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正巧遇到北方敌人屡次来寇边,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深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之嫌;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之嫌;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之嫌;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之嫌;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之嫌。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次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茅坤
  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编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刻本罕见。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猜你喜欢
青蘋白石匝莲塘,水里莲开带瑞光。露湿红芳双朵重,
风飘绿蒂一枝长。同心栀子徒夸艳,合穗嘉禾岂解香。
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宜花县对潘郎。

二月十五,瞿昙灭度。足示双趺,胸摩卐字。山愁惨莫云,花泪啼红雨。

去年山次,今年山次,明年山次。辄莫明年更明年百千年,年年山次。

狼籍涅槃心,此恨凭谁诉。赖有粼皴拄杖子,牢记取。

里社婆婆五六年,戍瓜催促上舲船。
官情得似交情好,去意其如别意牵。
文字光腾万丈长,锦官老杜豫章黄。
投荒忍死经人鮓,讨饭充肠上岳阳。
鱼惊鼓吹寒犹出,鸟避旌旗去肯留。
顾我才疏何所用,空将行李慁清幽。

白日青天,绣衣骢马,归自钱塘。正快睹中台,法星明润,忽看南徼,宪节回翔。

碧海三山,武夷九曲,迢递风烟接故乡。怜君处,仙帆秋水,那得相将。

嗟予素食朝堂。畏满目、波涛日夜狂。念相业无成,鬓毛先老,君恩未报,身世都忘。

按辔观风,停车问俗,好为闾阎作主张。秋空里,尚远瞻雕鹗,横击豺狼。

荐剡群公一尺中,也劳牍尾著渔翁。淹留岁月真非错,老病山林自合穷。

自古冠谁无贡禹,近来香只为南丰。别离欲写无穷意,都在青天几断鸿。

尘外情怀得自由,便推琴鹤上归舟。
露寒月白关心夜,山瘦江清满意秋。
却背京城无眷恋,去寻古迹有迟留。
奚奴莫厌诗囊满,重纪山川烂漫游。
鸟鹊欲填河。**多持更上坡。虫鸟无知徒自苦,谁呵。恰似贪人少已皤。市也好婆娑。要染先生面色酡。有口难言今只可,狂歌。终岁陶陶

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奔涛锁长薄,大石凛相抗。

势雄千军垒,气敚万钟藏。草树春不蕃,莓苔滑难傍。

刚风过灵雨,复值桃花涨。破暝鸥鹭盘,乘阴龙鱼王。

飘鼓一苇间,揽之胆增壮。谢安晋元臣,岂局江海量。

苍生方颠连,其敢遂疏放。黔阳百粤地,黄雾吹虎韔。

再观神秀姿,不止西北向。焞焞苍精出,闪闪白月漾。

三叫冯夷宫,吾奚独惆怅。

我赋躭痂癖,有财貯空虚。
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速。
不充玩好用,不买声色娱。
置锥无南亩,片瓦无屋庐。
所得月俸给,唯将赎梵书。
万里遣迎介,崎岖涉长途。
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徒。
庶几披阅者,咸得入无余。
古佛为半偈,尚乃舍生躯。
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
以我较古佛,苦乐万倍殊。
所以不惜财,非是稟性愚。
借问借财人,终日较锱铢。
无常忽地到,宁免生死无。

慷慨悲歌今复古,平生风义友兼师。依依杨柳犹如此,采采芙蓉欲遗谁。

列槛岚光皆入画,应门月色自敲诗。年来云树常相忆,况是秋风次第吹。

客边寒食似来朝,游兴今年觉尽消。
逆浪相邀湖上楫,卖饧何处市中箫。
故山草长迷新鬼,别院花闲伴阿娇。
为问前期知近在,春风春雨更迢迢。

不知春色今如许,乱杀啼莺。酥雨浓晴。芳草茸茸隔夜生。

琐窗深处无人见,别是幽清。此际心情。翻怪桃花照眼明。

篁溪争羡邵平瓜,更爱桃源树树花。万壑苍松仍老干,千寻玉蕊长新芽。

天台小室还求友,海岛蓬莱却是家。遥望丹崖云起处,今朝犹似赤城霞。

江山千里接仁风,都在东南秀气中。
为问玉皇香案吏,蓬莱何似水日宫。

冈峦迤逦水悠悠,雁落沙洲古木秋。隔岸有人愁日暮,急须济我勿横舟。

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农事在东皋,孤往适兹旦。微雨亦既零,土膏湿凝汗。

僮奴未尽力,宿草犹馀蔓。植杖陇亩旁,耘耔日过旰。

劳生虽多艰,卒岁应饱饭。

广庭月白秋漫漫,主人有酒留客欢。谁家思妇罢织素,坐调清砧当夜阑。

砧声断续露华湿,不闻门外莎鸡泣。同是天涯离索情,感时最有闺中急。

力尽回房泪点多,遥怜此际蹙双蛾,西风入怀奈独何!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