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共二十句,平仄声交替押韵,不断换韵,诗意也不断地转换。首四句,押平声“寒”韵,诗人自叙应河南府试时的贫窘状况,母亲给予的马很瘦弱,族人借给的住宅墙垣断缺,院里小径纵横,破篱上挂着几颗残枣。次四句换押上声“有”韵,转写皇甫湜失意潦倒的近况,他解下黄绶,脱落衣冠,早晓沉湎于饮酒。“枉辱”四句,上、去声“潸”、“铣”、“翰”韵通押,叙述自己蒙皇甫湜赏识,方欲荐引。但一到长安。又遭排摈,诗意正指皇甫湜支持李贺赴京应礼部试而遭失败的往事。“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四句,上声筿、皓通押,控诉礼部官员选拔人才,草率从事,又描写自己应考失败后憔悴失态的情状。结尾四句,换押平声先、寒韵,诗人向相知的前辈坦陈心胸,意欲向吏部上书。“长如天”,以浩无边际的空间,比喻时间之久长。后来的事实证明,皇甫湜与李贺再也没有碰过头,正是“长如天”。
李贺想通过科举,作为仕宦的正途,从而实现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但在“任人唯亲”路线的抑制下,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从亲身“逢楔犬”的遭遇中,诗人对“坚都”这批握有用人重权的腐朽势力,发出了“相草草”的怒斥,表明他已经感受到当时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他对腐恶势力压抑人才的憎恨。诗人情绪很复杂,所以此诗题为“杂叙”,很切题。诗中所述人事,所抒情感,情真意切,为读者深入认知李贺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闿生《跋李长吉诗评注》:“昌谷诗上继杜韩。”韩,就是韩愈。李贺诗深受韩愈的影响,此诗就是一例。《仁和里杂叙皇甫浞》不论叙事、抒情、造语,均极奇崛,绝去畦径,有韩愈的风调。全诗想象奇特,峭拔警迈。诗笔纵横腾跃,运用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的特点,多变的韵脚与多变的诗意相配合,造成韵脚密集,韵律谐和,读来朗朗上口。
报恩堂庑缮完新,养志熙熙镇似春。佛子事馀为孝子,黄金园有白头亲。
湘湖莼菜胜羊酪,项里杨梅敌荔枝。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秋空倚剑人何处。羁心远挂咸阳树。陇水咽残星。黄河西畔行。
几多乡泪滴。一夜关山笛。谁按小伊州。清霜入鬓流。
云楼雾阁深濛濛,弱流万丈号天风。姓名久注丹台里,浮槎直泛银河水。
凌空八翼飞天门,若木不罥鲛绡裙。天衢空阔舒禹步,俯瞰人寰惜丘墓。
一声铁笛下天来,拟借重湖为酒杯。珍珠落槽冰在椀,雪儿歌唇玉奴板。
天边一任乌轮西,拂尘扫石题复题。鸾俦凤侣随蝶使,烂熳芳游日三四。
醉挥彩笔扫云笺,试写神游八极篇。
江花红羕。浪花绿涨。过危矶,忆当年、谪仙情况。燕子掠波回,鱼妾随潮长。
但系著、几行横网。
骑鲸悽怆。钓鳌疏放。古之人,古之人、祗今安往。带月卧孤篷,酾酒催三桨。
也博得、十分酣畅。
城隅曲水放兰舟,乘兴名园作胜游。咫尺楼台云雾满,一天风雨隔丹丘。
袖拂清风到故乡,高名亮节自煌煌。窦融绝饮河西马,苏武全归塞北羊。
闻有义旗招朔漠,更无战鼓动荆襄。天涯几点孤臣泪,洒作他年召伯棠。
嫠答媒,妾自怜。妾家贫如洗,妾貌妆不妍。中年方择配,幸逢夫婿贤。
蓝桥疑仙会,红叶开良缘。俯以奉箕帚,仰焉供豆笾。
粤从定六礼,稳图偕百年。讵疑有家愿,倏罹中道捐。
城崩哭呦呦,竹斑泪溅溅。空房照明月,幽陇凄寒烟。
禽鸟喧墓门,魄降魂翩翩。蛜蝛满窗户,心结目涓涓。
寮室昔华屋,埋玉今荒阡。恨不即同穴,何忍续断弦。
翻思合?初,参透老婆禅。如鱼水游泳,如茑萝缠绵。
奈何生死阔,泛泛水中船。绸缪为夫妇,反覆如市廛。
徒贻杨华丑,宁免柳絮颠。妾颇亲笔砚,亦尝阅简编。
女不践二庭,妇不再移天。陶婴寡鹄吟,卫妻孤燕篇。
或刑耳自誓,或断发自全。或劓鼻偃蹇,或毁面迍邅。
吾足幸可刖,吾臂不可牵。卓卓节操立,表表凤孤鶱。
藐兹未亡人,有意奉周全。媒虽悯妾寡,媒适重妾愆。
妾命春叶薄,妾心顽石坚。栖栖谋尺布,岂不羡罽毡。
皇皇图斗粟,岂不思荤膻。胝手任舂汲,孰与奴婢千。
鞠躬跧衡茅,孰与疏绮便。枯荄欣回春,缺月喜再圆。
世谁不乐此,妾意独不然。理义自有闲,物欲常无厌。
三少秽难洗,五嫁丑莫镌。浮荣瞥似电,遗臭流如川。
媒言颇喋喋,媒意遽拳拳。之死矢靡他,斯言当真诠。
文姬殊妖媚,易安亦婵娟。失身再事人,彤管无取焉。
节义日以颓,文章何足诠。王母有差事,青鸟信频传。
毋乃堕人欲,反以污天仙。嫦娥岂不嫁,空抱老金蟾。
所以广寒宫,万古清鉴悬。宁贫任劳鹿,宁贱受磨研。
宁冻如寒蝇,宁饿如饥鸢。终不以快乐,而易此忧煎。
井底水不波,山头石不迁。再拜谢媒妁,归来双泪涟。
十袭藏破镜,他年会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