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的上片便写情感,写送别。开头三句,“人生无奈别离何”,此是自然之事,亦是情深语,所以无奈者,是人世间终将有别离也,不能不为别离,别离而又无能为,是虽无,亦真不可不为无奈也。即人生中离别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要亲情真挚,使在千里之外,也觉得很近。正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一种旷达。“无情对面是山河”一句写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因为建康是当时的抗金前线,词人也多次登建康赏心亭向北眺望中原山河,这次范廓之又要去建康游览,于是引起家国之恨。“但使”二语隽永之甚,“无情”两字,正是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怨。此处三句语意尤为拓展,既情深意厚,又胸次开阔。对面无情,咫尺天涯,固是路人姿态,若其衷不同,所谋所想为异,理想志意不相侔,根于现实世界之利益关系,则岂仅无情对面是山河而已,所谓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其目的,世人岂吝为之者邪。
下片作见惯世面语,“而今”一句,仍可见作者之英雄豪气。由于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政策,石头城下的江水也没有了那种怒涛。自己被排挤、受打击,已经闲居山林,假使不与鸥鸟为伴,也和披着蓑衣的渔父差不多。闲适旷达的背后,是志不得伸的愤懑、牢骚。寄语建康故人,而今归退田园,当无宦海风波之虞。
此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明快爽朗,开人心胸。一起点明离宴,似悲实旷。上下两片,浑然相融,以此短篇而写寻常事,而能见出作者之性情、思想,而有特出之“神味”。
清芬渺,三泖昔栖迟。断石不随云景幻,一编重把琐窗西。
恻恻夜乌啼。
词赋余情耳。恨未能、题象郡柱,勒燕然字。老大头颅虚自负,羞对林泉逸士。
功与过、俱难归己。冠盖仓皇南渡后,问长淮、草木兵谁起。
夷甫辈,是何志。
湖山信美平如砥。莽胡儿、临江饮马,不曾怀忌。青眼高歌目余子,天造英雄时势。
风景纵、新亭无异。急劫危棋犹缩手,忍炎黄、遗胄终陵替。
民族耻,镂心识。
画里湖山好,又几回题句,年华催换。少日襟情,老来游迹,旧图都见。
莫道风波恶,泛一叶、钓舟归便。愁洛阳,暗满胡沙,迟了莼鲈张翰。
非晚。新恩重眷。有琴鹤归装,萝荔芳院。待欲抽簪,怕羲之笑我、庾公尘涴。
陶令容萧散。记运甓、才专方面。只兰亭不似新亭,许多春怨。
