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写两情如胶似漆,不料却又天将拂晓,幽期密约恨短;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
第三句“?儿撼起钟声动”,写的是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结句“二十年前晓寺情的“寺”,正是《莺莺传》中所谓:“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为张生寓居所在。“晓寺情”正是诗的前三句所叙的情与事。同时也合于《莺莺传》叙张生、崔莺莺合欢之词,即“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及明,睹妆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约幽期那销魂的春日拂晓,令人难忘。此结尾含蕴深长。
陈寅恪先生说,明乎此,则知《春晓》所写一段难忘的恋情,实即诗人元稹与双文(即莺莺)缱绻之情。说这首诗是《莺莺传》之张本,实不过分。结句“晓寺情”又照应题目,渲染题旨,含蓄深蕴,耐人寻味。无论是内容与形式、体裁与风格,都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帐冷香销夜。断肠吟、生平一事,最伤心者。记得琉璃为砚匣,新咏玉台频借。
春去矣、小楼花谢。诵偈朝云会现影,怨东风、两次吹兰麝。
看燕燕、香泥惹。
判官自判氤氲且。白尚书歌填长恨,再生缘也。世味从来皆嚼蜡,情绪偏同啖蔗。
梦断了、浮香精舍。君语如斯吾怕听,便英雄、泪也如铅泻。
儿女恨、那堪写。
英英江上云,浩浩江中水。水流日下云日高,与君离隔情如此。
无钱沽酒赠君别,就君醉饮清歌发。庭前乍响金风初,碧树离离照新月。
新月西飞向沧海,海中老蚌含光怪。珊瑚枝长犀有纹,南州之宝无君对。
先君门下三千人,就中程子尝冠军。即今贤达每不乏,野人于汝偏情亲。
二十年间如电扫,旧时游处今荒草。屈子能争日月光,王裒分守松楸老。
人生出处各有宜,看君高步何崔嵬。神龙吐气首万物,大鹏整翮盘天池。
往年被命颁新诏,千骑东方年最少。磨厓手勒泰山碑,把笔醉题尼父庙。
昨者麻衣反南野,江上聚观群拥马。盛名往往动时人,及见恂恂一儒者。
沧海终为百谷王,如君气度谁能量。从此一抔封已毕,报恩身健日偏长。
相近不识面,相逢恰称心。亦知文笔妙,不谓道情深。
得共莲花社,远来祗树林。飞泉初雨后,落日复松阴。
幽赏正未已,玄言殊可寻。别君何草草,归路慎浮沉。
明月出高树,上悬青天中。下有万顷之长江,扬波泛彩清若空。
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十千斗酒何足论,举杯宜就花前饮。
花前饮酒无与俦,酒酣意气轻王侯。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见月与河汉俱西流。
仙人伐桂树,玉女倚琼楼。顾盻暂相悦,弃去终莫留。
昨日巳浩浩,今日复悠悠。人生如飞光,及时不饮空白头。
君不见月中玉兔捣灵药,不能医此万古愁。何如醉卧长不醒,天地与我同虚舟。
混混六合间,浩然何所求。
璇枢一柱旧承天,花甲今称始寿年。九塞烟尘归指顾,两朝文物入陶甄。
南山近傍芙蓉阙,左省高开玳瑁筵。自是关西旧阀阅,朱轮绣毂满堂前。
飞狐天下脊,老气盘互回。三江泻天怒,合为一水东南来。
此势不杀令人愁,石门喜见西山开。未补青天裂,谁凿混沌胎?
奇声猛状万万古,山根几许犹崔嵬。两山倒倾澜,百丈逢颠崖。
先声动毛发,馀爽开襟怀。初疑万壑转奔石,意像髣髴坤轴摧。
又疑鼓角鸣地中,百步未到仍徘徊。荒祠下石磴,骇目何雄哉!
春风不到太古雪,今日乃得胸中雷。穿石谁能穷窟宅?流沫势欲浮蓬莱。
平生芥蒂今寒灰,两耳到骨无纤埃。郦元笔头天下水,石门之奇犹见推。
乃知兹游亦奇绝,快弄素电喷琼瑰。东崖一片石,坐抚千年苔。
为招郎山君,共卷长鲸杯。江妃为挝灵鼓催,赤鲩跃出银山堆。
先生醉来泉洒面,狂歌一和湍声哀。
日夕歌声起,前村带雉归。如何牧犊子,不惜雉朝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