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那道门隔着深深的花丛,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夕阳默默无语地渐渐西下。归来的燕子仿佛带着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纤纤玉指扯起了小小的帘钩。
坠落的柳絮静静无声,春天的泪滴在飘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着羞容,东风降临此夜,竟觉得比秋天还冷!
注释
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临夜:夜间来临时。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下片用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深入刻画梦醒之后离别的痛苦。作者借梦写情,更见情痴,从而使全诗笼罩着凄凉的情感。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词作首先写道:“门隔花深梦旧游。”“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之意,即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梦旧游”就如“忆旧游”。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今夜入如梦,我又仿佛来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团锦簇门前。词人用梦境来写,可以说,梦魂牵绕却比“忆”和“想”更深一层,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时,“门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审美效果。

  接着写道:“夕阳无语燕归愁。”意思是说,西边残阳斜照庭院,静悄悄的,燕子归来也似忧愁。“夕阳”与“燕”相连,自然让人想到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之语。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在吴文英的词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沧桑变化之感。而“燕归愁”即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觉燕子也含愁。这一句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不写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

  接着写道:“玉纤香动小帘约。”“玉纤”即女子纤细柔美的手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突然回首,看见情人芊芊玉手拉动窗帘的帘钩。此句写人,写情人拔开帘子的神态——纤手分帘。词人注重了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梦醒之后,词人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词人首先写道:“落絮无声春堕泪。”意思是说,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无声飘零,一点点都好似离人的眼泪。表面来看,这一句描写了春夜月色朦胧,杨花飞舞,柳絮无声地飘零,好像春在堕泪,实则是在写人。词人通过“春堕泪”比喻人流泪,并“无声”,真有柳永在《雨霖铃》中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审美效果。接着写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说,天上一轮月亮高悬,行走的云朵经过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这一句写景,描写了云彩移动,时时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这里,词人通过拟人手法,表明写景,实则写人。词人以景写人,怀人感受不言而喻。

  最后写道:“东风临夜冷于秋。”“东风”即春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晚时分,一阵春风吹过,也感觉寒气浸骨,甚至比秋风还要凄冷。这里,词人在对比中,以景结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状况,而且在“景”和“境”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绪,悲伤之感交织一体。同时,虽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说,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词人这样写,不但引发读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词作的境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旨远”的审美效果。“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在艺术上,情景交融,提升审美意境。其次,拟人手法,增强抒情性。再次,比兴手法,表现出含蓄性。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你喜欢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长舟不用柂,沙上木为蒿。
溪路湾环转,滩声日夜号。
居人不觉险,行客始知劳。
四望无平地,山田级级高。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微雨发春妍,东风花外软。艮朋约佳游,遥指莫釐巘。

平生山水心,老脚肯辞茧。壶觞纷提携,曲磴屡回转。

小憩山之腰,秘境渐披蒇。紫翠盖幢翻,青黄绣裀展。

须臾造其颠,四顾目尽眩。太湖小汀滢,风帆时隐见。

吴门俯可掇,越峤杳堪辨。摩挲旧题名,班驳半苔藓。

日斜下山椒,窅尔迷近远。问途值樵夫,失脚悔已晚。

悬厓飐伶俜,绝壑窥淟涊。熹微认前村,山寺吠鸣犬。

解衣得槃礴,仰视坐犹喘。韩公镌华岳,正自恐不免。

登高弗知厌,持用戒轩冕。

先生昔为子弟员,戏笔画花花蒐然。少师索将送画苑,惜哉妙质亲朱铅。

朱铅万斛回高堑,壮士狂歌不成陷。一时丹青坐颓靡,独有先生不营缮。

明朝皂帽紫绒衣,杖藜还看白云飞。功名过眼如掣电,叹息斯人古亦稀。

香山老将有奇节,匣里青萍三尺雪。自从百炼受恩多,感激良工心倍切。

当时大冶跃精金,此日上方归巨阙。心同铁石不销磨,身老风潮岂埋没。

出匣分明见胆肝,两手摩挲五情热。生平怀抱为知音,当阳漫与时流说。

殷勤借问报恩谁,山西夫子非等夷。欧冶门中无钝铁,马融帐底见威仪。

文章礼乐述周孔,刑名功利皆糠秕。有时耳提复面命,不待严父加鞭笞。

有时解衣更推食,恍惚慈母怜婴儿。天高地厚诫罔极,日临月照均无私。

登坛未遂凌烟志,把剑还思在冶时。我闻将军言款款,我爱将军不忘本。

閒人洞见贵人心,馀生恨识先生晚。先生之德高且深,先生之道舒能卷。

先生之教无藩篱,先生之寿无边岸。但愿先生百亿春,眼见玉门归定远。

酒三觞,茶七椀。高歌文水滨,永作隐泉伴。白发参差总不知,黄河清浊休相管。

命有穷通分虎鼠,事无得失尽鸡虫。
东篱独有黄花在,挹取寒香寿阿翁。

草树连云绿间黄,年饥村落自荒凉。晚蝉抱树声声急,野菊迎人细细香。

三尺纤盈已自妍,垂丝风外系流年。祇愁修干亭亭日,听得莺声不忍眠。

先生在世日,只向镜湖居。明主未巡狩,白头闲钓鱼。
烟莎一径小,洲岛四邻疏。独有为儒者,时来吊旧庐。

随计风尘思不群,儒林艺苑自清芬。脱身薄尉高书记,馀事丹青郑广文。

瀛海鸳鸿知彩笔,炎州榱桷待云斤。试从都讲观三鳣,却上凌烟写异勋。

推篷在京口,山色对秋眠。搔首半帆落,怀人孤月悬。

形骸成独往,风物共流年。随处逃名姓,乌啼又发船。

卧病厌厌三伏尽,商飙初自水边来。高峰枯槁骨偏峭,
野树扶疏叶未摧。时序追牵从鬓改,蝉声酸急是谁催。
云门不闭全无事,心外沈然一聚灰。

县僻山争路,桥低水半隈。春阴溪雨涨,午日石屏开。

小隐非吾愿,中年奈此材!可怜王录事,不为送钱来。

檀槽铁拨素丝弦,此技都夸三晋专。
里耳只今贪小令,金元遗调渐无传。
大音在天地,浩浩空山河。
作者推李杜,千古未足多。
至哉风与雅,采之委巷歌。
世人事雕琢,伐柯徒伐柯。¤

张公末醉李公扶,从此嘉声满道途。却被金刚开口笑,谁能爱你护身符。

年来鼙鼓海云东,我欲移家住剡中。
手种青棂三百树,出门师事白猿公。
旸谷东风起,春声动地来。
老怀惊岁迈,病骨爱阳回。
碧涧看瑶草,清芳嗅蚤梅。
厢人送春犊,一笑绿尊开。
卜筑傍寒郊,机心久已抛。
圃花蛾作茧,门树鹤为巢。
但自能齐物,何须著《解嘲》。
竹窗僧去后,明月满衡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