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人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鉴赏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人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人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人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人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人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青石冈西下,灵泉产药苗。
山英如有待,木客可相招。
蝉带风移树,尘随马度桥。
扬鞭吟旧句,归路不知遥。

钓石峨峨枕碧溪,仙人于此亦垂丝。想当月白风清夜,正是寒鱼食饵时。

结缨四十年,鸡鸣候朝谒。晨趋白玉堂,暮下青?闼。

岂不勤寸心,曾何效毫发。对此图中人,空惭头上雪。

故人有子早能官,万里曾经蜀道难。此去三山近南海,讲帷依旧一毡寒。

一到山房梦亦清,空林残月话分明。晓钟未动窗棂白,听得风敲橡子声。

鄢陵王孙称竹溪,手自栽竹堂东西。巳诧白昼雷雨入,遽使六月秋云低。

王孙拈笔传竹神,不得乃忆能传人。黄筌异世与可灭,本朝颇数东吴真。

一幅千金掷不惜,有时客来挂之壁。壁上阶前翠相射,风行琳琅戛摩仄,四座慄慄生寒色。

陂陀沙屿意势远,洞庭木落潇湘晚。白云悠悠去不返,丛篁寂寞双妃怨。

于乎画形难画心,黄陵鹧鸪啼至今。月不常盈日中昃,人生何必长悲吟。

堂有佳宾膝有琴,美酒一酌还一斟。竹溪子,斟竹叶,歌竹枝,醉据玉案吹参差。

左杯酹竹右画师,李乎孔乎吾则谁。更须名手画六逸,并画王孙逸为七。

马出城门小径斜,废园故国总堪嗟。曲池平尽乔木老,旧地分张百姓家。

小池环插碧琅玕,气韵萧梢六月寒。一夜清霜群木落,独留孤节与君看。

衔泥旧燕垒新巢,来往如辞曲折劳。蜗舍虽微足容尔,画梁争得几多高。

门外沙寒月半笼,柴荆元不置帘栊。年来闲气都消尽,坐对书灯一点红。

泽国无官寄老□,淮方有客借寒驴。早知到死难干禄,何用平生苦读书。

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唯有一片心脾骨,
巉岩崒硉兀郁律。刀剑为峰崿,平地放著高如昆仑山。
天不容,地不受,日月不敢偷照耀。神农画八卦,
凿破天心胸。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
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
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
此龙此蛇得死病,神农合药救死命。天怪神农党龙蛇,
罚神农为牛头,令载元气车。不知药中有毒药,
药杀元气天不觉。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
不知元气元不死,忽闻空中唤马异。马异若不是祥瑞,
空中敢道不容易。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
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
直当中兮动天地。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
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忽闻空中崩崖倒谷声,
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此婢娇饶恼杀人,
凝脂为肤翡翠裙,唯解画眉朱点唇。自从获得君,
敲金摐玉凌浮云。却返顾,一双婢子何足云。
平生结交若少人,忆君眼前如见君。青云欲开白日没,
天眼不见此奇骨。此骨纵横奇又奇,千岁万岁枯松枝。
半折半残压山谷,盘根蹙节成蛟螭。
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
此奇怪物不可欺。卢仝见马异文章,酌得马异胸中事。
风姿骨本恰如此,是不是,寄一字。

广文新决科,恩袍斗春绿。香名满众耳,要路策高足。

阿房得第五,中眉嗟志目。平明趋省门,容仪耸旁瞩。

廪薄虽屡空,润身非润屋。朅来锁南宫,迨此东风燠。

吟哦夜不休,立侍窘童仆。诗成字字清,华星点秋肃。

中含不尽意,往往念归沐。遥知卧鸱夷,独酌慰斋宿。

云谁可与饮,邻有三不速。篇卷正沉迷,当以从事趣。

芙蓉小院秋如海,凉月半空凝素彩。
羊车轧轧过西宫,一失君恩不堪悔。
绿铜古阮鹍弦溜,陶写襟怀三五奏。
血色深红软绣墩,唾花浅碧香罗袖。
先及《关雎》后《麟趾》,雅调雍雍塞人耳。
曲终闲倚太湖峰,惊风掉落棕榈子。

霭霭云梢拂翠屏,笙簧日向此君听。石家枉□珊瑚胜,不及苍莨一尺青。

涧水流亭北,莓苔片石平。
寒山几点白,残日一杯清。
希圣言犹在,斯人天不生。
当年结深屋,岂为适閒情。
岸与恩同广,波将慈共深。涓涓劳日夜,长似下流心。
寂寞云深地,山空叶落时。
自怜为隐僻,莫恨月来迟。
闹里轻轻飏碌砖,衲僧鼻也一时穿。
掀天笑罢归来矣,打著南边动北边。

身侍红云恋白云,誓将大节报君亲。玉皇香案三呼日,金母瑶觞一笑春。

天上星辰高北斗,人间草木耀南闽。圣朝孝治隆千载,指日恩沾紫诰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