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郑客西入函谷关,一路前行马不停蹄。

在平川路上于一个驾着素车白马,自称是华山君的人相遇。

让他帮忙将一块玉璧带给云水之神,此人人告诉他说,明年祖龙将死。

秦人得知了这个消息,便互相转告说,我们避难去吧。

他们自从去了桃花源之后,便与外人千载相隔,不通消息。

注释

郑客:一作“郑容”。《搜神记》卷四: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郑容从关东来,将入函关,西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疑其非人。道住,止而观之。遂至,问郑容曰:“安之?”郑容曰“之咸阳。”车上人曰:“吾华山使也,愿托一牍书,致镐池君所。子之咸阳,道过镐池,见一大梓,有文石,取款(敲击)梓,当有应者,即以书与之。”容如其言,以石款梓,果有人来取书,云“明年祖龙死”。

镐池君:云水之神。

祖龙:谓秦始皇。祖,始也。龙,人君也。

吾属:我等,我们。

桃花源:晋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有一武陵渔夫,偶进一山洞,过山洞口之后,便见一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地人过着和平的耕织生活,自云是先世避秦难,率韦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遂与外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赏析

  这首诗当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诗人对战争有所预感,借古喻今,阐示了自己对世事的见解,表达了要遁世避乱的归隐思想。全诗从头至尾全用古事,但结合社会现实,又无一句不是针对唐朝时事,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此诗最为独到突出的特点,是从头至尾全用古事。《史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拦)使者曰:“为吾遗(送)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俱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史记》与《搜神记》两段记载大同小异。按,文中“祖龙”,即指秦始皇。秦为水德王。江神请山神将璧送给镐池之神,是说始皇将要完蛋了,秦王朝已到了穷途末路。诗人以高度精炼、概括的语言,将此浓缩为三十个字入诗,这便是首六句。

  “郑客西入关”即从《汉书》“郑容从关东来”演化而得。不过内涵更为丰富明确。它不仅包含了“关东来”的出发地,而且“点明了将入函谷”的道途和“之咸阳”的目的地。“行行未能已”不仅表明道路阻且长,旅途生括的艰辛劳顿,而且从“未能已”三字中,可以看出秦法森严,使者畏惧延误行期惊恐地匆匆赶路的身影。“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写郑客与素车白马的神人相遇。将地点状语置后,突出了神人的形象。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剪去文章记载中的枝节,只剩下预言“始皇明年将死”的实质,简洁明了,干净利落。

  从以上六句不难看出,诗人李白历尽坎坷磨难,对社会已有了相当深刻而透辟的认识。长安三年,政治漩涡中心的生活,使他清醒地了解到了统治集团的腐败透顶,不可救药;封建帝王的昏愦暴虐、荒淫奢靡。他不再如以前那样天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渴望有机会大展宏图,达到安黎元、济苍生的目的。在黑暗的现实中,他的所有希望都已破灭,走向了彻底的绝望。他看到了中央集团的统治已完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王朝命运危在旦夕。一旦昏君崩逝,天下必定大乱。这“明年祖龙死”既是对最高统治者及其黑暗统治的愤怒诅咒,同时,又表达了对社会大动乱前景的深切担忧,对无辜人民命运的焦虑。

  出路何在?于是引出了诗的最后四句:“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年隔流水。”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诗并记,为人民描绘了一个没有赋税剥削、没有战争侵扰,处处和平,人人安乐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几乎成为封建社会人人向往的乐土。

  李白想象丰富、超人,把桃花源的故事与上面六句中的故事融为一体。似乎当年桃花源中的人们之所以能及时逃避战乱,是因为他们得知了郑客从华山君那儿得来了祖龙将死、秦将大乱的消息。所以,他们相互转告:我们快快离开这里罢!“吾属可去矣”一句,极易使人联想到《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的诗句,既表现了人民对于统治集团盘剥百姓、不顾人民死活的深切痛恨,和对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刻骨憎恶;又表达了人民对安居乐业、人人平等社会生活的强烈渴望。写的是秦末时事,表达的却是唐代广大人民的心声。

  最后诗人以“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作结,抒发了要永远远避丑恶尘世的愿望。

  这首诗写得很巧妙。表面看,全诗无一句不是讲神话传说故事,但结合社会现实,又无一句不是针对唐朝时事,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为读者描绘迷离恍惚、惊心动魄、充满神奇色彩的意境。华山的险峰,蜀地的栈道,天上的明月,地上的黄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要极力阐述出那神迷离奇的传说,喷发出浓郁的超凡脱俗之气。然而,此诗中的故事,本来已是那样古怪离奇,诗人不仅没有如往常一样,浓墨重彩,肆意点染,反而有意将其神迷色彩淡化。使人们读来,觉得那仿佛既非神话,亦非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确实发生过的事。这种强烈的真实感,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战斗力和艺术感召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安史之乱前不久。诗人看到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各种矛盾严重激化,敏锐地预感到社会将要发生大的动乱,于是写下此诗。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閤,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落帆向牛渚,直上太白楼。锦袍乌帽太潇洒,回看四壁风飕飕。

萧生何年画此雪色壁,峰峦出没烟岚稠。元气淋漓真宰妒,江湖澒洞蛟龙愁。

吴观越观上海日,苍烟九点横齐州。祝融诸峰配朱鸟,潇湘洞庭放远游。

峨眉雪照巫峡水,匡庐瀑下彭湖流。须臾使我行万里,瞥如怒隼凌清秋。

我生海隅近岱畎,西游曾上瞿塘舟。昨登五老弄瀑布,却临三峡窥龙湫。

七十二峰身未到,苍梧已略天南头。太白游踪遍四海,晚受青山采石聊淹留。

丈夫当为黄鹄举,下视燕雀徒啁啾。

骨如枯竹面如灰,顷刻酸呼四五回。人世万千穷恼病,被君包揽上身来。

绿蒲池畔浑蛮语,明月楼中搅客眠。东海剧谭当此夜,华林一问几经年。

鸟言雪后人应老,铃杵风吹话自悬。况是含灵苦饶舌,不应聋聩付茫然。

结交未三载,一别今十年。相见讵云疏,相思长自怜。

超遥为此别,日月方向除。孰知寒暑积,黾勉风荣枯。

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己远,白露生庭芜。

西海之西,天地翕合敷灵氛,天产天骨超昆崙。月窟而东而北几万里,是马乃能籋星辰。

踰渤澥,埽空冀北凡马群。曹将军是开元以来善画者,蚤以绝艺动紫宸。

不问骊黄与牝牡,笔力到处春无垠。往时尝见一二本,世之画者徒纷纷。

吴兴学士昔在词林馆,画人画马咄咄能逼真。玉堂朝日射碧瓦,琐窗晴雪吹青春。

文章之暇奉诏写龙种,冰绡万幅清无尘。此图神采更飘逸,妙处不减曹将军。

飞云满空散灵雨,五花凌乱晓湿苍龙文。人言此是明皇御爱者,天香滃郁飘满身。

瑶池渴饮雪滉瀁,霜蹄迥踏云嶙峋。黄须圉官似是太仆张景顺,自幼调马马亦驯。

想当牵来赤墀下,皎如飞龙下天门。山斋看画白昼静,丹粉如沐清心魂。

龙媒一逝九霄隔,龙沙泱漭霜风昏。纵今有马无善画,谁与写之传世人。

吴兴自有古作者,高风远韵不可闻。九原安得起公死,请公为我放笔电埽层空云。

陈君爱画不弱南金与西玉,百回展玩当炉熏。南金西玉可力致,嗟此神物夐然独立而无邻。

呜呼神物为物固有神,直恐变化为龙飞上清都紫薇之帝阍。

霜刃棱棱星斗寒,玉楼生粟几回看。万人学敌浑閒事,只有心兵克退难。

读罢羲文先后天,萧然一室袅寒烟。
山中岁月那知得,但见梅花又一年。

二分弓月三更梦。关山渺渺清愁重。何处最魂消。箫声廿四桥。

灵山侬旧隐。寂寞渔矶冷。一样听秋声。乡心画不成。

处事无心万象春,任渠逆境自横陈。
笼中无疗家贫药,门外有催诗债人。
酒盏阔疏瓶久卧,文书散乱案多尘。
生前富贵非吾愿,肯学痴人问大钧。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志士虚捐年力壮,诸公深负国恩瀼!

浮沉身世空搔首,锦绣江山枉断肠。却笑汉家缘底事,黄金独不赎王嫱?

杨柳新舒帝里过,梧桐初下返烟萝。堪娱老大加餐健,犹喜儿童识字多。

燕垒经秋还傍主,柴门依旧亦张罗。黄金白发休相问,箕踞风前但啸歌。

老眼看春得几时,少陵从此典朝衣。烟笼芳苑迷胡蝶,月落空山叫子规。

乡国音书秋水阔,江湖亲识晓星稀。沙边白鸟能相近,应为年来已息机。

定知黑白全无用,须信青黄不可欺。
若是狭长终有失,身形厚阔最迷痴。

百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有人来问春何在,向道花间无处寻。

宇宙流芳垂竹帛,古情高调是谁欤。池涵太极春长在,门掩光风草不除。

鱼跃鸢飞真自得,今来古往复何如。凭谁他日修遗史,合与渊明一例书。

水驿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
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