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绝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注释

《杜诗演义》:先之以鸣雨,继之以微雨,故题云《雨不绝》。

鸣雨:雷雨。边连宝:大雨易绝,细雨难绝。大雨过而继以细雨,则倍难绝。谚所谓雨后毛不晴也。

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阴曰映。飏(音扬),飞扬。如丝飞,指细雨绵绵。

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有人认为“长条”指雨,恐非。仇兆鳌注: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舞石”句用典。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旋应:很快。将:带领。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

《杜律演义》: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仇注: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这里也用了一个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舸(音葛):船。何:何其。匆促:匆忙、仓促。

“未待”句是说,未等水流平稳,就逆流而归。

赏析

  清初学者仇兆鳌《杜诗详注》:此诗上六句写雨中景物,末二句写雨际行舟。风狂雨急,故鸣而有声,既过则细若飞丝矣。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江舸逆浪,杜甫对冒险营运表示担忧。

  清代杜诗研究家浦起龙《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

  当代诗人谢颐城认为仇兆鳌对“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两句的注解有问题,浦起龙“运古入化”的评语也不恰当。他认为杜甫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同时谢颐城认为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当时杜甫55岁,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当年可能雨水较多,此篇前杜甫已有数首诗咏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尘土日易没,驱驰力无馀。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宦途事非远,拙者取自疏。终然恋皇邑,誓以结吾庐。
帝城富高门,京路绕胜居。碧水走龙蛇,蜿蜒绕庭除。
寻常异方客,过此亦踟蹰。
初还相印罢戎旃,获守皇居在紫烟。妄比酂侯功蔑尔,
每怀疏傅意悠然。应将半俸沾闾里,料入中条访洞天。
十载别离那可道,倍令惊喜见来篇。

辕门春尽犹多事,竹院空閒未得过。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

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原不胜人和。

流尘拂还集,絜糒俨然陈。
歌吹自朝暮,君王宁复闻。
松柏有时摧,妾非百年人。
愿为陵上土,岁久得相亲。

困日知音少,衰年好会难。惊心听漏促,久语落杯寒。

妙句当筵发,娇儿出幔看。夜阑生感激,对饭不能餐。

都门惜别泪沾巾,回首孤城草木春。封豕遥闻食上国,疾风悬料识忠臣。

程婴已死终存赵,扬子虽生辄美新。青史高名知不朽,遗荣犹贲土中身。

庭前有奇树,势欲排云齐。西风正激烈,枝叶沉沙泥。

芳馨清可掬,远思成徒为。翻怜百鸟巢,悲鸣怨高栖。

晨起偶无事,携筇出潭川。
翩翩双凫飞,宛若导我前。
林静滴残雨,村深澹寒烟。
当春足膏泽,俯夏余清妍。
野溜绿交贯,山花红接连。
雄观发新奇,胜地穷攀缘。
据石弄惊急,班荆荫连卷。
幽怀脱尘拘,如超混芒先。
向令作兴来,未必胜偶然。
荣观事多乖,内取乐乃全。
他时谁继游,此意遥相传。

黄金沽白酒,买醉不买醒。青春浪成老,绿发余几茎。

历观今古人,谁许完好名。相思复相念,展转难为情。

中夜耿无寐,起坐待天明。

金钗尽醉何须伴。萸糁浮杯乱。黄花香返岭梅魂。好把一枝斜插、向乌云。
坡词欲唱无人会。桃叶知何在。与君同咏一联诗。但道老来能趁、菊花时。

梵宫既隐隐,灵岫亦沈沈。平郊送晚日,高峰落远阴。

回幡飞曙岭,疏钟响昼林。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

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羸马下危坡,返照在西林。长风度清壑,涧水锵玉琴。

好鸟鸣幽谷,晴云超高岑。解裘背村坞,小憩青松阴。

嗟我忝代祀,凛凛惧不任。巍巍广宁祠,夐隔辽水浔。

龙光远被之,紫气郁沉沉。天香动草木,翔舞有胎禽。

黍稷不疵厉,雨露喣以深。灵怪亦率职,田野绝呻吟。

顾予虮虱臣,至喜动微忱。兹愿倘可遂,庶慰吾皇心。

本是儒流学释流,枝藤所寓所清幽。
西山不用一钱买,北磵空为百计留。
禅向静中能妙觉,诗于闲处得冥搜。
秋风芳蒂甜如蜜,许我溪头系小舟。
远节惨言别,况予心久违。从来忆家泪,今日送君归。
野路正风雪,还乡犹布衣。里中耕稼者,应笑读书非。
弹罢瑶筝歇雁行,月移花影上回廊。
离情不奈秋萧索,更著寒螀管夜长。

黄河万里浪高举,贾让之谋世空许。璧马于今不效灵,风涛簸荡连楼橹。

忆昔汉武通车书,朝臣建议开河渠。开元以后置仓舍,平分河渭称赢馀。

汴宋营漕分四路,半作边储半国赋。斗门高堰筑冈城,历险逾滩计生聚。

元人海运创伯颜,引汝绝济诚哉艰!明初海运旋亦废,会通始筑河淮间。

年来漕渠失故道,百万金钱任侵冒。督河使者妄庸人,不解河防气桀奡。

鞭挞小吏严程期,岂知畚锸皆疮痍。县令陈情不得达,自矜白简吾能持。

柳下何曾畏三黜,百姓喧呼趋事疾。一夜荒城走万人,两月之工六日毕。

安宜水涝原苦辛,力役谁复嗟劳人。犹幸三代直道存吾民,呜呼犹幸三代直道存吾民!

问汀洲,几多芳草,青青远黏天去。少年儿女春远意,又对流光重数。

留不住。烟波恨,逡巡踏破湖边路。凭栏不语。待更不伤心,此心仍似,一点未飞絮。

人间似,离合悲欢总误。无情犹有痴妒。愁来漫写登楼赋。

不遇解人谁诉。梁燕舞。还只恐、洞庭也化桑田土。

当年战苦。休更说周郎,风流尽在,千古浪淘处。

两版柴扉积藓斑,莳花编竹恣疏顽。坐夸潘岳城三面,谁笑卢仝屋数间。

虚牖北开堪避暑,矮墙西向不遮山。多情紫燕偏寻主,常傍湘帘挟子还。

诗到眉山自一家,也将正命摄於邪。
巧裁大涤天成景,戏咏庭蛟与洞鸦。

沉香亭外饶春风,名花种种无雷同。清平有乐种妃子,君王带笑回重瞳。

是谁忍爱各剪摘,蜡封插向金瓶中。天香国色乃如许,打剥定藉花神功。

宁知中人十家赋,才供深色花一丛。长安爱花已成俗,不随儿女唯韩公。

我从千载嗟往事,爱花窃比濂溪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