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诗句。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念我心所欢,远在玉山岑。戴胜冠崔嵬,文鸾奏知音。
妙药青麟脂,薰风生瑶琴。日夕延伫之,绵邈心淫淫。
三五明月满,光晖发云林。神爽一相接,携手连讴吟。
企望亦不遐,悲哉年岁侵。
水为月之精,月乃天之镜。除却春夏节,惟秋得金令。
金水相生焉,光辉故井井。一年几中秋,达人所以兴。
家酿浮玉壶,山芋烹铁鼎。金谷诗将成,彭泽醉欲醒。
最爱赵知微,识破天形影。共登天柱山,不愁仆马病。
出门无复碍,绰绰任所骋。玄鹤一声过,此机谁与领。
天上有圆光,人间无穷境。耳听霓裳歌,手握玉麈柄。
五百负元回,三万乾坤迥。因此良月夜,浩然生万景。
顺水张帆息浪花,截流一句不周遮。已登彼岸无馀事,入海谁能更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