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姬传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名妓李香,她的母亲叫贞丽。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张溥、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结识了李香。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掩盖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注释

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

贞丽:姓李,字淡如,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假母。

博:赌博。

阳羡:江苏宜兴旧名。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为复社重要成员,明亡不仕,有《皇明语林》。

贤否(pǐ):贤与恶。

张学士溥:张溥,字天如,江苏太仓人,进士及第,复社发起人,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华亭(今属上海)人,崇祯进士,官福建长乐知县,与陈子龙组织几社,与复社相呼应。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清兵渡江,于家乡起兵抵抗,兵败投水死。著有《幸存录》。

风调:风度、格调。皎爽:纯洁爽朗。

周如松:苏昆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为著名昆曲教习。明亡后,流落苏州。

玉茗堂四传奇:即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玉茗堂是汤显祖书斋名。

琵琶词:即高明《琵琶记》的曲辞。

不轻发:不轻易演唱。

雪苑侯生:作者自称。雪苑,汉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园,规模甚大,司马相如等名士曾为座上客,故著名,也称梁苑。南朝谢惠连作《雪赋》,描绘梁苑雪景,传诵极广,故梁苑亦称雪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侯方域为商丘人,故称雪苑侯生。

己卯:明崇祯十二年(1639),时侯方域二十二岁。

偿:酬报。

皖人阮大铖:字圆海,安徽省怀宁人。明天启朝为京官,依附权阉魏忠贤。崇祯初,削职为民,流寓南京,作戏曲,蓄声伎,结纳文士、游侠。南明弘光朝,依附马士英,官至兵部尚书。清兵渡江,出降,从清兵南侵,死于仙霞关。作有《春灯谜》《燕子笺》等传奇。事见《明史·奸臣传》。

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墨子·号令》:“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孙诒让《墨子闲诂》引应劭语:“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后指徒刑或流放。阮大铖被判处“赎徒为民”,故云。

屏(bǐng)居:退居。

为清议所斥:指复社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在南京联合发布《留都防乱揭帖》,揭发阮大铖为阉党馀孽,蓄意再起。清议,在野士人对时政之评议。

吴应箕: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复社领导人之一。首其事:首先发起那件事情。

持之力:态度坚决。

解:排解。

假:借,委托。所善:所交好的人。王将军:事迹不详。

非结客者:不是有能力广交宾客的人。

盍:何不。叩:询问。

屏人:让周围人退避。

阳羡君:指陈贞慧。

吴君:指吴应箕。铮铮:正直刚强貌。

善:交好。

世望:家世和名望。侯方域祖执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启、崇祯间为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权阉魏忠贤,属东林党人。

安:如何。事:为之服务。

后于:低于,不如。

怏怏:失意貌。

不复通:不再交往。通,往来。

下第:指侯方域应江南乡试未中。

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传因晋王献之送其爱妾桃叶于此而得名。

文藻:词彩,文彩,指文章。

雅:甚。中郎:《琵琶记》演蔡伯喈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之事。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补,修补,引申为掩盖。

琵琶所传词固妄:谓《琵琶记》所写并非蔡邕实有之事。固,诚然。

尝昵董卓:汉献帝时,董卓擅政,征蔡邕为侍中,再拜中郎将,封高阳乡侯。王允诛董卓,独蔡邕哭之,坐董卓党下狱死。事见《后汉书·蔡邕传》。昵,亲近。

掩:掩盖,掩饰。

“无忘”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为鉴。

开府:古代高级官员设立官署,自选僚属,称“开府”。明清两代用以指称方面大员,如总督、巡抚。田仰:字百源,贵州人,与马士英有亲,弘光朝官淮扬巡抚。

锾(huán):货币量词。《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一说为六两,一说为十铢二十五分之十三。”后借用为钱币数,三百锾,即三百金。

固:坚决。却:推辞,拒绝。

有以:因此。中伤姬:诬陷李香。侯方域有《答田中丞书》,驳斥田仰声称李香却金拒招是受其指使。此所谓“中伤”,当是指田仰羞怒,诬陷李香拒招有复社人物反马士英、阮大铖擅政之政治背景。

岂异:何异。

向:前时。赞:支持。一说规劝。谓何:为了什么。谓,通“为”。

利:贪图。

卖公子:负心于公子。

赏析

  明代文人涉足花丛,在南京秦淮河上选色征歌,以至与秦淮歌女结下情谊,甚至论及嫁娶,这样的风月故事可以数出许多桩。

  此文塑造了明末秦淮歌妓李香的形象,不仅描写了她擅长歌唱的艺术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风度,更突出了她的见识和品格,同时生动地描绘了李香的生活和斗争,热情地赞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全文叙次井然,文笔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

  这篇别传首尾两段一为前奏,一为尾声,中间两段是其主干。作者写自己眼中和亲密交往中的李姬,这一叙事角度便构成了文章的主线,因此第一段关于李姬的一般性介绍只能成为文章进入主题的前奏,而最后一段写别后李姬拒绝田仰的邀聘也只是余波荡漾的尾声。当然前奏和尾声都必不可少,且与主干部分水乳交融,构成全文严谨的整体。

  第一段,作者先用一句话“李姬者名香”作必要而简略的交代之后,就掉转笔头写她的假母李贞丽的大“有侠气”与“所交接皆当世豪杰”,以衬托作为养女的李香大有乃母之风,然后鲜明地点出李香“能辨别士大夫贤否”,曾经得到复社领袖张溥与名士夏允彝的称道。再写她“少,风调皎爽不群”与对音律歌唱所具有的才华,却无一字道及李香君的美色,不作任何涉及轻薄的侧艳之辞,显示作者为李姬立传,重德重才而不重色,为全文确立了较高的格调。

  于是在主干部分,作者抛开了与李姬交往中一切深情缱绻和幽期密约,集中笔力记叙李姬生平行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义却阮大铖之举。阮大铖为天启朝权倾天下的阉党魏忠贤余孽,曾奉魏阉为义父,为陷害东林党人出过大力。崇祯登位后,阉党事败,阮大铖名列逆案,由光禄寺卿革职为民,匿居南京库司坊,起造第宅,蓄养声伎,谈兵论剑,企图死灰复燃,是一个为当时朝野士大夫所不齿、为公正舆论所贬斥的人物。与侯方域同列复社四公子的阳羡陈贞慧与贵池吴应箕主持正义,排阮最力。阮大铖为此假手王将军想拉拢侯方域以软化陈、吴等人,为他的东山再起消除阻力。是否与阮大铖结交,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成了泾清渭浊、是非分明的原则问题。文章写李姬凭着她对人际关系的敏锐感觉提醒侯方域,要他摸清“贫非结客者”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之游的真实意图,又写当了解王的真实意图之后侯方域尚未采取行动,李姬便对他作了一番大义凛然的规劝,使侯“大呼称善”,与王绝交,得以避免“负至交”、隳声望的尴尬处境,保全了侯生的清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均系李姬而非侯生采取主动,说明李姬的才慧见识与对是非的判断均胜侯生一筹,而这一赞誉完全通过对比与烘托加以凸出,尽得含蓄蕴藉之致。对此,《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深有会心,他在将这一情节移植改造为香君“却奁”之后,于《桃花扇·闹榭》一出中,借吴应箕之口,盛赞道:“香君却奁一事,只怕复社朋友还让一筹哩。”陈贞慧接口:“已后竟该称他老社嫂了。”“社嫂”一词施之于秦淮歌妓李香君,何其光宠乃尔。

  第三段写侯生应举下第后,李姬于桃叶渡置酒送行。席间李姬“歌琵琶词以送之”。早在第一段中,作者已经为比埋下了伏笔,说李姬“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然不轻发”一语,看似信手拈出,只有读到桃叶渡送行的记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以琵琶词作呼应关合的文意之佳妙和情意之深重。琵琶词,指的是高明所作《琵琶记》。李姬临别歌《琵琶记》曲辞,且以蔡伯喈比侯方域,说:“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然而“中郎学不补行”,才胜于德。《琵琶记》所述情节固然于史无稽,但蔡中郎确实有阿附董卓的劣迹,无以掩饰。“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李姬以“从不轻发”而今一发之后再“不复歌”相喻相誓,表达了爱人以德与生死相依的款款深情。作者笔下规箴侯生“终自爱”的李姬,显示了凛然的风骨和高洁的格调,却又如此深情绵邈、凄婉动人。这里在写情侣临别赠言时脱出常格,别具一种强毅的伦理道德的美学风采,摄取了发自李姬灵魂深处最为眩目的一次闪光,给读者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既是《李姬传》取材和运笔的成功,也是侯方域自我反省的成功。侯方域入清之后因软弱畏祸参加了河南乡试,仅中副榜,此举于民族气节有亏,当时和后世都受人讥弹。但侯方域敢于直陈桃叶渡李姬“愿终自爱”的临别赠言,说明在对蔡中郎媚事董卓一类的问题上自己是否“自爱”,曾经历过内心反省。包括前文在义却阮大铖一事上的自我对照,应当说作者是在一定程度的反省意识支配下写作《李姬传》的。中国的文学与文人比较缺乏自我反省意识,侯方域愿以自己为参照,暴露主观的欠缺和客观的优胜,更觉难能可贵。

  最后一段写侯生去后之事,虽属全文的尾声,但对描写李姬形象仍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在这以前,李姬的动人光彩主要还是闪烁在她的言论之中,而到这时,她才以侯郎去后坚拒财雄势大的开府田仰的邀聘,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田仰的三百金利诱与“有以中伤”的威逼,她都不为所动。李姬的品德和人格至此光芒四射。她最后说:“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证实了她为人的“风调皎爽不群”,言出必践,忠于爱情。

  《李姬传》风格朴质刚健而无绮罗香泽之态;笔致含蓄,颇多有余不尽之意;选材凝炼集中,不枝不蔓;行文坦率,具有可贵的自我批评的反省意识,显示了名家风范。凡此种种,使《李姬传》这篇别传为人记诵,成为明清古文中的名篇。后来孔尚任依这篇文章为蓝本刻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李香君的性格及剧中《却奁》《拒媒》等出的情节均以《李姬传》所述为主要依据,《李姬传》也因《桃花扇》得传大名而著名。

创作背景

  《李姬传》当作于南明弘光朝灭亡之后。这从文中侯方域并未称田仰为“故中丞”,而是“故开府”,与其称王铎为“故相国”同例,以及在《答田中丞书》中侯方域对侯李爱情欲加以掩饰以免为李香招祸惹灾可知。侯方域之所以于弘光朝已亡之后作《李姬传》,是因为侯方域在弘光朝亡后仍然爱着李香。

侯方域
(1618—1654)明末清初河南商丘人,字朝宗。侯恂子。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南明弘光时,以不受阮大铖笼络,险遭迫害,夜走依总兵官高杰,又曾入史可法幕。入清,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文章富才气,与魏禧、汪琬号清初三家。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猜你喜欢
屋上青山。青未了、凌虚试一凭栏。乱峰叠嶂,无限古色苍寒。正喜云闲云又去,片云未识我心闲。对林峦。底须谢屐,何用跻攀。三十六梯眺远,任半空笑语,飞落人间。赋笔吟笺,尘事竟不相关。朝来自然气爽,更好是秋屏宜晚看。蓬壶里,有天开图画,休唤边鸾。
秋光虽寂澹,幽兴入诗家。
篱暗螀啼菊,园荒蚁上茄。
围棋知日影,理发见霜华。
向晓儿童喜,溪僧遗晚瓜。
远山学得修眉翠。看眉展、春愁无际。雨痕半湿东风外。不管梨花有泪。
西园路、青鞋暗记。怕行入、秋千径里。一春多少相思意。说与新来燕子。
薿薿庭前林,离离夹中道。
灵柯结繁阴,颜色四时好。
岂无霜雪侵,不改凌云操。
缅怀色士心,雅契幽人抱。
如何方寸摇,悬若风中纛。
吾庐偶与邻,聊拟七松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展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天都山下结茅茨,闭户盘桓自命蓍。弟子三千周士贵,公孙五十汉徵迟。

朝中筐箧将更策,天下文章要起衰。闻道洛阳才不世,吴公第一始深知。

休将世事关身事,自数颓龄尚余几。
那堪老赋悼亡诗,不见蛾眉瓠犀齿。
熏染可无知见香,澡雪正须功德水。
风波跌足今惮行,林下独居心迹清。
冷看世态有翻覆,蚌则欲雨鹬欲晴。
何似消摇常燕坐,雪白莲花生烈火。

金谷园中花草新,太湖石畔斗芳春。红颜笑脸如撩客,粉面藏头羞见人。

白发潢溪钓游者,半生浪迹栖林野。已惯为农夜饭牛,宁能执策朝驰马。

只知物外无喧嚣,养花种树东津桥。纵横坐席杂樵牧,倾倒瓮盎忘晡朝。

醉来就床且高卧,一枕从教日西堕。盖世功名逝水流,薰天富贵飘风过。

烟霞泉石聊徜徉,青云要路非所望。乃知静处有真乐,却笑时人何太忙。

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
缥缈云扶千叠秀,空蒙翠滴两州寒。
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
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
倚晴空。爱湖光潋滟,楼影青红。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天上菖蒲五色,倩掺掺素手,分入雕锺。新欢往恨,一时付与歌童。斜阳正好,且留连、休要匆匆。应须倒尽郫筒。归鞭笑指,月挂苍龙。

肃肃清庙。巍巍圣功。万国来宾。礼仪有容。钟鼓振。金石熙。

宣兆祚。武开基。神斯乐兮。理管弦。有来斯和。说功德。

神斯乐兮。洋洋玄化。润被九壤。民无不悦。道无不往。礼有仪。

乐有式。咏九功。永无极。神斯乐兮。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白日急于水,一年能几时。
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
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
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一棹桃花水,通宵泛未停。风声帆咽饱,喀梦橹摇醒。

村犬嗥残月,江鱼戏落星。推篷延晓色,恰对数峰青。

騕褭锦障泥,楼头日又西。留欢住不住,素齿白铜鞮.

疲马单裘出郭门,绕堤得得又前村。官卑春草欺袍色,年长秋霜上鬓痕。

老仆携茶行踯躅,稚儿索果语温存。繁华易惹青年恨,风雪荒寒黯客魂。

船头书十乘,船尾酒百壶。酒尽书在眼,落月如壶珠。

忽悟八阵法,纵横如河图。惜哉经世士,未有窥唐虞。

季子相六国,所见惟阴符。

舞罢歌停岁月深,当时胜迹尽销沉。
飞云捲雨人争赏,留得佳名尚到今。

飞絮萦香阁,横波绕画帘。都将烦恼意,付与别离船。

白雪长安声价重,盼遥天。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