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 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 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 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
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
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
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
扁舟棹入西塘路,湖天宿雨新霁。绕舍泉清,出宿树老,遥指故人高寄。
柴门乍启。便把卷分题,洗杯留醉。晚眺西山,夕阳数点远凝紫。
几度诗坛酒阵,问玉山座上,风流无是。跨鹤人行,盟鸥水冷,惆怅岁华撚指。
流连胜地。怕佳约难期,秋高花底。催客钟残,渔歌声又起。
君定前身顾虎头,山阴道上尽勾留。云迷禹穴苍松雨,波静耶溪白萏秋。
愿效前驱寻旧梦,不须津吏问从由。使星南指剡中路,膏雨随车润似油。
大江茫茫江水白,堤畔筑庵护深碧。绯桃绿柳锁双眉,日浸波光荡云液。
新芦簇簇满长洲,深厚由来畜土脉。彼苍眷注优且渥,四十年中地频辟。
千村黛色接云容,百顷岚光被郊陌。江流浩浩汇奔注,两山排闼如相揖。
昔年曾付丹青手,妙画难得云林笔。忽检巾箱旧图卷,痴翁豪素留名迹。
烟江叠嶂渺千里,尺幅不嫌鹅绢窄。借作此图亦快事,风涛飒飒生虚壁。
我今恍惚身入画,万壑千岩赴襟舄。弹琴一曲江月寒,苍翠空濛入帘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