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二首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 一作:试看)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回想以前令人悲债的事,你又怎能够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记不起杯酒相娱的时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戌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生命还有。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我也漂泊他乡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
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受了一些时间的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戌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注释
吴汉槎(chá):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松江省宁安县)。
书:书信。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行路:过路人。
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
慰藉:安慰之意。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chī)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依然骨肉:吴兆骞被遣戍肩,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绝塞:极远的边塞。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niàn)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失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札:信札,书信。
我亦飘零久:飘零,漂泊。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
十年来:从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中举,到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
“宿昔”四句: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感引集》卷十六引顾震沧的话说:“贞观幼有异才,能诗,尤工乐府。少与吴江吴兆骞齐名。”杜陵消瘦,杜甫在《丽人行》中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李白戏杜甫诗中有:“借问别采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夜郎僝僽,李白曾被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受到摧残。这里以杜甫和李白比喻作者和吴兆骞。
薄命长辞知己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昊兆骞分别
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
早衰蒲柳: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世说新语》载:“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诗赋”二句:古人认为创作诗文损伤人的心魂。桓谭在《新论》里说,他和扬雄都因作赋,“用精思大剧而得病”。作者和吴兆骞创作都很勤奋,尤其是吴兆骞,儿童时就作胆赋,“累千余言”。(见《国朝先正事略》)
但愿得,河清人寿:河,指黄河。黄河水浊,古时认为黄河清就天下太平。古人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认为黄河千年一清,而人寿有限。这里是希望一切好转,吴兆骞能归来的意思。
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

赏析

  二作系以书信格式入词,十分别致。“季子平安否?”写信先须问对方安好,这首句正是问安口气。不过用“季子”二字却有深意。这里用“季子”二字既切合吴兆骞的姓氏,又使入联想其才德,而且还表明吴地人。(一说,吴兆骞有二兄,季子言其排行。)拿吴季子比吴兆骞,其人才德令人钦佩,而却受了这种冤枉,就更令人同情。所以五个字看似寻常,实则有力地领起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是用假设语句极力同情吴兆骞的痛苦经历。即使现在就能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中的千难万苦,又那堪回想。何况现在没有归来,还在经受着这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行路悠悠准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这是就不堪回首的痛苦中特别提出充军关外的遭遇,没有谁能加以安慰,家庭又是如此困难——母老家贫子幼。过去的一切欢乐都无影无踪,“记不起、从前杯酒”。朋友的文酒之会,杯酒相欢,不要说现在没有了,就连过去的记忆也消失了,令人伤心。“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搏人”,这是含蓄地为吴兆骞鸣不平。“魑魅搏人”,比喻坏人以卑劣的手段陷害人。桂甫诗:“纷纷轻薄何足数,翻手为云覆手雨。”这里用杜意,就是说,君子总要吃小人的亏。应该提出的是清代文字狱频繁,士人往住转喉触讳。吴兆骞是朝廷谪戍的,既要同情兆骞,又要回避触犯朝廷,只能笼统地这样解说,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大胆的了。“冰与雪,周旋久。”这是切题中宁古塔的特点。塞外苦寒,作者此时在京师风雪之中,想象好友塞外,只能与冰雪周旋,而一过就是多年,定令人难受。这上片痛快淋漓地为吴兆骞的痛苦倾诉,下片一转变成多方安慰开脱,希望他不要为痛苦所摧垮。

  汉时王章夫妻牛衣对泣的事,作者反用为“泪哀莫滴牛衣透”,劝也不要过分伤心,原因何在,“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没有几家能够骨肉团聚,吴兆骞虽远在关外,却还能牛农对泣,骨肉一处,这是骨肉分散的还好些。再说红颜命薄,古今一辙,有才往往命途多舛。这样退一步想,也就得些宽慰。但劝慰要有分寸,只能说到这地步,笔锋一转又为他难受:“只绝塞、苦寒难受。”这和上片结尾“冰与雪,周旋久”相呼应。“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春秋后期申包胥立誓救楚和燕太子丹质于秦而后得归的典故,作者把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表示不管多大困准,一定要像申包胥那样尽力救他回来。沉痛感人。“置此札,君怀袖”:这封信请你保存。就是凭证。这几句表现死生不愉的友情,感人肺腑,催入泪下。

  第一首从吴兆骞写,第二首换个角度从自己发感慨:“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说得沉痛,“亦”字勾留上首,不是泛泛。“宿昔齐名非泰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从自己又说到两人。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李杜齐名真悉窃,朔云寒菊倍离忧。”杜甫是客气话。历史上李杜齐名有好多个,东汉的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等等,唐朝诗人李白杜甫,这儿反用杜诗说“非忝窃”,以杜甫自比。“试看杜陵消瘦。”以李白比吴兆骞,李白曾被长流夜邹(中道放归),比吴兆骞之滴戍宁古塔,“僝僽”,指受折磨和愁苦烦恼。自己虽然没有谪戍,却和吴兆骞一样痛苦,备受析磨。“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红颜薄命,长辞指死亡。顾贞观曾有悼亡之戚,薄命长辞,知已远别,人生逢此,是妻凉。人生之中没有多少人曾到这样凄凉境地。“问人生”这一反问句就包含上两层意思。“千万恨,为兄剖,自然收束半片。

  换头处,从年龄诉说,“兄生辛未吾丁丑”。辛未、丁丑到作此词时,两人都过了四十,“四十曰强,仕。”但“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身体都受到摧残而早衰了。蒲柳是用《世说新语》顾悦与晋简文帝同岁而先老的典故,而“蒲柳”就变成自指身体的谦词了。这里用个“共”字,表示两人都一样,这是回应上文“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 既然年过四十,身体早衰,就应注意保养:“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两句语重心长。既然可以“相守”,表明前途仍有希望。“但愿得、河清人寿。”(“俟河之情,人寿几何?”“黄河清,出圣人。”)这句祝愿,字面用前一句,意思在后一句。希望圣主施恩,远人归老家园。政治清明,相应地人民应该生活安定,终其天年,所以说“河倩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吴兆骞的诗必传于后是作者的预言,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吴兆骞流放以后,诗歌增加了悲壮苍凉的气氛,为人传诵,在清代前期也算重要作家。这表现作者对吴兆骞的信任和安慰。不说“声名”而说“空名”,这个“空”字把上文一系列苦痛都括在其中,大名没有使吴兆骞免除生前的苦难,所以说“空名”,这个“空”字可以算一字千金。“言又尽,观顿首”,仍然是书信格式。

创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1675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纳兰性德读过这两首词,泪下数行,说:“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猜你喜欢

夷山宝刹自唐家,石塔横空半欲斜。神鹿听经翻贝叶,毒龙喷水出昙华。

咒师碧眼浑如鹄,老衲弓身曲似虾。知我登堂来问法,呼童先点赵州茶。

细读石屏记,诚然愧我心。兰荪借芳馥,金石假声音。

俗子方腾谤,朋俦合献箴。分为无用物,白发委山林。

我本滑稽雄,平生喙三尺。偶窥白玉京,谁假青云翮。

空为舍人憎,岂得紫皇惜。铩羽投故巢,舌在嗟无益。

故巢富林木,亦复饶山石。木使人恒寒,石使人恒瘠。

非无清泠对,未足荡心魄。笑对苟不舒,天地亦云窄。

昨过北海头,视听忽开坼。茫茫造化形,有与无相积。

日月避路行,阴阳势常只。九州巨浸中,飘漾若一席。

蛟龙所弃遗,今古争窟宅。空濛倏变现,世界生历历。

真妄理无殊,观者目燀赫。回头阅人间,何处为陈迹。

归来每注目,慌惚云涛碧。卮言贶好事,窃比谈天客。

临觞决百川,向若写胸臆。宁惟引君醉,更欲取我适。

阶前树影开还合,叶底蝉声短复长。睡起更知茶味永,客来聊共竹风凉。

前年听雨双桥下,病酒恹恹。闷谱香弦。疏柳残灯傍晓天。

今宵听雨双桥下,依旧无眠。陡忆从前。孤烛单衾又一年。

十年几作五陵游,一剑高横万里秋。此夜龙光方射斗,乡心且莫视刀头。

暮春即事二首

万朵青山生暮云,数点红香留晚春。凭阑愁玉人,对花宽翠裙。

小玉阑干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江楼即事

一曲琵琶江上舟,十二阑干天外楼。粉香蝶也愁,玉容花见羞。

八咏楼上酬正则李侯

烂醉东君三月时,细和休文八韵诗。舞裙催《柘枝》,曲阑摇柳丝。

秋思和吴克斋

一寸冰蟾明翠廊,万里青天书雁行。碧梧敲晚凉,玉人烧夜香。

和白玉真人

宝剑英雄血已干,玉府神仙心自闲。炼霞成大丹,袖云归故山。

玉手携香罗帕干,粉面粘花妆镜寒。对楼千万山,倚云十二鬟。

湖上醉余二首

明月中流歌扣舷,柔雪双娃同采莲。小词玉翼蝉,醉书金粉笺。

屏外氤氲兰麝飘,帘底星松鹦鹉娇。暖香绣玉腰,小花金步摇。

席上分题

妆淡亭亭堆髻螺,歌缓盈盈停眼波。念奴留意多,使君如醉何?

晚晴小景

金羽翩翩柳外莺,玉手纤纤膝上筝。晚风花雨晴,小楼山月明。

谁剪仙花四出黄,枝枝叶叶翠交相。世人若把黄金比,只恐黄金不解香。

传语东归王副使,也须别却海棠回。
渺人间、蓬瀛何许,一朝飞入梁苑。辋川梯洞层瑰出,带取鬼愁龙怨。穷游宴。谈笑里,金风吹折桃花扇。翠华天远。怅莎沼黏萤,锦屏烟合,草露泣苍藓。
东华梦,好在牙樯雕辇。画图历历曾见。落红万点孤臣泪,斜日牛羊春晚。摩双眼。看尘世,鳌宫又报鲸波浅。吟鞘拍断。便乞与娲皇,化成精卫,填不尽遗恨。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新妇矶边秋月明。女儿浦口晚潮平。沙头鹭宿戏鱼惊。
青箬笠前明此事,绿穰衣底度平生。斜风细雨小舟轻。

古洞一村烟,风光瞥眼前。绿阴浓野树,春意动山泉。

僧踏云边路,人耕雨后田。碧桃开两岸,谁棹武陵船。

伟矣南华叟,飘然遗世荣。著书藏妙解,奥旨世难明。

一夕程门立,微言入品评。既识逍遥体,因知物化情。

火传见真性,游世见天行。聆此幽玄诀,锵然韶濩鸣。

惟灵忽以畅,万虑澹无营。坐久闻寒柝,阶除雪已盈。

美人河岳灵,家本荥水濆。门承若兰族,身蕴如琼文。
早折青桂枝,俯窥鸿鹄群。迩来丹霄姿,远逐苍梧云。
有伊光鉴人,惜兹瑶蕙薰。中酣前激昂,四座同氛氲。
海郡梅霪晴,山邮炎景曛。回翔罢南游,鸣唳期西闻。
秦塞鸾凤征,越江云雨分。从兹一别离,伫致如尧君。

性癖耽奇每重寻,烦君缄寄喜难任。三条蔑束筲箕肚,万卷书藏椰子心。

意蕊乍将枯木放,眼花偏落纸灯阴。白蟫参遍无生诀,公案拈来谢赏音。

昔人思见面,一见便知心。慷慨输肝胆,唯诺轻千金。

尔我时相见,心乃藏深深。当面言笑合,情犹隔重襟。

岂惟隔重襟,邈若峰与岑。外洁得毋秽,外贞得毋淫。

外平得毋陂,外霁得毋阴。外通得毋塞,外人得毋禽。

两两亲熟间,屡变岂所任。所贵笑貌同,内无商与参。

间或岁月移,稚老弗能禁。笑貌则有改,勿改个中仁。

今与尔约曰,敬听勿因循。载伪劳且拙,朴小不敢臣。

华实弗相掩,照形兼照神。如其不然者,弃尔等灰尘。

掷碎铸为剑,专诛负心人。人面日趋古,人心日趋今。

愿言保初终,髯戟何森林。

古木乱重重,何人识去踪。斜阳收万壑,圆月上三峰。
云里泉萦石,窗间鸟下松。唯应采药客,时与此相逢。

老柘西偏屋。冷却丛花寻竹。东华香土梦、镇相逐。

并马旗亭,长认青帘矗。忽听歌金缕,嘶骑河桥,夕阳鞭影促。

江县雷塘曲。最好雨晴山腹。琴边两鹤舞、煮茶熟。

木懈庭閒见,印面文生绿。未妨吟饮兴,问小谱翻时,可忆铜街人独。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