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处明点一“恨”,倒贯全词。

  这首词,巧于用典,颇具特色。此词用樱桃事,浑化无迹:若不加深思,但知其以眼前景物寄内心伤感;其实他是化用《礼记》、《汉书》天子取樱桃献宗庙的典故。用此一典,则眼前景物,不仅结合围城局势,且外现主观情愫,更显出帝王的身份。表明一个饱学的亡国之君,自被围直至被俘的过程中所不能忘怀于宗庙的必然心态。用典如此,自无诟病,堪称典范。

创作背景

  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南唐灭亡。次年春天,李煜被押送到达宋都汴梁,从此过着囚徒的生活。这是他在汴梁城中的悼国伤亡之作,直抒胸怀,感情十分沉痛。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筯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灵鹤翩翩下太清,玉楼金殿晓风轻。昂昂不与鸡为侣,时作冲天物外声。

局居厌纷丛,荡志寻岖嵚。
拂衣出城隅,杖策循湖阴。
何年彼真仙,遗宫寄幽岑。
连树窈蒙密,灵洞疑虚沈。
攀条承藓飙,立石弄澄深。
眺睐增殊欢,超忽涓烦襟。
美人逝云远,青草畴与吟。
感昔兴重嗟,会意良在今。
山公悦崇资,嵇氏陶清音。
保真道无违,逐欲情易淫。
顾乏安期资,华鬓能不侵。
虽非尚子贤,傥遂毕娶心。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宛转清音世所稀,巧将言语夺天机。翠笼鹦鹉休相诧,只让翩翩好羽衣。

驱驰万里觐天颜,夜梦红云玉笋班。传道雷霆收北虏,已将霖雨洗交蛮。

陈情白日辞深殿,解绶黄云返故山。洞里桃花烦致意,叶心朱实待人还。

读书评世故,自许了无猜。忽然抚机会,往往凿枘乖。

时难既可叹,道大未易涯。归来卧看屋,吾意亦悠哉。

翠柏荫山庄,岩扃四序凉。歌攀牛角远,啸引凤音长。

夕膳烹葵熟,春杯切桂香。列侯生计在,千户橘含霜。

体中初微温,末势如汤镬。忽然毛发起,冷撼如振铎。

良久交战罢,顶背如释缚。尚觉头涔涔,眉额如镵凿。

空日一寒暑,有准如契约。伏枕两晦朔,枵然如空橐。

平生十围腹,病起如饥鹤。衰发本无几,脱去如秋箨。

到今仅能步,出没如尺蠖。旧闻五岭法,有此万户疟。

而我自侨寓,了不蒙阔略。况子又持养,何至亦例着。

此身自空虚,客疾安所托。请作如是观,无病亦无药。

猿捉整,是修真格。各得其门,长闲,便归阳陌。年光景,悟此得清凉,兆有,中仙,下贫人忆。蒙书诲,日频搜索。意上来闻,边声,怎生掩间,前朦事,别是一家风,尸没,和松,敢溪山蓦。
秋夜寒蛩语,凄凄孤月明。
空床自难寐,不但百愁生。

上宰明四空,回车八道中。洞凉容麦气,岩光对月宫。

香来讵经火,花散不随风。涧松无异聒,禅桂两分丛。

虚薄诚为累,何因偶会同。暂此乖山北,犹可向墙东。

寄买红绫束,
何须问短长。
妾身君抱里,
尺寸自思量。

一见出世人,澹然忘物累。閒谈山水胜,真得烟霞趣。

萧然随去住,所至兴自寓。嗟我浊世姿,何由悟三昧。

惜花彩笔为传真,画就还惊花有神。月照空枝无那夜,风飘残萼奈何春。

香魂应吊绮罗客,丽质终为兰麝尘。一度看来一惆怅,未知谁是不愁人。

昔宰吴淞日,怜君有异才。如何十年别,犹是布衣来。

桥自题司马,台应筑郭隗。相逢吾慰汝,莫效阮生哀。

拈毫欲写几迟回,万种新愁顷刻来。书尽兰笺心未尽,却教缄罢又重开。

梅娇乍逗簪,苔密初胜屧。下廊裙带重、微风揭。无言有意,不许人撩拨。

断红生半靥。蓦地回头,此时教恁抛撇。

歌纨啼素,泪染相思箧。残灰书细字、看看灭。争知恨网,不为春蚕设。

今后从休说。着甚缠绵,尽伊无个销歇。

鸣雁萧萧下,寒灯故故明。
角声传细雨,云色渡高城。
兄弟无书信,乾坤有甲兵。
秋风归未得,见尔不无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