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是写张平甫所纳小妾别家的情景。“双螺未合,双蛾先敛”,言小妾束妆待发,准备出嫁的嫁头尚未做好,眉头就紧收起来,表明心情有些矜持和悲凉。“家在碧云西”,点出女子家乡幽远。接着“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三句从三个层面来写姑娘的愁源。一是离开母亲的怀抱,二是跟随一个不熟悉的、无感情基础的人生活,三是不确定从自己去后能否有传说中的桃叶与王献之那样生活幸福。王献之爱妾桃叶的典故也映衬出张平甫的身份高雅和小姑娘的柔美可爱。
下片“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三句,写小姑娘坐上小船被载去张平甫的前溪别墅,一路上春意浓烈,更衬托出小姑娘无心去欣赏春光,自己心已无春情,愁绪满胸。“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一路上行经绿杨垂荫的津渡,梨花高出墙外的园林,各自的心绪感想,只有两人知道。结句很有意味。“心事两人知”这样的情景,不能不让人发愁。
姜夔以“桃叶渡江时”句,即点明张平甫纳妾之意,又在说小姑娘自己想是否有桃叶的幸福生活。用“泊前溪”交待张平甫把小姑娘纳去的地方。写“梨花”开出墙外,一是说明张平甫纳妾时间是在春天,二是反衬小姑娘心中已无春意,只有愁绪在心头。“匆匆”二字则体现对小姑娘的不尊重,有强行之意。“扁舟”用得又非常恰当,有偷偷摸摸,不是大张旗鼓之意。开拍就是“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很有不情愿,愁绪满心头之状。
姜夔在此词里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社会问题,男的娶妾,女的被迫嫁出。姜夔不一定意识到妇女要解放的道理,但他就在此词中写出了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小姑娘有苦有愁不敢言,只留心头,只能表现在眉头紧收。姜夔的笔下描写得细致,把一个大的社会问题,用一场“纳妾”过程揭露得淋漓尽致。或许也是有许多这样“男女不平等”的呼声,给后来“妇女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若如此,姜夔此词当是许多“呼声”中的一种,而且是比较早的呼声。
古亭抱秋树,秋意失婆娑。畟畟下凉吹,萧萧鸣远柯。
渐知声应少,止觉别离多。未敢随流默,知音谓我何。
一种愁容,十分病态,可曾真个痴心。强整新妆,东风独自沉吟。
无情有憾谁人见,只一池、春水分明。冷清清,庭院深深,杨柳阴阴。
天荒地老寻常事,算人间只有,此憾难平。薄命红颜,枉教占断才名。
伤心我亦工愁者,向画中、订个知音。愿从今,卿自怜侬,侬自怜卿。
济南名泉七十二,我欲历览无端倪。玉环金线互联络,芙蓉柳絮迷东西。
南接石湾岂无路,北煮混沙应有泥。长生满井流不竭,百脉双桃难共提。
杜康酒醴凝湛露,孝感珍珠连蜜脂。贤清流庆人所慕,圣惠德馨名可齐。
登州道士漱玉至,金沙观音洗钵携。濯缨素取张侯宅,云楼疑通王氏溪。
胭脂浆水碧于染,白龙金虎光横霓。扈公望水澄为鉴,罗姑知鱼香可稽。
炉生紫烟晴冉冉,车碾芳草春萋萋。龙门苦苣君莫饮,白花胡桃谁敢梯。
鹿跑浅井远林汲,鱼池朱公行柳堤。共观趵突雪争立,常愿无忧云会栖。
王屋山人酌潢潦,樵隐使君閒杖藜。匡山书声已绝响,大明湖光犹曳绨。
故乡亦自好泉石,但恨未得穷攀跻。且还琼岛濯冰雪,何日皇华来遍题。
圣涯涵泳程夫子,门下如公不数人。遗冢历阳阡陌里,残霜枯草独生春。
伤心何事损铅华,玉露无声玉箸斜。獭髓凝膏痛如意,胡沙吹面泣琵琶。
愁淹锦字和衣揾,怕界妚妆倩酒遮。翻忆昨宵残烛暗,一帘春雨湿梨花。
不见秘书久,忆公清且閒。看诗野殿侧,把酒春林间。
因送碧鹅使,相过黄鹤山。遥怜西阁侍,文采映珊珊。
青袍白马塞瓯闽,一命官卑大义均。岂有兵符麾士卒,要将全节感臣邻。
君王未识真卿面,战阵甘捐先轸身。尚念天恩未酬答,生儿留作报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