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莫愁现在深处何处呢?莫愁现在石城西。
船夫用力拨动船桨,催促快点送莫愁来。
莫愁乐:《莫愁乐》是《西曲歌》之一,它是《西曲歌》中的《石城乐》的变曲。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大致可以确定《莫愁乐》的来源:在石城西面有一位歌妓,唱着风行的《石城乐》曲,那曲子的和声是“妾莫愁”,因此人们就叫这位歌妓为莫愁,而且改创一种新的变曲(或许是她自己所改创)来适应她的歌唱,这变曲即《莫愁乐》。
石城:今湖北省锺祥县。古称郢,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战国后期为楚国都城,西汉初置县,三国时属吴,置牙门戍筑城,称为石城。
艇子:方言,小艇的意思。
打:用力拨动。举,提起。
两桨:拨动两次船桨。桨,船桨。
催送:催促送来。快送。
据《旧唐书·音乐志》和陈代释智匠《古今乐录》等史籍记载,《莫愁乐》产生的原因大致是这样的:在石城(当时竟陵郡郡治所在地,竟陵即今湖北省钟祥县城)西面有位女子善歌《石城乐》,因《石城乐》的和声是“妾莫愁”,所以人们就把这位歌女叫做“莫愁”,而且改创(也许就是这位莫愁自己改创)一种新的变曲来配合她的歌唱,这个变曲就是《莫愁乐》。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首二句,小伙子并不是不知道莫愁居住的地方,这里却明知而故问,自问而自答,显然出自对女方的神秘感。或许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约会吧,或许担心莫愁的家长从中阻拦吧,反正他正踮着脚跟,忐忑不安地眺望着石城西畔,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莫愁会不会如约赴会?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正在着急的时候,终于看到莫愁乘着小艇,正朝着他轻快地划过来。从字面上看,这二句是写莫愁的活动,但小伙子轻松、畅快的心情却已跃然纸上。这种效果,乍看无一字写内心活动,其实却把诗人不可抑制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端将出来。有几处词语值得注意。“艇子”,言船小而轻;“打两桨”,是说双桨在水面上划动。船既小,又两桨齐划,正如鸟添双翼,必行驶如飞。因此下句用“催送”,以壮小艇划行之快。前三句似乎与主人公无关,最后一句的“来”字,才点出主人公与莫愁的关系,且流露出主人公心情之喜悦。
这首小诗,四句用了三个“莫愁”,而且前二句句式也相同,这种重复歌唱的手法,正是民歌的基本特点之一。全诗抒情之中夹有叙事,语言朴实、简洁、准确、欢快,且富有动感,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首优秀的代表作。
官期未满许宁亲,平日宦游无此恩。雨遍公田及私亩,学书兼得问筠孙。
蔼蔼竹树交,一潭荫寒青。已无蛙黾污,尚有蛟龙腥。
林疏泛月彩,艳艳一镜平。我心一如此,炯炯珠夜明。
意行鱼共乐,坐稳鸥不惊。更欲漱吾齿,不挂功与名。
洪泉飞九叠,万壑动群氛。势落悬峰日,光摇出岫云。
晦明殊所见,近远各为闻。顿令萦心目,孤情冷复氲。
穷西三湘邻,奔迫万岑会。盘拿崩腾根,疑此先草昧。
不周迁大荒,势落烛龙外。远徵混沌凿,晚怵大块噫。
平疏一注玉,宽削四隅黛。前崖岌初豪,傍窦戢如块。
暗蹊青鲇卧,侧足得无殆。霜蕤拥凝液,衣缀倚空盖。
危呀傲天顽,九地一疡溃。郁然崷崒姿,似与石廊配。
间闻赫幽光,吹作雷雨解。石鼓形似馀,击考亦砰磕。
阴阴隆冬户,塞向真琐碎。鸿濛挹气母,茫昧超物怪。
不应私开辟,曾是阅成坏。黄熊非鲧化,九肋蕃硕大。
蹒跚舞阴机,无乃羞主宰。肉芝桂纯白,仙物今故在。
云烟更斐亹,巧弄非一态。筼筜下萧摵,往往到竽籁。
片桃仙凡隔,愁绝止飞濑。谁为篝火游,邈叩无底界。
世传元崇隐,兹事或虚采。骄阳五月竟,客子短辕迈。
火铃掷奔曦,酷势捎林荟。追随邦闾彦,及此洗长慨。
俯窥层冰拆,蓐收借泠汰。孤清凛毛发,生意自百倍。
清绝两羽人,惊我凤翰铩。扫开数寻天,援挽觅幽隘。
啸俦欣鱼贯,诣极愁鹢退。仙者如可作,庶或乔松赖。
咄嗟早衰身,樊笼信谁罪。便可冥三奔,吞漱驻童彩。
收摄自煎明,兹焉迹长晦。
南溪不到已经年,溪上高丘坐渺然。日夕千峰悬片雨,城秋万木起寒烟。
人归洛社真堪隐,地入桃源自是仙。眼底旧游浑欲尽,当歌莫惜酒如泉。
堂上簪缨交错,花间帘幕高张。与君一咏一飞觞。
莫笑诗狂饮畅。
满路光风转蕙,吟边宫柳斜行。新词妙绝动宫墙。
紫诰黄麻天上。
肃徒辞汝颖,怀古独悽然。尚想文王化,犹思巢父贤。
时移多谗巧,大道竟谁传。况是疾风起,悠悠旌旆悬。
征鸟无返翼,归流不停川。已经霜雪下,乃验松柏坚。
回首望城邑,迢迢间云烟。志士不伤物,小人皆自妍。
感时惟责己,在道非怨天。从此适乐土,东归知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